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战争中,双方均使用了大量的无人机,甚至可以说这是人类战争史上使用无人机最多的战事。
当然,在俄乌战场上,大家也看不到多少正经的察打一体无人机或者更高端的军用无人机。
双方所使用的无人机,其实以技术性能计,都比较一般,甚至两国并不具备太强的全要素研制、生产能力,都有极大的对外依赖性。
![]()
但是通过大量组装、改造商用级无人机,同时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自主研制”后,俄乌两军所应用于实战的无人机型号、数量都比较多,用途也十分广泛。
比如大家平时看到最多的无人机作战场景,多是小型无人机在20公里距离内针对装甲车辆和兵员的袭击。
而在这种小型无人机之外,俄乌两军均向对方纵深发射大量的远程无人机,以摧毁其军事设施、军工厂、炼油厂等目标。
俄罗斯常用的就是仿自伊朗货的天竺葵系列,而乌克兰常用的则是外形跟土耳其TB-2无人机类似的AN-196 Lyutyi “凶猛”无人机。
![]()
这种无人机的战斗部有50到75公斤,航程超过1000公里(若战斗部为75公斤的话,航程则在800公里内),可按照预先编程的路线,打击预定目标。
为了增强预防效果,乌军会另外发射一批射程较近的无人机来吸引和转移俄军的防空火力,另外也会在无人机上粘贴金属箔条,以“欺骗”俄军雷达。
2023年5月,这种无人机首次投入实战,当年夏末开始批量生产;到2024年时,Lyutyi无人机已成为袭击俄本土目标的主力机型,当年的单架生产成本约20万美元。
为了尽可能远地打击俄罗斯,乌军远程无人机的发射基地通常选在苏梅州和切尔尼戈夫州,尤其是后者因为远离主要战场,乌军更愿意在这里活动。
乌军掌握和使用远程无人机的单位为国防部情报总局,其无人机战斗队通常使用卡车将不同类型的无人机运载到距边界几十公里处的发射点,发射完毕后立即转移。
这种机动性作战的打法,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乌军无人机部队的生存率,但常在河边走的话,总有湿鞋的机会。
![]()
![]()
最近,在距边界约56公里的切尔尼戈夫州拉维村西南,乌军无人机部队的集结地被俄军无人机逮到。
从俄军无人机拍摄到的画面可见,有大量卡车聚集于此,其中部分车辆已经开出。
![]()
![]()
![]()
这个点位很有意思,其位于一处平整的场地,距旁边的P-12公路只有3公里多;乌军无人机队在这里集结后,再分头、分组去执行任务。
而且,这个临时基地很可能已经运作一段时间了;所以俄军的侦察无人机重点关照了这里,待其再次进行集结时召唤了伊斯坎德尔导弹进行了打击。
![]()
据俄军的通报称,伊斯坎德尔导弹的打击毁伤了乌军约20辆卡车,随车尚未发射的100架无人机也就此损失,同时还干掉了包括无人机操作手在内的约60人。
![]()
![]()
![]()
![]()
因为有部分卡车在导弹打击时已经开出,俄军又以侦察无人机和天竺葵-2无人机联合,对移动中的车队进行了打击,又摧毁了5辆卡车。
天竺葵-2无人机通常用于打击固定目标,这次的打击车队目标倒是很有意思的战术使用。
很显然,俄军这一波远程打击的战果还不错。
而且更有意义的是,对付这种远程无人机,最好就是在其尚未发射前,就连操作手带无人机在内地消灭在地面。
这玩意要真的全部放飞了,100多架无人机中但凡有几架成功命中目标,就有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就算全部拦截掉,所耗费的防空资源也是相当大的。
![]()
但说实话,以俄军的侦察水平,像当前的这种战例,多少还是带点偶然性和运气在内的,并不具有普遍性。
俄军实际上就是专门派出侦察无人机去盯着乌军训练场,并沿着交通线飞行看看能不能逮到大货;像这一次发现的目标,大概率就是沿着交通线侦察时摸到的。
而且再提一个很有意思的点:复仇性对抗。
其实前段时间乌军的远程无人机也炸过俄军的伊斯坎德尔(这种战例很罕见),包括俄国内生产天竺葵-2无人机的企业,也是乌军远程无人机的目标(这种属于日常)。
你的无人机炸它的驻地和军工厂,那它反过来也炸你的发射点,如此回旋往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