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62岁才醒悟:独居老人最怕的不是孤独,而是这3个隐患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你一个人住,不害怕吗?」 邻居王阿姨关切地问道。 李国华摆摆手,故作轻松地说:「害怕什么?我又不是小孩子,一个人自由自在多好。」 但当他关上门,看着空荡荡的客厅时,心里却涌起一阵莫名的不安。

老伴去世半年了,62岁的李国华开始了独居生活。 儿子在北京工作,女儿嫁到了广州,都劝他搬过去一起住,但他坚持要留在这个住了三十年的老房子里。

「我不想给孩子们添麻烦,而且这里有我和你妈的回忆。」 他是这样对儿女们说的。 可是那天晚上发生的事情,彻底改变了他对独居生活的看法。

如果不是楼下的张大爷及时发现异常,后果简直不敢想象。

从那以后,李国华才真正明白,独居老人最怕的从来不是孤独,而是那些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致命隐患。



01

李国华今年62岁,是个退休的中学教师。

老伴王淑芬去世半年后,他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

起初,他觉得独居也没什么不好。

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到公园里遛弯,回来后自己做早饭,看看新闻,日子过得也算充实。

「爸,您一个人住真的没问题吗?」

女儿李梅每周都会打电话关心他。

「没问题,我身体好着呢,自己照顾自己完全没问题。」

李国华总是这样回答,语气里带着一种倔强的坚持。

「要不您还是搬到广州来吧,我和小刘都同意,孩子们也想爷爷。」

「不用不用,我在这里住了三十年了,邻居朋友都在这里,搬到你们那里人生地不熟的。」

「那您至少要注意安全,有什么事一定要及时联系我们。」

「知道知道,你们忙工作,别老惦记我。」

每次挂断电话,李国华都会长舒一口气。

他不是不想和儿女们住在一起,只是不想成为他们的负担。

而且,这个房子里有太多和老伴的回忆,他舍不得离开。

客厅里还放着王淑芬生前最爱的那盆茉莉花,卧室里她的衣服还整整齐齐地挂在衣柜里。

每天晚上,李国华都会和老伴的照片说说话。

「淑芬啊,今天楼下的张大爷又问你了,他说想你做的红烧肉。」

「我试着按你的方法做了一次,味道还是不对,可能是少了你的那份心意吧。」

说着说着,眼泪就会不争气地流下来。

但第二天,他依然会打起精神,继续自己的独居生活。

李国华觉得,最难熬的不是一个人吃饭,不是一个人看电视,而是生病的时候。

三个月前,他得了重感冒,发烧到39度,整个人浑身无力。

平时王淑芬在的时候,她会给他熬粥,会陪他去医院,会整夜不睡地照顾他。

现在只能自己扛着。

那几天,他连起床都困难,更别说做饭了。

冰箱里的剩饭吃了两天,后来实在没力气,就啃了几个面包充饥。

幸好感冒不算严重,一个星期后自己就好了。

但这件事让李国华第一次意识到,一个人生活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不过也就是感冒而已,不算什么大事。」

他这样安慰自己。

02

李国华的日子过得波澜不惊,直到那个周三的下午。

他正在客厅里看电视,突然感到胸口一阵剧痛,就像被什么重物压住了一样。

「怎么回事?」

他按住胸口,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

疼痛越来越剧烈,李国华感到呼吸困难,视线也开始模糊。

「这是心脏病发作了!」

作为一个有三十年教学经验的老师,他对这些基本常识还是了解的。

李国华努力想站起来去拿手机,但双腿根本不听使唤。

他摔倒在沙发旁边,手机就在茶几上,但他怎么也够不到。

「救命...」

他想大声呼救,但嗓子里只能发出微弱的呻吟。

这是一个老旧的住宅楼,隔音效果很好,平时觉得安静,这时候却成了致命的障碍。

邻居们都在上班,楼道里空无一人。

李国华躺在地上,感到生命在一点点流逝。

「难道我就要这样死在这里吗?」

他想起了王淑芬,想起了远在外地的儿女。

如果自己真的有个三长两短,可能要好几天才会被发现。

王淑芬生前总是担心他的身体,经常叮嘱他要按时吃药,要定期体检。

「国华,你的血压有点高,可不能大意。」

「我知道,我会注意的。」

现在想来,自己确实有些大意了。

最近几个月,他经常感到胸闷气短,但总以为是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没有当回事。

疼痛持续了将近二十分钟,李国华几乎绝望了。

就在这时,楼下传来了敲门声。

「李老师,李老师,您在家吗?」

是楼下的张大爷。

李国华努力发出声音:「我在...我在这里...」

声音很微弱,他不确定张大爷能不能听到。

「李老师,我听到您好像摔倒了,您没事吧?」

张大爷的声音里带着担心。

原来张大爷在楼下听到了动静,担心李国华出事,特意上来看看。

「张大爷...我心脏...疼...」

李国华用尽全身力气喊道。

「哎呀,不好!」

张大爷立刻意识到情况严重,马上用备用钥匙打开了房门。

看到李国华躺在地上,脸色苍白,张大爷二话不说就拨打了120。

「你别怕,救护车马上就来。」

张大爷握住李国华的手,给他鼓励。

二十分钟后,救护车到了,李国华被紧急送往医院。

经过检查,医生确诊是急性心肌梗塞,幸好送医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老爷子,您这次真是命大,再晚半个小时就危险了。」

