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家庭,没有烟火气了

0
分享至

再好的房子,若没有炊烟冉冉升起,那也不是家。

再多的钱在手,若听不到锅碗瓢盆的声音,那也不是日子。

再热闹的城市,我们能拥有的,也就是那几间房子。

认识的人再多,真正关心你的人,就那么几个家人。

对你笑的人再多,能够陪你热炕头的,也就是一个。

是的,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奇怪的是,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好,社会更加发达,很多家庭,已经没有烟火气了。



01

很多家庭,一边抵制预制菜,一边频繁点外卖。

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抵制预制菜,听说某店铺用预制菜,立马就决定——再也不去。

某品牌餐厅,用了预制菜,大家一起声讨。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爸爸妈妈,忙起来,加班加点,真没有时间做饭,那就点外卖吧。

或者为了少花几个钱,点外卖吧。毕竟,有优惠券,用上了,这真的省钱,比自己做饭更省钱。

殊不知,在手机的另一端,我们点来的饭菜,真的很多预制菜。看不到,不等于不存在。

更可怕的是,一些爸爸妈妈,把一些半成品的饭菜,买到家里,随便热一下,就开吃了。方便之余,是不是想到,这就是预制菜呢?

也有人发出灵魂拷问:方便面是预制菜吗?答案不得而知。

一人户在增多,一家人一起吃顿饭,都变成了奢侈。

根据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6万户,其中“一人户”超过1.25亿,占比高达1/4。

为了生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流动,背井离乡是常态了。

为了孩子在某地读书,自己买饭,越来越多的人,把户口迁移到异乡。

也有一些夫妻,结婚了,但是为了某地的利益,户籍是不会在一起的。

更多的是,只身一人漂泊,没有亲人在身边......每天回到租来的房子里,简简单单地应付一餐。

也有很多人,一日三餐在单位,晚饭之后,才回家。或者在附近的餐厅,来一个盒饭。

一个人也要动手做饭,真的好无趣。厨房,成为了摆设。

偶尔有朋友来,那也是外面吃,毕竟家里破锅冷灶头,不怎么优雅。

我们的孩子,几乎没有学会做饭,“爱劳动教育”形同虚设。

记得70后、80后,小时候是要学做饭的。七八岁开始了。

读书的时候,也会去野炊。

现在的孩子,尤其是00后,基本上不做饭。就是成年了,在家无聊,也是点外卖。

孩子从小就被要求——努力读书,其他的什么都别管。因此做饭这件事,已经被抛弃了,不属于必修课。

也有学校的劳动课,要孩子回家做饭,并且拍视频到群里。但都是应付一下,真正做饭的,没有几个。



02

一个家庭,厨房是最重要的场所,满足了我们的味蕾,更让家庭有了热气,还带来了更多的欢声笑语。反之,家庭是冷清的,甚至如冰窟窿一样。

网友鹿妈讲了一个故事,然后得出结论——没有烟火气的家庭,孩子容易抑郁。

一个女孩,家庭经济条件很好,穿的都是品牌,外出游玩的常有的事。

可是父母太忙了,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外卖来应付。女孩要吃啥,外卖就到了。

母亲累了一整天,真的也不想做饭。只想休息一会。

母亲不很忙的周末,就是忙着健身,美容,闺蜜聚会,又是餐厅应付一顿。

如果父母都外出,那么她被送到姥姥家。姥姥年纪大了,也不怎么会做饭,其口味不敢想。

是的,女孩什么都不缺,但觉得自己在孤零零地成长,没有受到父母的关注。被忽视的痛苦,在蔓延。

一个孩子 的成长,是需要仪式感的。最大的仪式感,就是父母做点什么,让他感受到自己被爱。

一个孩子在等待一锅饭出炉,这也是一种仪式感,是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富养孩子,真不是要很多很多的钱,而是要很多很多的爱。

有人直接下定论——没有烟火气的家顶多算旅馆。

人这一生,几十年,其实就在循环一件事——出门,回家。

回到家,闻到饭菜的香味,和回到家看到什么都没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多少男人,加班了,心情很低落。在看到饭桌上,还有热气的饭菜时,心情就好了。为什么要娶妻生子,这一刻,变得具体而生动。

给加班的人,留一盏灯,热一碗饭,爱就会升华。

长期感受不到烟火气,人就会迷失自己,会对生命失望。

在每一个人的潜意识里,奋斗的根本,就是有一个像样的家。

夫妻结婚了,还两地分居,都没有办法在一起好好吃饭,这结婚也白结了。

父母和孩子,好几年都聚不拢,都没有一顿饭。这过节,也不期待了。

没有烟火气的家庭里,每个人都在孤零零地老去。



03

画家丰子恺说:“他最难忘的就是一家人一起备饭、吃饭的场景。”

是的,食物传递的,不仅是“生活水平”,更是人与人的爱,心灵的美,还有情感的交融。

不管你多忙,剩余一点点时间,做一顿饭总是可以的。厨艺不太好,那也没有关系,毕竟享受的是过程。

如果你是父母,那么你给孩子做一顿饭,简简单单的,满足孩子的期待,这是责任,更是培育。

我们需要的不是豪宅,而是一个小屋里,有温暖自己的人,哪怕屋子是租来的。

家是爱的空间,烟火是爱的体现。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62329人挤爆决赛,“苏超”大结局,多少人意难平?

