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国内房地产行业最大重整案金科股份重整,正在进入尾声。
金科股份正在涅槃重生的同时,作为金科的创始人,黄红云则正在退场。
曾经与孙宏斌鏖战4年守卫金科控制权、与前妻陶虹遐股权争夺反目的黄红云,最终还是失去了金科。
这也许是失去,也许是解脱。
随着地产行业第一代大佬的逐步退场,只能说地产行业一个时代结束。
01
金科股份重整进入尾声
金科股份的重整是从2024年2月份开始的。
由于金科股份及重庆金科重整,涉及的债务规模达1470亿元,债权人数量超8400家,因此这不仅是A股房地产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重整案,也是重庆市有史以来最大的重整案。
债权规模较大、债权人众多且复杂,再加上在建工程和土地处置难度较大、“保交楼”对于资金监管的要求,金科股份重整的难度可想而知。
在如此大规模、难度如此大的情况之下,金科股份重整的推进速度则是比较快的。这一方面与金科本身有重整价值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政策的支持有关。
如今,经过超过1年半时间的推进之后,随着股权过户的完成,金科股份及重庆金科的重整陆续进入尾声。
重整之后,金科股份发生了五大变化:
第一,股权格局巨变。
向产业投资人、财务投资人、债权人转增合计52.94亿股之后,产业投资人上海品器联合体指定京渝星筑、京渝星璨分别受让约6.00亿股和3.93亿股,二者合计持股占公司总股本的9.34%,成为第一大股东,公司步入“无实际控制人”的新阶段。
而金科的创始人黄红云、金科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财聚投资、东方银原所持股份被动稀释,合计持股由此前14.51%降至7.29%,不再拥有公司的控制权。
![]()
第二,金科甩掉千亿债务包袱。
通过“现金+股票+信托收益权”的组合之下,金科股份及重庆金科甩掉了背负的1470亿元债务,债务清零之后实现轻装上阵。
第三,央企、国企赋能。
金科股份的产业投资人、财务投资人中,既有民企,也有央企、国企。其中,四大AMC之一的长城资产以产业投资人和财务投资人的双重身份,直接参与并主导金科重整。四川发展证券投资基金,也参与到了金科的重整之中。
“优质资本+央企AMC+地方国企”的投资组合,实现了共同为金科赋能与背书。
第四,发展模式的转型。
“新金科”将告别传统的房企发展模式,“国内存量房地产市场资源整合重要平台”的全新定位之下,形成“投资管理、开发服务、运营管理、特殊资产”四大业务板块。
第五,董事会大洗牌。
9月30日,*ST金科披露了新一届董事会9名候选人名单。
6位非独立董事候选人中,郭伟来自于信达,王晓晴是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海南信唐贸易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执行事务合伙人、四川省华之众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根来自于北京品器,李亮来自于长城资产,施浩曾任职多家金融机构、目前是浙商银行独董,张勇则来自于金科股份。
很明显,金科的董事会大洗牌,董事会中“老金科”仅剩下张勇1人。
02
黄红云失去金科
随着“新金科”的到来,作为金科的创始人黄红云,则开始退场。
1984年,20岁的黄红云从建筑学徒起步,用了10年时间一路做到了建筑公司总经理、董事长。
1998年,重庆成为直辖市第二年,也就是房改启幕的这一年,黄红云在重庆创办了金科,开发的首个项目叫做金科花园,是当时重庆为数不多的高档住宅小区。
![]()
房改的东风、重庆成为直辖市后的发展机遇,再加上首个项目金科花园的热销,随后的发展过程中金科逐渐进入重庆房企头部阵营。
2004年,金科已闯进国内房地产行业百强,与华宇、协信、龙湖、财信以及东原并称渝派房企“六朵金花”。
闯入中国房企百强之后,金科赶上了中国房地产的发展的黄金年代,便开启了一路扩张。
2011年,在金科销售额突破百亿的这一年,金科借壳*st东源,登陆资本市场,实现在A股上市。
巅峰时隔的金科,销售额超2000亿元,杀入中国房企销售额TOP20!作为金科的创始人,黄红云手握A股的金科股份、H股的金科服务两家上市公司。
2020年,黄红云家族以215亿元的财富值排在当年胡润百富榜第241位!
![]()
而就当黄红云对于金科有了更高期许——2025年销售额冲刺4500亿元,地产行业的变化让金科一夜之间倒下,最终走向了破产重整。
在金科发展的过程中,黄红云为了捍卫金科的控制权,2016年至2020年与融创孙宏斌展开了长达4年的控制权争夺。
当年孙宏斌差点就拿下了金科的控制权,融创系的持股与黄红云及一致行动人的持股仅有0.63%的差距。
最终这场控制权之争以车建兴控制的广东弘敏以46.99亿元对价接盘融创系11%的股权收场,融创系随后陆续减持退出。
与融创孙宏斌的股权大战刚刚结束不久,黄红云与前妻陶虹遐股权争夺反目又掀起了一阵风波。
没想到的是,经历了多次股权争夺、始终捍卫金科控制权的黄红云,最终还是没能逃过企业流动性危机,在2025年这个秋季交出了金科控制权。
03
第一代地产大佬陆续退场
实际上,在黄红云黯然退场的同时,这两年曾经的第一代地产大佬们均已经开始退场。
2017年6月,宝万之争落幕之后,王石宣布退休,郁亮接班。郁亮掌舵万科7年半之后,今年年初万科高层大换血,正式进入“深铁时代”。
曾经的“地产教父”,理想主义者宋卫平,在卖掉了绿城之后,就近乎神隐。
龙湖的吴亚军,在2022年的时候就已经退场,交棒给了陈旭平。
2022年9月,潘石屹和他的妻子张欣,双双宣布辞任。
2023年3月,杨国强辞任碧桂园董事长职务,正式隐退;当年10月,金地董事长凌克辞任。
朗诗的田明,在2024年的最后一天宣布辞任朗诗绿色管理董事长,上个月又宣布辞任朗诗绿色生活董事长。
恒大的许家印,则在2023年9月的时候就已经被采取强制措施,恒大帝国落幕。
放眼整个地产圈,目前还活跃着的第一代地产大佬,已经越来越少。71岁的王健林仍在破局前行,62岁的孙宏斌正在打响翻身仗,胡葆森的建业正在绝地求生……
第一代地产大佬们陆续退场之后,有的是将企业交给自己的子女接任打理,有的则是交棒给了职业经理人。
而对于年轻的接棒掌舵者来讲,首先面临的就是这一轮行业调整周期中的存活与转型。
毕竟,曾经的行业高速发展时代已经结束,曾经的高杠杆撬动发展模式也已经结束,整个地产行业进入到了新的时代。
具体到金科而言,重整成功只是迎来了喘气的机会,对于“新金科”而言,盘活存量资产、改善现金流、恢复市场信心,将是新的团队首先面临的,只有当这些开始发生改变的时候,公司的业务转型才能有序推进。
这些希望,就给到了新的团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