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会议室里,温州来的陈总正拿着签字笔准备落笔。
王总监满脸堆笑地站在一旁:
"陈总,这次合作愉快,以后我们林经理会全程跟进售后服务。"
我刚想接话,手机突然震动,是公司群发邮件:《组织架构优化通知》。
我的名字赫然在裁员名单第一位。
陈总已经在合同上签了名,推到我面前:"林经理,该你了。"
我缓缓放下手机,拿起桌上那份价值800万的合同。
王总监的笑容更灿烂了:"快签吧,签完我请大家吃饭庆祝。"
我看着合同上密密麻麻的条款,这是我花了3个月心血换来的。
现在,公司却要把我一脚踢开。
所有人都在等我落笔。
我深吸一口气,双手握住合同的两端……
![]()
1
清晨6点半,闹钟还没响,我就睁开了眼睛。
今天是个重要的日子,温州的陈总要来公司签合同。
这单生意谈了整整3个月,今天终于要尘埃落定了。
我轻手轻脚地起床,生怕吵醒还在熟睡的妻子美婷。
她昨晚陪我母亲在医院待到凌晨才回来,现在正是最困的时候。
走进厨房,我给自己煮了两个鸡蛋,烤了片面包。
这几个月为了谈这个项目,我整个人瘦了一圈,原本合身的西装现在穿起来都有些松垮。
一边吃早餐,一边在脑海里过一遍今天的流程。
10点钟陈总到公司,10点半开始签约仪式,中午安排在附近的粤菜馆用餐。
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差错。
手机屏幕亮起,是助理小刘发来的微信。
小刘发了一张会议室的照片:
"林哥,会议室已经布置好了,投影设备也调试完毕。"
我快速回复:"辛苦了,今天你机灵点,有什么情况及时跟我说。"
小刘发了个敬礼的表情:"放心吧林哥,保证完成任务!"
这个小伙子跟了我两年,工作认真负责,就是性格太直,在职场上容易吃亏。
我一直把他当弟弟看待,能教的都尽量教给他。
收拾妥当,我换上那套深蓝色的西装。
这是结婚时买的,虽然已经有6个年头了,但保养得还不错。
对着镜子整理领带,镜子里的自己显得有些憔悴,眼角的细纹比去年又深了些。
32岁,在职场上不算年轻也不算老,正是该出成绩的时候。
可这几年下来,除了日益增长的年龄,似乎什么都没有增长。
职位还是经理,工资涨幅赶不上物价,更别提上海这要命的房价了。
美婷迷迷糊糊地醒了:"这么早就要走?"
我走过去在她额头上轻轻一吻:
"今天签大合同,得早点去准备,晚上可能要陪客户应酬,你不用等我吃饭。"
美婷揉揉眼睛:"知道了,妈那边我会照看的,你专心工作,别分心。"
提起母亲,我心里一阵愧疚,上个月母亲心脏出了问题,需要做个小手术。
手术虽然不大,但对一个60多岁的老人来说,也不是小事。
可偏偏赶上项目的关键期,我几乎没怎么去医院陪护,都是美婷在忙前忙后。
我从钱包里抽出几张百元钞票放在床头柜上:
"给妈买点营养品,医生开的那个进口药也记得买。"
美婷推开我的手:"家里还有钱,你别操心这些。"
我坚持把钱留下:"拿着吧,等这单签下来,提成到手,咱们的日子就能松快些了,说不定还能把房贷提前还掉一部分。"
美婷笑了:"行,那我就收下了,你路上开车小心点。"
开车去公司的路上,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到了3个月前。
那是我第一次见陈总,地点在温州的一家茶楼。
陈总是典型的温州商人,精明务实,但也重情重义。
当时竞争这个项目的有好几家公司,我们的价格优势并不明显,甚至可以说处于劣势。
为了增加胜算,我在温州一待就是一个星期。
每天早上都去陈总公司楼下的早餐店吃饭,就是为了制造"偶遇"的机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五天早上,陈总终于出现了。
他要了一碗馄饨和两个生煎包,我假装不经意地坐在他旁边桌。
陈总抬头看了我一眼:"小林?你怎么在这?"
