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村田乐乃社祭,尤其是春社祭祀活动之内容,而瓜田乐乃村田乐之典型者。
2、艺术图像中的瓜田乐
1、南宋《百子图》中瓜田乐
![]()
![]()
![]()
本百子图中,大体表现了多种婴戏状态,右下角一组大致就是模拟了社祭活动,华盖下的胡子老者装扮,乃是地方有地位的主祭者,左侧一个持冬瓜者乃是在做村田乐表演。
![]()
画面右上方,则有两个人持大冬瓜,其中一个在逗弄一个孩子装扮的仙鹤。
![]()
2、金代山西新绛彩色砖雕 瓜田乐
社火表演 “瓜田乐”
金代(公元1115—1234年)
高25.2厘米 宽21.3厘米 厚4.6厘米
1981年山西省新绛县南范庄出土
一人肩扛大瓜,扭动腰肢,起舞作乐,表现农民喜庆丰收的场面。为金代社火中的“村田乐”场景。“瓜田乐”是社火表演中的一种形式,以肩扛大瓜、载歌载舞者为主,场面喜庆,表现农民丰收后的喜悦心情,反映出古代农村生产和生活的景象。
![]()
![]()
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南范庄出土 山西博物院 影子之美自由之旅资料
3、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 彩绘瓜田乐砖雕
![]()
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主办的“宋人生活与二十四孝——砖雕展”中的乔妇人砖雕展品
![]()
![]()
4、山西博物院藏侯马金墓出土社火砖雕 瓜田乐
![]()
![]()
![]()
![]()
5、宋金墓葬砖雕 瓜田乐
本资料忘记来源,应是考古出土资料。四格画面为编辑所组合,应是四个单幅砖雕,但具有同一社火大主题的内在连贯性。左下角即为持大冬瓜的瓜田乐主题。
![]()
6、山西屯留宋村金代壁画墓壁画 瓜田乐
1999年1月,屯留县李高乡北部的宋村发现一座砖室墓。该墓已多次被盗,墓内尚存壁画,并有纪年题记,为金太京大会十三年(1135年)。
其中壁画中存在社火内容,下两图中各有持冬瓜的瓜田乐一名。
![]()
山西屯留宋村金天会十三年墓杂剧表演壁画右半部分
![]()
山西屯留宋村金天会十三年(1135)墓杂剧表演壁画左半部分(采自《文物》2003年第3期)
![]()
![]()
![]()
![]()
![]()
![]()
![]()
7、荥阳社常村金代墓 瓜田乐雕砖
由于墓葬文物遭遇散落,专家事后收集,所以已经无法还原墓葬原先的雕砖序列与完整性。是否还有其余组员,已不得而知。
![]()
![]()
![]()
上图即为瓜田乐社火主题砖雕
![]()
![]()
![]()
8、南宋朱玉《灯戏图》瓜田乐
![]()
![]()
![]()
上图中人物头型夸张类似冬瓜,有人认为是装瓠,意思是头类似葫瓜。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所述南宋临安“舞队”事象,该书记述了“舞队”七十余种,其中也赫然有着乔亲事、乔宅眷:
大小全棚傀儡、查查鬼、李大口、贺丰年、长瓠脸、兔吉、吃遂、大憨、粗旦、麻婆子、快活三郎、黄金杏、瞎判官、快活三娘、沈承务、一脸膜、猫儿相公、洞公嘴、细旦、河东子、黑遂、王铁儿、交椅、夹棒、屏风、男女竹马、男女杵歌、大小斫刀鲍老、交衮鲍老、子弟清音、女童清音、诸国献宝、穿心国入贡、孙武子教女兵、六国朝、四国朝、遏云社、绯绿社、胡女、凤阮嵇琴、扑蝴蝶、回阳丹、火药、瓦盆鼓、焦槌架儿、乔三教、乔迎酒、乔亲事、乔乐神、乔捉蛇、乔学堂、乔宅眷、乔像生、乔师娘、独自乔、地仙、旱划船、教象、装态、村田乐、鼓板、踏跷、扑旗、抱锣、装鬼、狮豹、蛮牌、十斋郎、耍和尚、刘衮、散钱行、货郎、打娇惜等等。