医生的话让李国华后怕不已。

在医院住了一个星期,儿子女儿都赶回来照顾他。

「爸,您这次必须跟我们走,一个人住太危险了。」

儿子李强态度很坚决。

「是啊,爸,万一再出什么事,我们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

女儿李梅也在一旁劝说。

「我再考虑考虑。」

李国华这次没有立刻拒绝,这次的经历确实让他意识到了独居的风险。

但他心里还是舍不得那个家,舍不得和老伴的回忆。

「要不这样,我们给您请个保姆,至少白天有人陪着。」

李强提出了折中的方案。

「保姆多贵啊,而且我也不习惯和陌生人住在一起。」

李国华还是有些抗拒。

就在一家人为这件事争执不下的时候,病房里来了一个意外的访客。

03

来的人是李国华的老同事赵建军,比他大三岁,今年65岁。

「国华,听说你住院了,我赶紧过来看看。」

赵建军手里提着水果篮。

「老赵,你怎么知道的?」

「张大爷告诉我的,他说你心脏病发作,多亏了他及时发现。」

两个老同事寒暄了几句,赵建军的表情渐渐变得严肃。

「国华,我今天来,其实是想和你说件事。」

「什么事?」

「就是关于独居的事。」

赵建军看看李强和李梅,说:「你们也听听,对你们爸爸有好处。」

「老赵,你说。」

「我独居已经三年了,这三年来,我遇到了很多你想象不到的问题。」

赵建军的表情很严肃,「你这次心脏病发作,其实只是独居老人面临的第一个隐患。」

「第一个?还有别的?」

李国华有些惊讶。

「当然有,而且比你想象的还要严重。」

赵建军坐下来,开始讲述自己的经历。

「两年前,我也遇到过和你类似的情况,不过我没你这么幸运。」

「怎么说?」

「那天晚上,我突然肚子疼得厉害,可能是急性肠胃炎。」

赵建军回忆着,「疼得我在地上打滚,但是没人知道。」

「那你怎么办的?」

「我就这样疼了一整夜,直到第二天早上才稍微好转,自己打车去的医院。」

听到这里,李梅忍不住说:「赵叔叔,这太危险了。」

「是啊,医生说如果是急性阑尾炎,可能就出大事了。」

赵建军点点头,「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

「还有更可怕的?」

李国华心里一紧。

「你知道,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最容易遇到什么问题吗?」

赵建军故意停顿了一下。

「什么问题?」

「诈骗。」

赵建军说出这两个字的时候,语气特别沉重。

「诈骗?」

李国华有些困惑,「我们又不贪财,怎么会被骗?」

「国华,你太天真了。」

赵建军摇摇头,「现在的骗子,专门针对我们这些独居老人,手段多得你想象不到。」

「比如说?」

李强也很好奇。

「去年,我就差点被骗了十万块钱。」

赵建军的话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十万?怎么回事?」

「说来话长。」

赵建军深吸了一口气,开始讲述那次惊心动魄的经历。

「那是去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我正在家里看电视,突然接到一个电话。」

「对方说是社保局的,说我的社保卡被人盗用了,涉嫌洗钱,要求我配合调查。」

听到这里,李梅说:「这明显是诈骗电话啊。」

「我当时也怀疑,但对方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还能准确说出我的身份证号码和家庭住址。」

赵建军继续说道,「然后他们说,为了证明我的清白,需要把我银行卡里的钱转到一个'安全账户',等调查结束后再转回来。」

「您没同意吧?」

李强有些担心地问。

「我当时确实动心了。」

赵建军有些不好意思,「因为一个人在家,没人商量,而且对方说得特别急,说如果不配合,我的养老金就会被冻结。」

「那后来呢?」

「幸好当时银行的工作人员比较负责,看我要转这么多钱,问了很多问题,最后发现是诈骗。」

赵建军长舒了一口气,「如果不是那个银行员工,我十万块钱就没了。」

听完这个故事,李国华陷入了沉思。

他想起最近也接到过类似的电话,对方说他中了什么奖,需要先交税费。

当时他觉得是骗子,就挂了电话。

但如果对方换个更巧妙的方式呢?

如果自己一个人在家,没人商量,会不会也上当?