我装出惊喜的表情:"陈总!真巧啊,我正好路过这里吃早饭。"
陈总笑了,那种了然于心的笑:"路过?你们公司在浦东,跑到温州来路过?"
被识破了,我有些尴尬地挠挠头:"陈总慧眼如炬。"
![]()
陈总喝了口馄饨汤:"年轻人,有心了,不过做生意不是靠这些小聪明,你们的方案我看过了,价格偏高,这是硬伤。"
我连忙解释:"陈总,价格确实比其他家高一些,但我们的服务是最好的,我可以保证,项目期间任何问题,我24小时随叫随到,而且我们的技术团队..."
陈总摆摆手打断我:"小林,你知道我为什么每天都来这家店吃早餐吗?"
我摇摇头。
陈总指了指店老板:"老王开这个店20年了,馄饨的味道20年没变过。做生意啊,最重要的是什么?是靠谱,是始终如一,你们公司能做到吗?"
这句话点醒了我。陈总看重的不仅仅是价格,更是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从那天起,我改变了策略。
不再一味地推销产品,而是真心实意地了解陈总公司的需求,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几乎成了温州到上海高铁的常客。
每周至少要跑两三趟,有时候甚至住在温州。
高铁票累积了厚厚一叠,报销单填得我手都要断了。
公司的同事都说我疯了,为了一个还没影的项目这么拼命。
只有我自己知道,这个项目对我意味着什么。
王总监对这个项目的态度很微妙。
表面上,他很支持,经常在部门会议上说:
"温州这个项目很重要,大家要全力支持小林。"
但私底下,他不止一次地问我:
"小林,这个项目到底有几成把握?公司投入这么多资源,要是拿不下来,你知道后果吧?"
每次我都回答:"王总监放心,我有信心。"
王总监皱着眉头:"信心不能当饭吃,你要知道,公司现在效益不太好,董事会盯得很紧。"
这话里的威胁意味很明显,王总监这个人,典型的职场老油条。
他40多岁,在公司待了十几年,靠着察言观色和溜须拍马爬到总监位置。
对上面唯唯诺诺,对下面颐指气使。
我刚进公司的时候,他对我还不错,那时他刚升任总监,需要有人给他撑业绩。
我年轻肯干,很快就成了部门的销售冠军,那时候,他逢人就说:
"小林是我一手带出来的,年轻人有前途。"
可这两年,随着我的客户资源越来越多,他对我的态度就变了。
表面上还是笑眯眯的,但我能感觉到他的防备和忌惮。
去年年会上,他喝多了酒,拉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
"小林啊,做人要懂得适可而止,太锋芒毕露不是好事。"
我当时没太在意,只当他是酒后失言,现在想想,那就是一个警告。
最明显的一次,是半年前的一个500万的项目。
客户指名道姓要我负责,可到了签约仪式上,王总监非要亲自出席,还在客户面前大谈特谈,把所有功劳都揽到自己身上。
过后小刘愤愤不平:"林哥,王总监太过分了!明明都是你的功劳。"
我制止他:"别乱说话,在公司里,低调点没坏处。"
小刘不服:"可这样太憋屈了!"
我拍拍他的肩膀:"等你到了我这个年纪就明白了,有时候退一步,是为了以后走得更远。"
其实我心里何尝不憋屈?可是没办法,我上有老下有小,不能意气用事。
房贷要还,孩子要养,母亲要看病,哪一样不需要钱?
2
红绿灯前,我习惯性地掏出手机看了眼工作群。
王总监早上7点就发了消息:
"今天陈总来签约,所有人打起精神!这个项目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其实这个项目已经是十拿九稳的事了,今天只是走个流程。
但王总监就喜欢搞这种形式主义,显示自己的存在感和领导力。
想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
那天我刚从温州回来,王总监把我叫到办公室。
他坐在老板椅上,翘着二郎腿:"小林,陈总那边都谈妥了?"
我点点头:"都谈好了,就等签合同了。"
![]()
王总监站起来,绕到我身后,拍拍我的肩膀:
"小林,你知道这个项目提成有多少吗?"
