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闺蜜下午茶,她盯着手机突然叹了口气:“真是疯了,一个五天的西安历史研学营,要价一万八!还说是‘名校导师带队’。”
旁边另一位妈妈接话:“这算什么?我同事给孩子报的澳洲夏令营,半个月花了六万。”
桌子瞬间安静了。我们几个面面相觑,眼神里是同样的无奈——现在带孩子见世面,怎么就成了一场地起跑线的军备竞赛?
1
平心而论,哪个父母不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当我们看到朋友圈里,别人家的孩子在国际研学营里侃侃而谈,在高端科学营里操作精密仪器时,说不焦虑是假的。
可现实是,一万八可能是很多家庭一个月的全部收入,六万块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更让人纠结的是,这些高价研学营到底值不值?五天时间,真的能让孩子脱胎换骨吗?
记得去年暑假,我差点就刷信用卡给儿子报那个“北大清华深度研学营”了。
直到在家长群里看到一段偷拍视频:所谓的“清华学长”带着三十多个孩子,在烈日下走马观花,孩子们热得满脸通红,根本听不清讲解。
![]()
那一刻,我突然清醒了:我们买的,或许只是内心的焦虑,而不是孩子真正的成长。
转变始于我在书店偶然翻到的《跟着课本去旅行》。
说实话,最初我只是被它实用的理念吸引——谁能想到,这本定价几十元的书,竟然成了我们家庭教育的“转折点”。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它的贴心与实用。
![]()
它不像普通的旅游攻略,只告诉你哪里好玩、怎么走;它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教育导师,手把手教你如何把任何一个景点都变成生动的课堂。
2
这本书到底有什么魔力?
它做到了专业研学营的核心价值——系统性指导,书中的每个章节都对应着孩子课本的具体内容。
比如六年级上册语文有《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书中从课文出发,自然地引出故宫博物院。
![]()
书中不仅提供了游览路线,列出了故宫的主要景点,比如午门、金水桥、太和殿、中和殿、乾清宫等,每个景点都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了主要用途,让孩子能了解大概。
更重要的是设计了探究式学习任务,边走边问环节里,用问题+答案的形式,让孩子可以带着问题游览,从“稀里糊涂光看热闹”变成“内行看门道”,让整个游览过程更有趣。
问题都是非常有趣的,比如为什么故宫的配色是“番茄炒蛋色”?故宫中为什么要摆放很多大缸?太和殿屋脊上都是什么神兽?龙椅上方吊着的大圆球是干什么用的?乾清门的铜狮耳朵为什么是耷拉着的?
这样的指导,让走马观花的观光变成了深度探究的学习过程。
![]()
这本书的知识准确度令人放心,所有内容都经过教育专家的审定,确保与课本知识无缝衔接。
当我们采用书中的方法规划了一次西安之旅后,我仔细算了一笔账:全家往返交通、住宿、门票加上餐饮,总花费不到五千元。
相比那个一万八的单人研学营,我们不仅省了钱,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全家共同的成长记忆。
而且,这种学习方法的影响是持续性的。
从西安回来后,儿子主动查阅更多历史书籍,还在班级分享会上做了精彩展示。老师惊讶地发现,他对历史的理解远远超出了课本要求。
![]()
这才是真正的“性价比”——不仅省了钱,更赚到了孩子持续学习的热情和能力。
当我不再纠结于“别人家的孩子参加了什么营”之后,教育变得从容而美好。
现在每次假期前,我们会一起翻阅这本书,让孩子参与行程规划,选择他最感兴趣的探索主题。
最让我欣慰的是,儿子现在会主动说:“妈妈,我们下次可以去成都吗?我想去看看杜甫草堂,体会一下‘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心情。”
这本书教会我们的,不仅仅是如何旅行,更是如何陪伴孩子成长,如何把整个世界变成他的课堂。
教育归根结底,不是烧钱的竞赛,而是用心的艺术。
《跟着课本去旅行》这本书,就是我作为普通妈妈,能找到的最智慧的“平替”方案——它让优质教育回归本质,让每个家庭都能享受得起有质量的成长陪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