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多带孩子出门,真的可以改命

0
分享至

▼点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十点主播夏萌朗读音频

你有没有发现,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都越来越不爱出门了?

就在刚才,和闺蜜聊起国庆怎么安排这件事,她忍不住叹气:

平时上学,延时课、辅导班、英语1V1、练琴......排得满满当当,确实挤不出时间。

这终于放假了,却发现“宅”成了习惯——

儿子除了写作业,就是窝在沙发上,抱着平板打游戏。

叫他,头都不抬;上了几年兴趣班,也没见对什么真有兴趣; 宁愿关在房间里睡觉、打游戏,也不肯出去旅行、找小伙伴玩。

她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又打起精神提议一起“出门”。

结果呢?

看电影?没意思。 逛商场?不好玩。 去书店?去爬山?……不喜欢。

俩人讨论了半天,愣是没定下来去哪儿。最后干脆点了外卖,各自对着屏幕消磨时间。

国庆长假第一天,就这么浑浑噩噩地过去了。

这样的画面,是不是在你家也有过?

我们总感叹时代变了、孩子大了、现在的小孩越来越挑剔敏感......

却很少去想:是不是我们生活的世界,太窄了?

当生活的半径被压缩成房间与屏幕,孩子就错失了真实世界的丰富与鲜活。

而成长,恰恰需要阳光、风雨、人群......

那些看似“可有可无”的出门时光,正是改变孩子、甚至整个家庭“生命状态”的关键。

很多家长都有这个困惑:明明孩子在家表现挺好,一到陌生环境就像换了个人。

羞涩、退缩、不敢尝试、遇点挫折就崩溃......

这真不是性格缺陷——

而是他们普遍缺少在真实场景中的社交历练。

多带孩子出门,不是强迫他社交,而是创造让社交“自然发生”的机会。

真实世界不会像家里那样围着孩子转;

在小区、公园、商店、博物馆......孩子会自然遇到不同年龄、职业和性格的人。

在一次次真实接触中,他们会慢慢学会:

怎样开口邀请别人一起玩; 如何合作、面对挫折; 被拒绝或欺负了怎么办; 甚至如何道歉、怎样原谅。

这些在实际生活中积累的观察力、共情力、沟通经验与社交自信,

未来在学校、职场、人际关系中,都会持续发挥作用。

它们将共同构成孩子立足社会的“软实力”。

有段时间,我特别担心儿子健康:

身高一般、视力发育慢、过敏性鼻炎,还因支原体肺炎住过两次院。

儿保时,我专门做了功课,列了一长串补剂清单:DHA、叶黄素、液体钙、VD......

就等医生确认后,好好补一补。

谁知医生看完清单,轻轻按下说:

饭好好吃,除了VD,其他都不用特别补。 每周带孩子出门三次,疯玩1小时,多晒太阳。能做到吗?

我听了又喜又愧。

喜的是:原来让孩子身体变好这么简单?

愧的是:这么简单的事,我居然一直没做。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

儿童及青少年每天应进行至少60分钟中高强度身体活动。

但现实中,绝大多数孩子都没达到。

以前我也觉得,作业做完天都黑了,哪还有时间?

现在,我干脆把户外运动的“优先级”提到最前——

每周一、三、五放学后,先直奔公园运动半小时;

周末除篮球训练外,还会一起去江边钓鱼两小时。

结果一年下来,儿子不仅个子窜得快,视力恢复正常,连鼻炎都很少犯了。

现在的孩子,不缺营养、不缺玩具,缺的是奔跑、攀爬、追逐的活动场景:

开阔的空间:

跑步、骑行、球类……哪怕只是在草地打滚、放风筝,都能锻炼心肺、骨骼和肌肉协调,增强免疫力。

自然的生态环境:

新鲜空气缓解疲劳,泥土中的微生物丰富体内菌群,减少过敏几率。

充足的自然光线:

阳光促进维生素D合成、血清素分泌,让身体强、心情好;户外广阔视野能有效预防近视。

健康不是“补”出来的,是“动”出来的。

充足的户外运动,才是孩子健康最好的“营养补剂”。

很多家长都容易陷入一个误区:

孩子成绩不好,就拼命补课,甚至挤占掉仅有的休息时间。

却没意识到,孩子缺的也许不是刷题量,而是真实的生活体验——

他们的认知系统正在发育,需要大量真实、多元的感官刺激,才能构建起对世界的完整理解。

而书本和屏幕上的知识是二维的、抽象的。对缺乏生活积累的孩子来说,非常难以消化。

就像很多孩子能认出近百个品牌Logo,却记不住化学元素;

看过无数动画片,却写不出一篇生动的日记。

不是他们“笨”,是他们看不到“这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学它干嘛?”