我当然知道,按公司规定,800万的项目,提成至少有十几万。
这对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王总监继续说:"这么大一笔钱,你一个人拿,会不会太多了?"
我皱眉:"王总监,这是我谈下来的项目,按规定..."
王总监打断我:"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小林,做人要懂得分享。"
我明白他的意思了,他想分我的提成。
我深吸一口气:"王总监,这个项目我付出了多少,你是知道的。"
王总监脸色一沉:
"小林,别忘了你的客户资源是公司的,没有公司这个平台,你什么都不是。"
这话说得很重,几乎是赤裸裸的威胁了。
我握紧拳头,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我明白了,王总监。"
王总监这才满意地笑了:"这就对了,小林,好好干,前途无量。"
到公司的时候是8点半,停车场已经停了不少车。
电梯里遇到财务部的小张,她笑眯眯地说:
"林经理,听说今天签大单?恭喜恭喜!"
我客气地回应:"谢谢,承你吉言。"
小张压低声音:"听说这单提成不少啊,林经理要发财了。"
我笑而不语,公司里没有秘密,800万的大单,谁都能算出提成有多少。
走进办公室,小刘已经在忙碌了,桌上摆着一叠文件,都是今天要用的。
小刘递过来一份合同:"林哥,这是最终版本,我又检查了三遍,没有任何问题。"
我接过合同,一页页翻看。
这份合同改了不下20版,每一个条款都是反复推敲出来的。
从付款方式到售后服务,从违约条款到争议解决,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
小刘继续说:"陈总那边刚才来电话,确认10点准时到。"
我点点头:"茶水点心都准备好了吗?"
小刘比了个OK的手势:"都准备好了,用的是陈总最喜欢的龙井茶。"
这孩子心细,连这种细节都记得。
正说着,办公室的门被推开,王总监走了进来。
他今天穿得格外正式,深色西装配红色领带,头发也特意打了发胶。
王总监笑容满面:"小林,准备得怎么样了?"
我站起来:"都准备好了,王总监。"
王总监走到我面前,意味深长地说:
"小林,今天是个大日子,这个项目签下来,你就是大功臣。"
我谦虚地说:"这是团队的努力。"
王总监摆摆手:"别谦虚了,对了,签完合同,下午你来我办公室一趟,有事跟你说。"
我心里一紧,隐约感觉到有什么不对劲:"什么事?"
王总监神秘地笑笑:"好事,天大的好事。"
说完,他转身离开了。
小刘小声说:"林哥,我怎么感觉王总监今天怪怪的?"
我也有同样的感觉。
王总监今天的表现太反常了,又是夸奖又是说有好事,这不像他平时的作风。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很快就到了9点50分。
我带着小刘在公司大门口等候,天气有些阴沉,看样子要下雨。
一辆黑色的奔驰商务车缓缓驶来,车牌号我很熟悉,是陈总的座驾。
车门打开,陈总先下来,随后是他的助理小王和财务总监老吴。
陈总一下车就热情地握住我的手:
"小林,今天总算要签字了!这三个月,辛苦你了。"
我忙说:"陈总客气了,这是我应该做的。"
陈总拍拍我的手臂:
"别说客套话,我陈某人看人很准,你小林是个实在人,值得信任。"
![]()
老吴在旁边插话:"他确实不错,每次谈判都准备得很充分,让人放心。"
老吴这个人,50多岁,在陈总公司干了20年,是陈总的心腹。
他这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严谨,每个数字都要核对三遍才罢休。
能得到他的认可,不容易。
一行人进了电梯,陈总问:"你们王总监呢?"
我回答:"他在会议室等你。"
陈总点点头,随口说了句:"这个王总监,上次见面就觉得是个人精。"
我不好接话,只能尴尬地笑笑。
小刘机灵地岔开话题:"陈总,会议室已经准备好了茶水,都是你爱喝的龙井。"
陈总笑了:"小伙子有心了。"
推开会议室的门,王总监立刻迎了上来。
他满脸堆笑:"陈总,欢迎欢迎!"