这里所说的长瓠脸,非常生动地诠释了《灯戏图》中的这个长脸角色,而长瓠脸之前有一个词汇叫做“贺丰年”,这肯定不可能是一个角色名,所以,大致来说,查查鬼李大口、贺丰年长瓠脸,其实就是两个连贯的角色名称,而长瓠脸的前缀之所以叫贺丰年,其长瓠与庆丰年社火的瓜田乐的关系也就一目了然了。
9、荥经县宋墓出土瓜田乐 陶俑
![]()
![]()
![]()
这其实是一个持麦穗的男子,在同墓中还出土了一个典型的社火拉头巾的乔妇人形象角色。见下图:
![]()
![]()
![]()
![]()
![]()
![]()
![]()
此男俑的持麦穗,与乔妇人的庆丰年的社火角色相并列,可见应该就是社火的瓜田乐中的庆丰收的角色。这生动体现了明教坊编演明教坊编演本《感天地群仙朝圣》杂剧中“谷生双穗麦二岐”,以及陆游《赛神曲》中“使我嘉谷收连车”的祈愿所指。
这类持麦穗的造型在辽代铜人造型中也有体现:
![]()
![]()
![]()
![]()
私人收藏
这类持禾姿势,一直到了清代还有沿袭,下图为“石湾是个美陶湾”特展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展出时的和合童子展品状态,童子一手持盒,一手持禾,寓意和合。
![]()
![]()
![]()
![]()
![]()
![]()
![]()
![]()
从这个角度,我们回头看“万姓快活”社火花钱穿上的那个持瓜行走人物,虽然造型神韵与持瓜角色契合,但所持之物,似乎总有扁窄的感觉,所以,也存在嘉禾麦穗的可能。
![]()
![]()
![]()
![]()
10、宋金社火 瓜田乐雕砖郑州市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藏
![]()
11、宋金社火 瓜田乐造像私人收藏
![]()
网络资料
12、元代 焦作西冯村出土 瓜田乐雕砖
河南博物院1974年收藏了一批元俑雕砖,这批雕砖出土于焦作西冯封村元代墓葬,雕砖俑共26件,除了个别仆侍俑外,绝大部分是杂剧俑,主要有说唱俑、吹口哨俑、吹笛俑、打节板俑和击鼓俑等。
此焦作西郊王封乡西冯封村发掘的蒙元时期墓葬。该墓前室有十九个人物砖雕俑,除去其中的侍 立和侍仆俑外,有十二个杂剧、散乐砖俑。同时,后室普柏枋上壁拱眼镶嵌有八个社火人物砖俑。相关资料介绍说:
“砖俑分别有执鼓、拍板及排箫者,这些乐器多为杂剧或社火表演伴奏所用。另有肩扛长瓜、手执长柄伞及肩扛旗、牌( 粮斗) 者,这些形象多次出现 于宋元社火舞队文物中,“大概是以农作物模具来祈祝或庆贺丰年,为舞队‘村田乐’‘贺丰年’内容中的常见造型”。这类舞队形式多有儿童扮演,说明西冯封社火砖雕正是由儿童表演的《村田乐》或《贺丰年》节目的体现”。
”此外还有身着僧衣、项挂佛珠、扮演和尚一人。应是宋元社火演出节目《耍和尚》或《舞鲍老》。《武 林旧事》卷二“舞队”条见《耍和尚》《大小斫刀鲍 老》《交衮鲍老》的名目。这类节目大抵是一种扮演 僧人的滑稽表演“。
负瓜舞俑
此俑高31厘米,椭圆形的脸庞,浓眉大眼,鼻梁高挺,眼睛向右后斜视,肩负长瓜,戴双总髻假大头,上身赤露,以彩带缠绕,打结于胸前。下着短裙,腰系布带,足穿布袜,软靴,挥臂奔跑起舞。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