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九三阅兵的天安门广场上,棱角分明的QBZ-191突击步枪取代了陪伴中国军人26年的95式步枪。
这是26年来仪仗队首次更换主力步枪,也标志着95式步枪正式从一线主力的位置上逐步退下。
作为中国轻武器发展史上的里程碑,95式步枪在1997年香港回归时惊艳亮相。
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95式累计生产约300万支,成为陆军、武警和警察部队的标配。
如今,随着191式枪族的全面列装,这批见证了军队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的"老伙计"该何去何从?
![]()
95式被191式取代
95式步枪的诞生,本身就是中国军工的一次突破。
上世纪90年代,为了实现小口径弹药替换,军工部门摆脱苏式武器的设计惯性,研发出了这款完全自主设计的无托式步枪。
它采用5.8毫米专属口径,枪身短小紧凑,工程塑料材质减轻了重量。
它非常适合丛林等复杂的机动环境,100米内可击穿8毫米钢板的威力也满足了实战需求。
![]()
1997年香港回归时,驻港部队手持95式步枪的身影,让这款国产步枪首次走进公众视野。
到了2006年,它基本替换了老式的81式步枪,成为全军一线主力。
在二十多年的服役生涯中,95式步枪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可靠性。
但随着现代战场的变化,这款功勋步枪的局限也逐渐显露。
无托结构导致瞄准基线过高,射手瞄准时常要抬高头部,增加了暴露风险,枪身过热易传导至贴腮部位,快慢机位置也让单手操作困难。
![]()
更关键的是,它的燕尾槽接口限制了现代战术配件的安装,即便后期推出"长弓"改装套件,也需要拆装专用夹具。
191式步枪的出现,正是为了适配现代战场的新需求。
这款2014年启动研发的新枪,历经300多支样枪试制和200多万发实弹测试才最终定型。
它回归有托结构,配备可调节枪托,能适应不同身高士兵的需求。
![]()
全身的皮卡汀尼导轨可在15秒内完成夜视仪、激光指示器等配件的安装,效率远超95式。
替换过程是循序渐进的,2019年国庆阅兵上,191式首次公开亮相,2021年左右,特种部队率先列装。
2023年,边境单位开始跟进,到了2025年,它已基本覆盖主力部队,年产量超过30万支。
这种缓慢推进的策略,既避免了装备断层,也为95式的后续处理留出了充足时间。
191式的全面列装,让300万支95式的处理成为必须面对的课题。
![]()
300万支95式的"归宿"
最初不少人提议外销换汇,但现实很快给出了答案,这条路并不好走。
95式最大的外销障碍是它的5.8毫米口径。
这一中国独有的口径,与北约的5.56毫米、俄系的7.62毫米弹药体系都不兼容。
对于潜在买家来说,要使用95式就得重建弹药生产线,这笔成本远超采购二手步枪的收益。
![]()
以巴基斯坦为例,该国拥有自主军工体系,能生产G3步枪等装备。
2025年还列装了射程500米、模块化更强的BW20战斗步枪,自然没必要为二手95式另起炉灶。
民用市场的大门也基本关闭。
全球最大的民用枪支市场美国,因政治限制长期对中国枪支禁售,上世纪80年代56式半自动步枪的外销盛况无法复制。
![]()
欧洲和中东市场虽有需求,但95式的军用属性浓厚,改装成民用版本需要拆除全自动功能、调整安全标准,单支改装成本超500美元,加上当地法律限制,很难消化大规模库存。
而且中东地区枪械容易流出引发动荡,贸然进入可能惹火上身。
外销走不通,内部消化成了最优解,最主要的去向是民兵和预备役部队。
中国民兵规模超过800万,不少单位至今还在使用81式甚至56式冲锋枪,装备水平与正规军存在明显代差。
![]()
95式的性能完全能满足民兵训练、巡逻等低强度任务需求。
2025年民兵演习数据显示,使用95式的分队故障率仅2%,比用81式的低了整整6个百分点。
部分状态较好的95式还会升级为95-1改进型,通过加长枪管、优化膛线、配备新弹药,进一步提升精度和耐用性,继续在二线部队服役。
95式的处理方式,并非针对某一款装备的临时举措,而是中国退役武器多元利用体系的缩影。
![]()
退役武器的多元利用
这套体系的核心逻辑,是让每一件装备都能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发挥价值。
从一线部队到二线部队,再到民兵和预备役,形成了"新枪往前线走,旧枪往后线流"的良性循环。
这种模式并非首次应用,此前81式步枪退役后,也通过类似方式在预备役部队继续服役。
这样做既避免了资源浪费,又能快速提升基层武装的装备水平,让整个国防体系的装备水平更均衡。
![]()
对于状态特别好的装备,还会进行封存处理,这些封存的95式步枪一旦遇到战时紧急动员,可迅速启封投入使用。
资源循环利用则体现了精打细算的思路。
除了零部件回收,那些确实无法再使用的枪支会进行熔炼处理,回收钢材等原材料,最大限度降低浪费。
更重要的是,95式的生产线并未因退役而关闭,工人们照常上班,生产线持续运转。
![]()
这借鉴了美国蒸汽弹射器生产线关闭后技术流失的教训,通过维持生产能力,既能保障现有装备的维修配件供应,又能让技术工人的手艺得以保留,避免出现技术断层。
科研和教学领域也少不了退役武器的身影。
95式步枪会被送到研究所,作为测试平台模拟极端环境,检验枪械耐用性的极限数据,这些数据能为新装备研发提供参考。
在新兵训练中,95式更是重要教具,新兵通过拆卸组装枪支,能快速熟悉枪械结构,为后续使用191式打下基础。
部分退役枪支还会改装成礼宾枪,就像56式半自动步枪如今仍在仪仗队服役一样,用另一种方式延续使命。
![]()
结语
95式步枪的命运轨迹,勾勒出中国轻武器发展的清晰脉络,它的退役不是因为性能落后,而是战场需求升级的必然结果。
正是因为有了95式步枪积累的自主设计经验,191式才能实现从无托到有托的理念革新,从单一型号到枪族化的全面升级。
而退役武器处理体系的成熟,更体现了中国军工不仅能造出好装备,更能管好、用好每一件装备的体系化能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