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丨桃子妈
来源丨小十点
ID丨sdikid
前两天,刷到董璇女儿小酒窝的电影路演活动采访。
视频里,小酒窝不仅敢直面镜头,主动和观众打招呼,还在台上载歌载舞,介绍自己的同学并邀请他们登台。
虽然年纪才9岁,但整个人看起来落落大方、自信开朗,一下子戳中了许多老母亲的心。
![]()
评论区的父母纷纷许愿:
“好想拥有董璇的女儿小酒窝啊,阳光,开朗又大方!”
“这种性格大大方方的孩子,长大后一定更有出息!”
当然,也有一些父母焦虑自家的孩子:
“我儿子性格就太内向了,怎么都改不掉,好担心他的未来。”
起初,我和评论区的家长一样,因为女儿“社恐”性格,愁得几个晚上睡不着。
然而,当我追踪完100个“社牛”与“社恐”孩子20年后的轨迹,才发现:
真正决定他们有没有出息的,根本不是“社牛”还是“社恐”,90%家长都搞错了真相。
01.
“社牛”孩子,长大后不怯场,人脉广
给大家分享两个故事。
一个是亲身经历。
当老师多年,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只有第一届的刘同学。
这个学生,性格十分活泼,高中第一堂课毛遂自荐当班长。
一个人站在讲台侃侃而谈了十分钟,最后所有同学都认可他为班长。
自此后的高中三年,他和班上每一位的关系都不错,学校各种表演活动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后来家长会,他妈妈分享育儿经验,“我这儿子从小就是‘显眼包’,哪里都能和人聊上天。”
引得一众家长羡慕,都夸刘同学未来肯定不差。
果不其然,他在大学凭借性格结交了很多朋友。
今年大学刚一毕业,许多人找不到工作之际,他却被同门师哥内推,拿到大厂offer。
![]()
另一个是央视主持人撒贝宁的故事。
撒贝宁读大学时,老师想选一名广播台的台长,撒贝宁想去,于是毛遂自荐。
老师问:“普通话怎么样?以前当过吗?”
“有当过,普通话很标准呢。”
事实上,他没当过台长,甚至他当时连普通话还带着湖北口音。
但他并没有害怕,厚着脸皮成为了现场唯一一个举手的人,也因此得到了成为广播台长的机会。
直到多年后的一次节目里,他才自爆这段过往。
主持人李静当时还十分担忧地问他:
“你胆子也太大了,不紧张吗?”
他笑着说:“我脸皮厚啊。”
正因为他这一份厚脸皮的“社牛”性格,为他人生的多次转折点赢来了机会。
![]()
知乎上曾有个热门问题:
“为什么大家都普遍喜欢‘社牛’性格的孩子?”
一个高赞回答是这样说的:
“‘社牛’的孩子一般都自信、外向、善于连接他人,十分契合当代社会对‘高情商’与‘高适应力’的高度评价。”
确实,他们身上有一种无所畏惧的自信阳光,说上就上,一点都不扭捏。
这是一种无畏、无惧,勇于展现自我的精神,能给周围人带来轻松愉悦的社交气氛和感受。
所以,这样的孩子,自然而然地会结交更多人脉,更受到大家的喜爱。
02.
“社恐”的孩子,长大后心思细,更专注
看到这,不少家长一惊:这样的话,还是社牛的孩子更好啊!
其实不然。
所谓的“社恐”孩子,也有专属于他们的人格优势和魅力。
《最强大脑》中孙弈东就是一个例子。
![]()
当年,仅11岁的他,在“碎片寻踪”晋级赛时,展现出超强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在极短的时间里,从上万块形状各异的碎片里,找到拼图碎片,击败一众清北学霸,闯入12强。
在采访中,他妈妈说:
我这个孩子从小就性格内向,可能正因为如此,和普通孩子相比,他有惊人的专注力和观察能力。
而这样的孩子,并非偶然一个。
之前爆火的《哪吒》电影的导演饺子,他曾表示自己是一个比较内向,甚至有些“社恐”的人。
比起与人交流,他更喜欢闷头做自己的事情的状态。
这种“社恐”特质,恰巧成为他创作上的优势,让他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动画创作中,不受外界干扰。
最终,他创作出《哪吒》系列这种惊艳四方的作品。
所以你看,“社恐”作为一种性格,并不是象征着木讷、呆滞、迟钝。
![]()
相反,正如《内向高敏者》一书中写道:
内向者拥有的优势:谨慎、专注、善于分析、持之以恒、有同理心等。
这些特质能够帮助一个孩子深耕在某一行业,潜心研究科学和技术,做出优异的成绩。
虽然他们表面上看起来没有“社牛”孩子那般开朗,能够一瞬间在人群中绽放光彩。
但内在里,“社恐”的孩子自有一番小天地,内心世界藏着无数奇思妙想与细腻情感。
所以,当你有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请千万不要否定他,也不必太过着急。
而是相信他、引着他,用自己独特的性格优势,悄悄打开别人进不去的宝藏。
03.
