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文章观点仅供参考,所涉及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为提高文章流畅性,文章可能存在故事编译,读者请自行辩解!如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
有些人的命运,是从一条微博彻底改变的。
2020年的春天,整个中国都陷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里。每个人的脸都裹着口罩。
街上很冷清,新闻里不断传来医院满员的消息。
那时的网络,气氛紧绷,大家需要一句鼓劲的话,更需要团结。
![]()
就在3月初,阿丘在微博上发了一句话。内容具体如何,网上至今还有截图流传。关键词只有几个,“中国”“向全世界道歉”。
(公众人物的每一句话,旁观者再熟悉不过那种敏感。)
![]()
这一句话,熬了没多久,很快就被截图发往国外的社交平台。
微博里一整天都在刷。评论区每一分钟都有新消息,一边倒的批评,甚至辱骂,他删掉微博,认证也取消了,可已经晚了。
再往前倒几年。1990年代末,阿丘的名气正旺,生于1968年,广东汕头人。小时候常搬家。他会说好几种方言。那时候性格不太外向,甚至说话结巴。后来考上大学,进了学校艺术团,才慢慢放开来。
![]()
1989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去棉纺厂做职工。不是长久之计。工余时写小品剧本,给同事看。几年后,赶上广西一场笑星大赛。冠军被他拿下。于是赶紧辞了工作,进了南宁艺术剧院,做编剧。也开始学着在台上说话。
![]()
几年后去了广西电视台。主持节目时没架子,夹杂着方言,观众很快记住了他。到了2003年,机会又一次来临。央视要招新面孔。他犹豫过。南方口音,没专业背景,能过吗?可还是收拾行李去了北京。
面试环节。面试官质疑他。“你这口音不标准。”阿丘却回,“百姓说话也带口音,干嘛要全都一个腔调?”
结果也就是这句话,帮他打开了央视的大门。
时间来到2003年末。阿丘成了《社会记录》的主持人。还是那么说话,掺着潮汕音,话题接地气。节目火得很。收视率一路涨。外出常有人认出他。
但也就在顶峰时刻,绯闻出现了。
2007年,有记者拍到他和一名年轻女生同进同出。吃饭,逛街,举止亲昵。传闻很快发酵,说那女孩是大学生,说他“包养”。他很快发文否认,“我天天养家都费劲,怎么可能包养别人?”但围观的人信不信,是另一回事。
![]()
事件没过多久就过去,没有证据流出,媒体慢慢淡了。
![]()
本以为影响就此打住。谁料2009年,另一起类似的绯闻又爆。
有人晒出两人的聊天记录。这次风波更大。有媒体开始挖他的家庭。他的妻子徐环宇,和他一起从棉纺厂的日子走来,还为他生孩子。可绯闻闹得厉害,妻子终于提出了离婚。
节目组也开始“关注”。不久,央视让他离开了《社会记录》,幕后工作替代了台前的出镜。
就这样,阿丘从“名嘴”变成了“隐形人”。
2010年之后。阿丘还偶尔在央视出现,但分量大不如以前。慢慢的,观众不再提起他。
![]()
直到那条微博,一个新的低谷到来。2020年3月4日,央视下架了他主持的所有节目。官网上有关他的介绍被撤除。工作人员邮箱也随之注销。
阿丘的微博被永久禁言。伙伴们很快收到通知:阿丘不再属于这个集体。他本人也几乎不再在公开场合露面。每一次复出尝试,都会被网友认出、抵制。不管是用化名做网络音频,还是配音拍短视频,最终总归下架。
![]()
2021年,他试着在一档音频平台讲电影。内容没走几天,又被删。2022年,短视频平台也一样。只要有关他的账号被发现,网友举报,平台立马处理。很多圈内人都明白,谁都不敢冒这个风险。
时间来到2024年8月。这是第4个春天。56岁的阿丘,被媒体爆料“没有正经工作”。
家里用的,靠的全是过去的积蓄。很少主动出门,遇到记者或者旧友,也都低头侧身离开。
![]()
很多人说这是报应。可身边有人私下说,他在央视工作二十多年,台下的性格其实并不张扬。遭遇封杀以后,他变得羞于见人,有些时候甚至买菜都得让家属代劳。
从半辈子的高光骤然跌到谷底,这种落差,只有极少数人能体会。
(公众人物犯错,代价远高于常人。容错的门槛,一步跌下去,可能就永远没有回头。)
过去的故事写到这里,基本已有结论。
![]()
舆论的标签定型后,除非天翻地覆,没人能真正撕下来。演员可以换名字,主持人却无法换脸。
阿丘的日子,也许还要这样继续下去。唯一的改变,可能只是更深的沉默,更少的熟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