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25年4月的一天,一位来自凉山州冕宁县的网友在“问政四川”平台上留言说:冕宁县的山上长满了一种外来入侵毒草。
这种毒草不仅繁殖能力强,长得也非常快,要是不赶紧清理一下的话,周围很快就能“寸草不生”了。
![]()
因为这种毒草不仅带有一种能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还会通过根部进入土壤之中,抑制附近植物生长。
所以很多国家一旦发现这种草都会想方设法清除,它也成了公认的“世界性有害杂草”。
![]()
但是让冕宁县林业和草原局的工作人员头疼的是,想要清理这些杂草可真是不容易,因为这种植物繁殖能力太强了,1棵就能结出来几万个种子。
本身这种杂草的清理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所以冕宁县林业和草原局从2020年就开始清理了,他们不仅改良了天然草原,还人工种植了其他类型的草。
![]()
很多地方都派了人进行清理,4年的时间内清理这些毒草的面积差不多有1200亩,烧掉的也差不多有300吨。
但即便是这样,想要彻底清理掉这些毒草还是非常麻烦。
![]()
因为根据统计,凉山州差不多有390万亩的土地被这样的毒草入侵,这样的工程实在是太夸张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毒草这么让人头疼呢?
![]()
![]()
![]()
![]()
![]()
«——【·恐怖的入侵毒草·】——»
这种毒草叫做紫茎泽兰,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秦少发笔下,紫茎泽兰是“桀骜不驯的入侵魔头”。
这种菊科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植物,乍看之下并无惊人之处:株高通常1-2米,最高可至4米,茎秆和叶柄呈现独特的紫褐色。
![]()
它的叶片呈菱形或卵形,边缘有稀疏锯齿,四季常绿,即便在干旱季节也能保持鲜亮色泽。
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是它的花果期,细密的白色小花簇拥成头状花序,布满枝梢,远远望去如同给山野披了层薄雪。
![]()
但这看似素雅的花朵背后,藏着致命的危险——每朵小花凋谢后会结出细小的瘦果,果实顶端长有白色冠毛,如同微型降落伞,为种子的传播提供了天然工具。
紫茎泽兰的入侵能力,源于其对环境的超强适应性。
![]()
作为原产于美洲墨西哥至哥斯达黎加一带的植物,它既耐旱又耐贫瘠,凉山州横断山区的山地、河谷、林地边缘,乃至公路旁的石缝,都成为其理想的栖息地。
而且这种植物对生境要求极低,既能在酸性红壤中扎根,也能耐受轻度盐碱化土壤,即便是被破坏的裸地,也能率先抢占生态位。
![]()
更值得警惕的是,它的根系可深入地下1米以上,在干旱季节能抢占深层水分,而地表的匍匐茎还能萌发新株,形成密集群落。
紫茎泽兰的扩张速度堪称恐怖,核心秘诀在于其“有性 + 无性”的双重繁殖策略。
有性繁殖方面,一株成熟植株每年可产生数万甚至数十万粒种子,千粒重仅0.04克,轻如尘埃。
![]()
这些带着冠毛的种子可随风飘至5公里以外,也能随水流、动物皮毛或人类衣物、运输工具扩散。
无性繁殖的能力更让防治者头疼:其根茎受损后,残留的碎片只要带有芽点,就能在土壤中重新生根发芽。
![]()
“有它在的地方,其他植物难以生长。” 这一现象背后,是紫茎泽兰的两大“杀手锏”:毒性与化感作用。
中科院的研究显示,其全株含有紫茎泽兰毒素等多种有毒成分,家畜误食后会出现呼吸困难、四肢麻痹等症状,严重者死亡。
![]()
凉山州部分山区曾出现羊、牛因误食中毒的案例,当地牧民不得不加强放牧管理。
更隐蔽的威胁来自化感作用。紫茎泽兰的根系会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周边植物的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
![]()
在冕宁县复兴镇的监测样地中,科研人员发现,紫茎泽兰覆盖区域内,本土草本植物的发芽率下降了70%以上,就连生命力顽强的狗尾草也难以存活。
其花粉还会引发人畜过敏性疾病,清理植株的环卫工人常出现皮肤红肿、咳嗽等症状,甚至有人因此住院。
![]()
紫茎泽兰在凉山的蔓延,堪称一场 “立体式入侵”。
其首要传播媒介是西南季风——每年5-9月,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穿越横断山脉,带着紫茎泽兰的种子由南向北扩散,盐源、宁南、会理等南部县份首当其冲。
金沙江则成为其水上通道,种子随水流漂向下游,在沿岸滩涂、河谷扎根生长。
![]()
人类活动更是加速了扩散进程,凉山州的公路网建设、农产品运输、牲畜迁徙等,都为种子传播提供了便利。
而撂荒农田的增加,更给了它可乘之机——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部分山地农田被遗弃,缺乏人为干预的土地迅速被紫茎泽兰占领。
![]()
冕宁县的变化极具代表性,当地村民回忆,2010年前后,山上还能看到大片杜鹃花和野生菌,每逢雨季,采菌子是重要的增收来源。
但从2018年开始,紫茎泽兰加速蔓延,“先是公路边,后来爬上山坡,现在连海拔 2000 米的地方都长满了”。
![]()
凉山州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拥有红豆杉、珙桐等珍稀植物,以及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
但紫茎泽兰的入侵,正在撕碎这片生态宝库。
![]()
在冕宁县灵山寺自然保护区边缘,科研人员的监测显示,紫茎泽兰入侵3年后,区域内本土植物种类大幅度减少,杜鹃花、山茶花等优势灌木几乎绝迹。
科研人员解释,紫茎泽兰的化感物质会破坏土壤微生物群落,而一些野生菌与植物根系的共生关系被打破后,自然难以生长。
![]()
这种破坏往往是不可逆的——即便清除紫茎泽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恢复也需要数十年时间。
390万亩的紫茎泽兰入侵,是凉山生态保护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外来物种入侵治理的缩影。
从网友的焦虑留言到政府的积极响应,从人工拔除的艰辛到科技转化的突破,这场“生态保卫战” 彰显了人类与外来物种博弈的智慧与决心。
![]()
而这场与“入侵魔头”的较量,也将为全球外来物种治理提供宝贵的“中国经验”。
参考:
华西都市报《“魔鬼毒草”紫茎泽兰入侵凉山超390万亩土地》2025-4-24
封面新闻《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入侵”成都 专家:不必恐慌 目前接报的均已排除“嫌疑”》2022-6-28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灭除紫茎泽兰!贵州针对重大外来入侵生物开展技术示范》2024-8-14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