“社牛”、社恐不是重点,
有出息的孩子身上都有三种特点
前段时间重温《心理类型》时,对作者卡尔·荣格的一个观点印象深刻。
荣格说:
内向外向根本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只是“获取能量”的方式有所不同。
外向的孩子,他们擅长在社交中寻找能量,所以他们表现出活泼且开朗。
而内向的孩子,他们喜欢向内自求迸发力量,所以性情更沉稳内敛。
但一个孩子喜欢“静”或是“闹”, 这是他性格的特质,而并非人生的模板。
真正判断孩子将来有没有出息,“社牛”或“社恐”只是表面标签,关键要看有没有以下3点。
![]()
01.不害怕“难事”,遇到问题有一股韧劲
很多父母,想让孩子变外向,是觉得“社牛”孩子胆子大,不怕难事。
但其实,对大多数内向孩子来说,他们虽然话少,但内心也同样坚毅。
就如我曾经的一个学生@小李。
这位李同学在班上默默无闻,除了前后桌之外,很少和班上其他同学说话。
虽然他看起来沉默,但是骨子里面憋着一股韧劲。
高一时英语成绩极差,分数常年在及格线徘徊。
和他类似情况的同样很多,其中不乏一些性格开朗的孩子。
但只有他,坚持高一到高三早上六点在操场练英语,读口语。
遇到不懂的难题,每每会跑到办公室来询问,但他英语成绩一直不见提高。
就连我这个英语老师也忍不住劝诫:没事的,偏科很正常,顺其自然就好。
他却每天我行我素,沉浸在提高英语成绩中。
后来高考,这孩子竟超出所有人的预想,英语考到了145分。
所以,与其去观察孩子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不如看看孩子在做一件事情时能够坚持多久。
坚持越久的孩子,未来走得越远,越有可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
02.不逃避“失败”,跌倒后能快速复原
心理学上有一种“奋起效应”的说法。
是说当一个人遇到重大挫折后,不仅没有逃避失败,反而内心有强烈的改变动机,能够迅速调整状态。
这很像那句话:触底反弹。
纵观古今中外所有的成功人士,这几乎是他们必备的“技能”——失败了再来一次。
这也是所有父母需要培养孩子的一种“成长型思维能力”。
不会因失败一蹶不振,而是能提起勇气再来一次。
不会永远沉溺于失败带来的坏情绪中,而是有一股冲劲、一种不退缩的魄力。
只要孩子具备这样的能力,无论他将来遇到任何困难,他都能劈路前行。
![]()
03. 不分散“目标”,一旦开干就钻研到底
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曾说:
“成功不在于做很多事,而在于做对的事,并且把它做到极致。”
想看一个孩子的未来走向,告诉大家一个最直接的办法。
观察孩子是否有一个坚持了很久的目标,比如绘画,阅读,跳舞等等;
如果有,你就朝着孩子的目标去鼓励他,引导他继续向前。
如果没有,你现在就可以去引导孩子树立一个目标,并和他一起执行。
十几年后你再回看,会发现,当初的那个目标,多半是孩子未来谋生的基底。
04.
不少父母内心都有一个“理想孩子”的模板。
当现实中的孩子不符合预期时,就会出现焦虑、内耗、失望等多种情绪。
但正如心理学中的“瓦拉赫效应”:
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特点,扬长避短才更可能实现人生增值。
孩子的性格是“社牛”还是“社恐”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父母能发现孩子的性格特征并好好引导。
就像一棵植物,喜阴还是喜阳都是他们的天性。
种植它的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喜阳的放在阳光下,把喜阴的放在树荫里。
然后耐心浇水、施肥,等待它自己茁壮成长。
点亮,与父母共勉。
育儿不慌张,阿呆爸来帮忙,伴你和孩子一起成长。▼
逼死了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