「老赵,这样的事情很多吗?」

「多得很!」

赵建军强调道,「我们小区就有好几个老人被骗过,少的几千块,多的十几万。」

「为什么专门骗我们老人?」

「因为我们这个年纪的人,防范意识相对较弱,而且很多人不会上网查证信息。」

赵建军分析着,「最重要的是,独居老人平时缺少和外界的交流,容易孤单,骗子就利用这个心理。」

「怎么利用?」

「他们会先和你聊天,表现得特别关心你,时间长了,你就会把他们当朋友,然后就容易相信他们说的话。」

听到这里,李国华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他想起前段时间,确实有个自称是保健品销售员的女孩经常给他打电话。

每次都会问他身体怎么样,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

起初李国华还觉得这孩子挺懂事的,后来才意识到对方是想推销产品。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

赵建军又说道。

「还有更严重的?」

李国华已经有些害怕了。

「当然,第三个隐患,才是最致命的。」

赵建军的语气变得更加严肃。

「什么隐患?」

所有人都紧张地看着赵建军。

就在赵建军准备说出那个最致命的隐患时,护士推门进来了。

「家属们,现在是休息时间,请不要大声喧哗。」

「好好好,我们小声点。」

李强赶紧回应。

护士走后,赵建军压低了声音。

「第三个隐患,是意外伤害。」

「意外伤害?」

「对,而且这种意外,往往是致命的。」

赵建军的话让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我们小区的老李,就是因为这个走的。」

「老李怎么了?」

李国华记得老李,是个很健朗的老人,比他大两岁。

「去年冬天,老李在家洗澡的时候滑倒了,后脑勺磕在了浴缸边上。」

赵建军的声音很沉重,「等邻居发现的时候,已经三天了。」

听到这里,病房里的气氛瞬间凝固了。

「太可怕了。」

李梅忍不住说道。

「这样的事情,在独居老人中很常见。」

赵建军继续说道,「摔倒、烫伤、煤气泄漏、电器漏电,这些在年轻人看来很小的意外,对我们来说都可能是致命的。」

「为什么?」

「因为我们年纪大了,身体恢复能力差,而且独居的话,没人及时发现和救助。」

赵建军分析着,「就像你这次心脏病发作,如果不是张大爷及时发现,后果不敢想象。」

李国华想起刚才在地上躺着的那二十分钟,那种绝望的感觉让他至今后怕。

「所以说,独居老人面临的这三个隐患,每一个都可能是致命的。」

赵建军总结道。

「那怎么办?总不能什么都不做吧?」

李国华问道。

「当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有预防措施。」

赵建军神秘地笑了笑,「其实,这些隐患都是可以预防的,关键是要知道正确的方法。」

「什么方法?」

所有人都急切地想知道。

「这个方法,是我这三年来总结出来的经验,既能保证独居老人的安全,又不会给子女增加负担。」

赵建军看了看时间,「不过现在时间不早了,改天我专门来详细告诉你们这些预防方法。」

「老赵,你就别卖关子了,现在就说呗。」

李国华有些着急。

「这些方法说起来简单,但是要真正做到位,需要很多细节。」

赵建军站起身来,「而且还需要你们全家人的配合。」

「我们一定配合!」

李强和李梅异口同声地说道。

「那好,这样吧,等你出院后,我到你家里去,现场给你们演示这些预防方法。」

「现场演示?」

「对,因为这些方法涉及到房屋改造、设备安装、日常习惯等很多方面,需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听到这里,李国华更加好奇了。

「老赵,你就透露一点呗,让我们心里有个底。」

「好吧,那我就简单说说。」

赵建军重新坐下,「这套预防方法,我总结为'三步法'。」

「哪三步?」

「第一步,是建立紧急联系系统。」

「第二步,是创建安全防护网络。」

「第三步,是养成安全生活习惯。」

赵建军说完后,停顿了一下。

「听起来很复杂。」

李梅有些担心。

「其实不复杂,关键是要系统性地去做。」

赵建军解释道,「很多独居老人也知道要注意安全,但往往只是零散的预防,没有形成体系。」

「那具体怎么做呢?」

李国华追问道。

「这个就涉及到很多具体的操作了。」

赵建军看了看手表,「时间真的不早了,我先走了,等你出院后,我们再详细讨论。」

「老赵,你再说一点呗。」

李国华还是不甘心。

「那好,我就说说第一步的核心要点。」

赵建军想了想,「第一步的关键,就是要建立一个24小时的紧急联系系统。」

「24小时?」

「对,这个系统要保证,无论什么时候出现紧急情况,都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救助。」

「具体怎么建立?」

「这就需要多个方面的配合了,包括技术手段、人员安排、预案制定等等。」

赵建军又停顿了一下,「而且,这个系统的建立,还有很多技巧和门道,需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设计。」

听到这里,李国华已经完全被吸引了。

他现在迫切想知道这套方法的具体内容。

「老赵,那第二步和第三步呢?」

「第二步和第三步就更复杂了。」

赵建军摇摇头,「今天真的不能再说了,我答应老伴要早点回家做饭。」

「那你什么时候来?」

「等你出院后第三天,我到你家里去,把这套方法完整地教给你们。」

赵建军站起身来,「记住,这套方法如果运用得当,能够将独居老人面临的三大隐患风险降低到最小。」

「真的这么有效?」

李强有些怀疑。

「我用了三年,没出过任何意外。」

赵建军自信地说,「而且我还教给了其他几个独居的老同事,他们用了之后都说很管用。」

说完,赵建军准备离开。

「老赵,你至少告诉我们,这套方法的核心原理是什么?」

李国华还在做最后的努力。

赵建军走到门口,回过头来,神秘地笑了笑:「核心原理就是四个字...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