一位经验丰富的班主任曾强调:

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就是阅读、再阅读,观察、再观察。

前者是书本,后者是生活。

孩子需要走出去,亲眼所见、亲手触摸、亲身经历,才能形成真实而立体的认知:

一片树叶的纹理,能引发对对称与美的思考;一队蚂蚁的行进,能激发对组织与协作的好奇;一次野外露营,能学会规划、适应和解决突发问题......

这些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才是孩子学习力、创造力、想象力的真正来源。

这世界,才是孩子最该读的一本“大书”。

一位妈妈说,有段时间,儿子和丈夫的关系降到冰点。

她丈夫是工程师,做事“一板一眼”。

孩子吃饭没坐直,会被数落“坐没坐相”;闹钟响了没立即睡觉,会被批评“没时间观念”。

孩子呢,也觉得爸爸“只会挑刺”,从来不像别人爸爸那样陪自己踢球、打游戏,根本不爱自己。

父子俩要么零交流,要么一开口就火药味十足。

她夹在中间,特别难受。

后来,她“破罐破摔”,干脆让爸爸周末带儿子去郊外露营:

两天一夜,没电视、没WiFi; 父子俩不得已一起搭帐篷、生火、煮饭、看星星......

回来后,孩子突然对她说:“原来爸爸挺在意我的。”

爸爸也意识到:“臭小子确实长大了,会的还挺多。”

研究表明,人长期处在同一个环境里,容易变得狭隘、固执、情绪低落。

现在很多孩子非常“自我”,不关心人,缺共情力,容易钻牛角尖;

父母忙于工作,缺少真正陪伴机会,不了解孩子,却习惯“纠错”;

就是因为,双方都被困在了固定角色、固定场景中,都看不到真实的对方。

一次简单的出门,为何能带来巨大转变呢?

当我们走出家门,进入更广阔、陌生的环境,日常的角色和规则,都被暂时重置。

深处自然,心境会变得平和、开放。

你不再是那个“催促管教的家长”,他也不再是那个“反抗争辩的孩子”。

在这种全新的协作与体验中——

爸爸更容易放下评判,看见孩子:

居然是搭帐篷主力。 方向感比我还好。

孩子也能跳出固有视角:

我差点落水,原来爸爸这么紧张。 他的严厉、沉默或许不是冷漠,而是另一种方式的陪伴。

世界小了,事就大;世界大了,事才小。

这份“看见”,不仅是情感从“自我”走向“开放”的开始;

也意味着,我们能理解对方处境,接纳不同,发现人生中新的可能。

这种“开放”,不仅是改善亲子关系的钥匙;

也会成为孩子未来建立健康、深厚人际关系,获得更多资源、支持的基础。

我知道,大家不是不想带孩子出门,而是觉得“没时间”“太累人”“不知道去哪”。

其实真正有效的“出门”,不必大动干戈,也不必急于求回报。

而是可以把它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1、日常小出门:随时随地,养成习惯

约定几日早起,一起去公园运动;

上下学/班提前下车,步行一段;

固定一天,晚饭后全家散步;

熟悉的街巷,偶尔换条路走走。

2、社交多接触:有意识提供机会

约朋友带孩子一起去公园野餐/运动;

周末一起去菜市场/超市,认蔬菜、采购;

假日探店,鼓励孩子自己导航、问路;

参加社区市集、公益实践等。

3、自然沉浸日:每周/月,全家一起“放空”

下雨天穿雨鞋淋雨、踩水坑;

爬山、徒步、河边摸鱼、扔石头;

夜晚在乡下听蛙声、找昆虫、看星星;

甚至只是躺在草地上发呆、吹风、晒太阳。

(注意:沉浸日最好一起“戒屏”,哪怕只是半小时。)

4、主题式大出走:结合兴趣、条件安排

国庆主题:带孩子走上当地的跨海大桥、水利枢纽等重大工程,直观感受国家建设成就。

美食主题:探访老字号美食、打卡不同地方特色早餐;

季节主题:春天观候鸟迁徙,夏季采桑喂蚕;

户外挑战:爬不同的山、沿环城绿道骑行;

博物馆主题:小龄适合自然博物馆,对历史感兴趣可打卡三星堆、兵马俑......

(这里只是抛砖引玉,大家可以借助AI结合孩子兴趣设计。)

5、共同体验与回味:促成下一次“出门”

每次体验留下记录:

不一定是拍照录像,也可以是画图、写日记、标记打卡……

比如美食主题,就可以用地图标记美食足迹。

和孩子一起记录、回味、计划;

你们将拥有一个个充满期待的循环。

记住,带孩子出门,不是任务,不是负担,而是一场双向的成长。

当我们推开门,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不但孩子的性格、情感、认知、格局会悄然改变;

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重塑了自己的生活。

文末点亮,与父母们共勉。

作者 | 猪妈妈,自由撰稿人,学习型妈妈,中国青少年研究会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另有网名,宝藏猪妈妈。

主播 | 夏萌,用我的声音温暖你的睡前时光。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十点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反向做局!从公布全红婵不参加单人项目那一刻起,陈芋汐彻底输了

反向做局!从公布全红婵不参加单人项目那一刻起,陈芋汐彻底输了

安海客
2025-11-02 08:58:14
定了!四大运营商确定重组,重回三大运营商时代!