那个殷勤劲,跟刚才在我办公室时判若两人。
陈总淡淡地握了握手:"王总监好。"
落座后,王总监开始了他的表演。
他滔滔不绝地说:"陈总,这次合作,我们公司上下都非常重视,我亲自督导,调配了最精英的团队,由小林具体负责执行。"
陈总看了我一眼:"哦?王总监亲自督导?可这三个月,我好像只见过王总监两次吧?"
王总监脸上闪过一丝尴尬:"我主要是在幕后统筹协调,具体工作都是小林在做。"
陈总似笑非笑:"原来如此,那王总监一定很了解项目的细节了?"
王总监忙说:"那是自然。"
陈总随口问道:"那请问王总监,我们这次采购的设备,技术参数是什么?"
王总监一下子愣住了,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话来。
我赶紧解围:"陈总,技术参数在合同的附件里都有详细说明。"
陈总点点头:"还是小林专业。"
王总监的脸色有些难看,但很快又恢复了笑容。
小刘把合同放在桌上,一式三份。
老吴拿起一份,戴上老花镜,一页一页仔细地看起来。
会议室里很安静,只有翻页的声音。
我的手机放在桌上,调成了静音模式,屏幕偶尔亮起,应该是工作群的消息。
王总监坐在我旁边,我能感觉到他的紧张。
他不时地看手表,额头上甚至有细密的汗珠。
这让我更加疑惑了。
按理说,这个项目已经谈妥了,今天只是走个流程,他为什么这么紧张?
20分钟后,老吴终于看完了合同。
他摘下眼镜:"没问题,跟之前谈的一模一样。"
陈总拿起签字笔:"那就签吧,小林的人品,我信得过。"
他在合同上刷刷地签了名,然后把笔递给老吴。
老吴也签了字,然后把合同推到我面前。
就在这时,我的手机屏幕又亮了。
这次不是微信消息,而是一封邮件提醒。
发件人是人力资源部,标题是《关于组织架构优化的通知》。
虽然陈总他们都在等我签字,但这个标题让我心里一紧。
组织架构优化,在公司里就是裁员的代名词。
3
我下意识地点开了邮件。
第一段是官方套话:"为适应市场变化,提高运营效率,公司决定进行组织架构调整..."
第二段开始列名单。
我的眼睛突然定住了。
第一个名字,林晨,华东区销售经理。
优化原因:岗位调整。
补偿方案:N+1。
生效时间:即日起。
我的脑子嗡的一声,如同被重锤敲击。
这是什么意思?我要被裁员了?就在签下800万大单的这一天?
我抬起头,看到王总监正盯着我,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瞬间,我什么都明白了。
他早就知道我要被裁员,所以今天才会表现得如此反常。
他在等我签完合同,然后名正言顺地接手这个大客户。
而我,签完字就要卷铺盖走人。
好一出精心策划的过河拆桥!
陈总见我迟迟不动笔,关切地问:"小林,怎么了?是合同有什么问题吗?"
![]()
我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没事,陈总。"
王总监在旁边催促:"小林,快签吧,陈总他们还有别的安排呢。"
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急切,生怕节外生枝。
我拿起笔,手在微微颤抖。
这支笔很沉,沉得我几乎拿不起来。
签还是不签?
签了,这个项目就成功了,公司能赚钱,王总监能邀功。
可我呢?我付出了三个月的心血,换来的是一纸解雇通知。
不签,陈总会怎么想?他会不会认为我在耍他?这个项目会不会就此泡汤?
我的内心在激烈地斗争着。
就在我犹豫的时候,小刘偷偷给我发了条微信。
我瞄了一眼屏幕:"林哥,我刚听人事的朋友说,王总监昨天跟HR总监谈了很久,说要让他外甥接手你的客户资源。"
原来如此!
王总监不仅要抢我的功劳,还要把我的客户资源全部转给他的外甥。
这个外甥我见过,去年刚毕业,靠着王总监的关系进公司,能力平平,但很会拍马屁。
现在王总监要用我辛苦积累的客户资源,为他外甥铺路。
我深吸一口气,放下了笔。
王总监急了:"小林,你干什么?快签字啊!"
我站起身:"不好意思,我去一下洗手间。"
陈总疑惑地看着我:"小林,你脸色不太好,是不是身体不舒服?"
