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得D疼,太荒诞!
9月28日,山东烟台招远市府前广场附近,2名环卫工打扫卫生时,周围有4个人跟拍。
比例严重失调,观感特别夸张。
市民发视频配文称,2个干活儿的,4个跟拍的领导。
9月30日,招远市综合执法局环境卫生管理中心回应称:4人并非领导,系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每个部门所需拍摄内容不同,是正常的工作需求。
如此解释,分明是侮辱网友的智商。
就算“不是领导”,“工作人员”也是体制内正式工吧!
临时工干活,正式工拍照,这种画风很熟悉。
你说“每个部门所需拍摄内容不同,是正常的工作需求”。什么“正常工作需求”?没说。
是不是不干活的人、拍拍照,就算“正常”了?
总觉得,两名环卫工清扫4人跟拍的行为反常,违背常识。
![]()
环卫工人的日常清扫是持续性、常规性的工作,通常不会有如此“隆重”的记录。这种高规格、多机位的跟拍,常见于领导视察、宣传片拍摄或特定活动,而非环卫工人扫大街。
很“不正常”。
官方的回应,恰恰是“正常”。
类似的“正常”,曾在多地上演过,似有愈演愈烈之势。
今年5月份,成都环卫工被曝“自扔自捡”作秀摆拍。成都市街头有身穿环卫工人服装的男子先将垃圾扔在马路上,然后又捡起,全程有人拍摄。
5月27日,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发布情况通报:系对工作过程进行补拍,用于工作资料记录。
记住,是“补拍”。
什么是“补拍”?顾名思义,就是原来拍的不完美,再补几个镜头。
我就纳闷了,既然是“补拍”,为什么不挪个没有打扫的地方拍?非要在原地“自扔自捡”!
前不久,石家庄某古镇景区更奇葩:一个环卫工人正在扫地,七八个拿着评分表的考核人员围着他打分,有人举着手机全程录像,镜头始终对准领导的"认真记录"。
一个人干活,一群人打分,领导带头“考核”,妥妥的“行为艺术”。
扫地需要多复杂?
如此简单,而已,而已。
正因为“简单”,才在某些管理者眼中显不出管理水平。于是,就有了建章立制,就有了自拍上传,就有了不干活的跟拍干活的......每一个环节都讲“科学”,每一个步骤都讲“规范”,每一个扫地动作都要有视频或照片做证据......
真TM闲得D疼。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从"迎检式打扫"到"摆拍式调研",从"留痕式打卡"到"层层陪会",基层考核早已变成了"领导秀场":人越多越显得"重视",镜头越全越证明"落实",用"表格漂亮"代替"地面干净",用"签字齐全"代替"问题解决"......
长此以往,地面或许会干净,但某些人的内心就会堆满“垃圾”。
毕竟,城市的美,不在领导的考核表里,而在每一片干净的落叶里;管理的温度,不在围观的人群中,而在一线工作者的笑脸上。
但愿,我们再也看不到"一群人考核一个人"“两名环卫工清扫四人跟拍”之类的荒诞戏码;
但愿,每一位劳动者都能昂首挺胸地说:“我们的工作,不需要表演给谁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