定了!四大运营商确定重组,重回三大运营商时代!

通信头条
2025-11-02 20:50:31
火出圈的苏超,竟是这个结局

火出圈的苏超,竟是这个结局

生活新鲜市
2025-11-03 05:48:24
詹姆斯祝贺!道奇4-3蓝鸟夺世界大赛第9冠 日本山本由伸MVP

詹姆斯祝贺!道奇4-3蓝鸟夺世界大赛第9冠 日本山本由伸MVP

醉卧浮生
2025-11-02 13:17:10
这是我见过的五官最精致的女性,一脸福相,以后会贵不可言

这是我见过的五官最精致的女性,一脸福相,以后会贵不可言

手工制作阿歼
2025-10-28 14:03:28
5-4险胜、5-1血洗!女足世界杯杀疯了:朝鲜横扫日本,4强决出2席

5-4险胜、5-1血洗!女足世界杯杀疯了:朝鲜横扫日本,4强决出2席

大秦壁虎白话体育
2025-11-02 10:55:36
31岁升正处,“80后”段红丽获提拔

31岁升正处,“80后”段红丽获提拔

新京报政事儿
2025-11-02 23:27:10
搞定40岁女人的最好方式:喂饱她的两个需求,让她对你死心塌地

搞定40岁女人的最好方式:喂饱她的两个需求,让她对你死心塌地

小鬼头体育
2025-10-30 04:47:47
参加蔡英文、赖清德就职,却不出席郑丽文就职,卢秀燕真面目曝光

参加蔡英文、赖清德就职,却不出席郑丽文就职,卢秀燕真面目曝光

蛙斯基娱乐中
2025-11-02 16:27:24
潘石屹再次预判我国楼市!未来3年,楼市或迎来“三大”走向

潘石屹再次预判我国楼市!未来3年,楼市或迎来“三大”走向

爱看剧的阿峰
2025-11-02 16:02:00
《亮剑》20年后,两位演员遗憾离世,漂亮的“秀芹”低调嫁人

《亮剑》20年后,两位演员遗憾离世,漂亮的“秀芹”低调嫁人

三楼的猫头鹰
2025-11-02 15:31:48
76人双星买断成焦点!乔治圆梦湖人,恩比德有望加盟尼克斯

76人双星买断成焦点!乔治圆梦湖人,恩比德有望加盟尼克斯

体坛黑馬
2025-11-02 21:25:05
警惕!某地学校出现暴发疫情,疾控提醒:科学预防这样做更有效!

警惕!某地学校出现暴发疫情,疾控提醒:科学预防这样做更有效!

成都龙泉教育
2025-11-02 14:05:23
另一个角度看清军的入关

另一个角度看清军的入关

尚曦读史
2025-11-01 22:20:06
苏宁重生记:2000亿债、信托拆局,张近东凭什么再掌新国企?

苏宁重生记:2000亿债、信托拆局,张近东凭什么再掌新国企?

流苏晚晴
2025-11-02 16:21:55
德转列防守型中场身价榜:凯塞多1亿欧居首,赫拉芬贝赫第二

德转列防守型中场身价榜:凯塞多1亿欧居首,赫拉芬贝赫第二

懂球帝
2025-11-03 01:04:34
全球网民:赖清德竟和以色列搅到一起?这下必须得支持中国统一了

全球网民:赖清德竟和以色列搅到一起?这下必须得支持中国统一了

吃货的分享
2025-11-03 05:49:34
中国近视防控火遍全球!3大绝招让近视率暴跌52%,WHO纳入指南

中国近视防控火遍全球!3大绝招让近视率暴跌52%,WHO纳入指南

孟大夫之家1
2025-10-30 18:59:06
“继承权”不用争了!2026年新规下:父母的房子全部将这样处理

“继承权”不用争了!2026年新规下:父母的房子全部将这样处理

白马惊天剑
2025-10-30 18:09:01
山东一民企拒绝当地政府入股,被一纸通知强行接管!

山东一民企拒绝当地政府入股,被一纸通知强行接管!

霹雳炮
2025-11-02 20:49:43
2025-11-03 06:59:00
十点读书 incentive-icons
十点读书
深夜十点,陪你读书。
22307文章数 96670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教研组管理,没有“奇招”,只有“真招”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房产
本地
艺术
手机
公开课

房产要闻

中粮(三亚)国贸中心ITC首期自贸港政策沙龙圆满举行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艺术要闻

瓦迪斯瓦夫·谢维尼茨基:19世纪波兰杰出的画家

手机要闻

华为Mate80风扇版确认:五款机型同台竞技,18号见!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