我摇摇头:"没事,陈总,我马上回来。"
走出会议室,我快步走进洗手间,打开水龙头,用冷水洗了把脸。
镜子里的自己,脸色苍白,眼睛里布满血丝。
这三个月,我没有一天是12点前睡觉的。
为了这个项目,我推掉了所有私人安排。
女儿的生日没陪,母亲的手术没在场,连结婚纪念日都是在温州的酒店里度过的。
我付出了这么多,换来的是什么?
手机响了,是美婷发来的消息:
"老公,妈妈今天精神不错,还问你什么时候来看她。"
后面是一张照片,母亲躺在病床上,对着镜头比了个胜利的手势。
看着母亲苍老的面容,我的眼眶有些湿润。
我在这家公司拼命工作,不就是为了让家人过得更好吗?可现在,公司却要一脚把我踢开。
不行,我不能就这样认命!
我掏出手机,给陈总发了条消息:
"陈总,我有些重要的事情想单独跟你谈谈,方便吗?"
陈总很快回复:"可以,你在哪?"
我回:"洗手间外的走廊。"
两分钟后,陈总出现在走廊里。
他关切地问:"小林,到底怎么了?我看你状态不对。"
我把手机递给他,让他看那封裁员邮件。
陈总看完,脸色沉了下来:"这是什么意思?你要被裁员了?"
我苦笑:"是的,就在我准备签下这个800万合同的时候。"
陈总皱眉:"王总监知道这件事吗?"
我点点头:"他不仅知道,这件事很可能就是他策划的,他要让他外甥接手我的客户。"
陈总沉默了片刻,突然问:"小林,你打算怎么办?"
我看着他:"陈总,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陈总点头:"你说。"
我认真地说:"这三个月的接触,你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样?"
陈总想都没想:"实在、靠谱、有能力,说实话,这个项目能谈成,主要是因为信任你。"
我深吸一口气:"那如果我不在这家公司了,你还愿意合作吗?"
陈总挑眉:"你想自己干?"
我摇头:"我还没想那么远,我只是想知道,你选择的是这家公司,还是我这个人?"
陈总拍拍我的肩膀:
"小林,生意场上,我见过太多过河拆桥的事,一个连自己员工都不珍惜的公司,我凭什么相信他们会珍惜客户?"
这句话给了我答案,也给了我勇气。
我们回到会议室,王总监立刻站起来:
"陈总,小林,你们去哪了?合同还没签呢。"
陈总坐下,淡淡地说:"不急,我想再看看合同。"
王总监愣了:"合同不是已经看过了吗?"
陈总拿起合同:"刚才老吴看的,我还没仔细看呢。"
接下来的十分钟,陈总一页一页地翻看合同,不时地皱眉,似乎在思考什么。
王总监坐立不安,额头的汗越来越多。
![]()
终于,陈总放下合同:"我有个问题。"
王总监忙说:"陈总请说。"
陈总指着合同上的一个条款:
"这里写着,甲方指定专人负责项目全程跟进,请问这个专人是谁?"
王总监毫不犹豫:"当然是小林了,他最熟悉这个项目。"
陈总看着我:"小林,你能保证全程跟进吗?"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
这一刻,会议室安静得连呼吸声都能听见。
我拿起那份合同,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条款。
每一个字,都是我熬夜改出来的,每一个数字,都是我一遍遍算出来的。
现在,要我签字把这一切拱手让人?
我看了看王总监期待的眼神,又看了看陈总意味深长的表情。
我知道,接下来的决定,将改变我的人生。
深吸一口气,我拿起了笔。
所有人都盯着我手里的笔。
王总监的呼吸变得急促,他甚至向前倾了身子,恨不得帮我把字签了。
陈总靠在椅背上,表情深不可测。
老吴推了推眼镜,似乎察觉到了气氛的异常。
小刘站在角落里,紧张地攥着拳头。
我的笔尖离纸面只有几毫米的距离。
我看着手里的合同,然后,我双手握住合同的两端。
"撕拉——"
清脆的撕纸声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格外响亮。
800万的合同,被我撕成了两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