62329人挤爆决赛,“苏超”大结局,多少人意难平?

每日人物
2025-11-02 12:10:09
荷兰ASML首席技术官直言:中国在用一种我们无法阻止的方式前进!

荷兰ASML首席技术官直言:中国在用一种我们无法阻止的方式前进!

元爸体育
2025-11-02 07:57:58
维塔尔进球后收起脱衣的动作暗藏上港的底蕴

维塔尔进球后收起脱衣的动作暗藏上港的底蕴

雲在青天兮水在瓶
2025-11-02 12:17:13
"要么全做,要么全黄掉"!沪一小区居民傻眼...

"要么全做,要么全黄掉"!沪一小区居民傻眼...

看看新闻Knews
2025-11-01 22:15:05
扫地出门!曼联正式决定出售“头号废柴”!主帅钦点1.1亿强援

扫地出门!曼联正式决定出售“头号废柴”!主帅钦点1.1亿强援

头狼追球
2025-11-02 10:54:32
苑举正怒怼马先生:哭什么哭,没出息!

苑举正怒怼马先生:哭什么哭,没出息!

前沿天地
2025-11-02 12:34:05
陈思诚参加活动,坐佟丽娅座位与酒窝聊天,笑得腮帮子都咧开了

陈思诚参加活动,坐佟丽娅座位与酒窝聊天,笑得腮帮子都咧开了

好叫好伐
2025-11-02 14:11:56
《澎湖海战》争议的不是历史

《澎湖海战》争议的不是历史

求实处
2025-11-01 21:15:02
浙江1米75男生只有110斤,反复腹痛一年被误会“装病”,医生凭一个细节揪出罕见病!

浙江1米75男生只有110斤,反复腹痛一年被误会“装病”,医生凭一个细节揪出罕见病!

FM93浙江交通之声
2025-11-02 06:05:42
一场2-2让中超2队成功保级!李霄鹏渔翁得利,再拿1分送亚泰降级

一场2-2让中超2队成功保级!李霄鹏渔翁得利,再拿1分送亚泰降级

何老师呀
2025-11-02 07:13:13
若两岸统一,谁最有可能成为台湾省长?其中有四人众望所归

若两岸统一,谁最有可能成为台湾省长?其中有四人众望所归

博览历史
2025-10-16 21:37:41
陈乔恩直言“我不生孩子,我现在过得很爽”,再次婉拒催生

陈乔恩直言“我不生孩子,我现在过得很爽”,再次婉拒催生

韩小娱
2025-11-02 10:12:45
孔蒂质问小法:你们赛前就是这样准备的吗?你教队员假摔了吗

孔蒂质问小法:你们赛前就是这样准备的吗?你教队员假摔了吗

雷速体育
2025-11-02 12:47:23
4500亿果链龙头狂赚115亿,潮汕富豪父女身家超800亿

4500亿果链龙头狂赚115亿,潮汕富豪父女身家超800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2 12:15:25
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点燃火炬,交给薛其坤,颜宁、刘虹等担任火炬手

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点燃火炬,交给薛其坤,颜宁、刘虹等担任火炬手

政知新媒体
2025-11-02 10:27:33
打破西方孤立,执政15年实现翻盘,事实证明,我们都低估了金正恩

打破西方孤立,执政15年实现翻盘,事实证明,我们都低估了金正恩

钦点历史
2025-10-27 15:57:06
他出身京剧世家,再婚娶单身妈妈,没亲生娃也幸福,今71岁不显老

他出身京剧世家,再婚娶单身妈妈,没亲生娃也幸福,今71岁不显老

素衣读史
2025-10-31 18:00:44
北青:邵佳一已成国足新帅主要候选人之一

北青:邵佳一已成国足新帅主要候选人之一

懂球帝
2025-11-02 13:40:10
放生还是害命? 浙江山上有人放生"五步蛇", 村民上山采茶被咬

放生还是害命? 浙江山上有人放生"五步蛇", 村民上山采茶被咬

万象硬核本尊
2025-11-01 19:20:52
四大银行 大额存单最新利率:2025年11月,本金20万比买国债强吗?

四大银行 大额存单最新利率:2025年11月,本金20万比买国债强吗?

双色球的方向舵
2025-11-02 09:05:48
2025-11-02 15:00:49
布衣粗食68 incentive-icons
布衣粗食68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12842文章数 4857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媒体:安世中国第3次硬核回击荷兰 已获国家强势撑腰

头条要闻

媒体:安世中国第3次硬核回击荷兰 已获国家强势撑腰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离世的他曾是刘德华张学友御用班底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时尚
教育
本地
手机
公开课

推广|| 每天都在穿!这件外套,轻松搞定秋冬所有搭配

教育要闻

“一句话”如何管理好一所学校? | 涂玉霞谈“学校高效管理新思路”①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手机要闻

售价6000元以上卖的最好的10款手机,小米上榜了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