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的害处直观的体现了!”
在巴基斯坦的拉合尔,法官里亚兹·艾哈迈德的判决锤音落下,宣告了一个17岁少年余生的归宿——总计100年的监禁。
![]()
这个名叫扎因·阿里的男孩,在三年前,也就是他14岁那年,用一把手枪亲手结束了自己母亲、哥哥和两个妹妹的生命。
幸好我国禁枪,要不然这样的悲剧不知道要发生多少!
杀敌不够,家人来凑
在邻居的印象里,扎因·阿里是个无可挑剔的孩子。
![]()
他性格温顺,也不怎么闯祸,看起来和任何一个普通的邻家男孩没什么两样,但这副乖巧的面具之下,隐藏着一个与世隔绝的灵魂。
他几乎没有朋友,也从不和同龄的孩子们一起玩耍,他将自己完全献给了另一个世界——手机游戏《绝地求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吃鸡”。
![]()
他的房间就是他的王国,也是他的囚笼,在这里,他可以成为英雄,主宰战局,获得现实世界中从未有过的控制感和成就感。
这种极端的自我隔离,意味着他的整个人生都跟这款游戏扯上了关系,现实世界里,他是个自我封闭和被边缘化的角色。
![]()
但在虚拟世界里,他才真正“活着”,但是,他的母亲却因为玩游戏而多次批评他,于是一场报复开始了!
母亲的指责,惹来杀身之祸
母亲纳希德对儿子沉迷游戏的行为忧心忡忡,长期的批评和指责,认为他是在“浪费时间”,成了母子间沟通的主旋律。
![]()
案发那天,这种紧张关系达到了顶点,母亲一句不经意的冷漠话语,彻底点燃了扎因心中积压已久的怒火,亲情不再是慰藉,反而成了最直接的压力源头。
最讽刺的是,扎因用来行凶的工具,正是一把母亲合法持有的手枪,这件本应用于保护家庭安全的物品,最终却成了毁灭家庭的凶器。
![]()
它无声地诉说着一个家庭保护功能的彻底反转,当一个人彻底迷失在游戏世界中时,他可能早已不是母亲熟知的孩子,而是变成一个定时炸弹!
正如法官在法庭上哀叹的那样,此案凸显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来自游戏的冲动强度,竟超过了血缘维系的纽带”,亲情,在这场长期的对立和瞬间的情绪爆发中,最终输得一败涂地。
![]()
他此生老死在监狱
扎因的情绪崩溃,有两个导火索,一个是母亲的责备,另一个则来自游戏世界——一次关键的射击偏离了目标,他没能完成任务。
对于一个将全部自我价值都投注在游戏中的人来说,这远不止一次普通的失利,而是一次关乎“存在”的重大挫败。
![]()
心理学家在分析此案时推测,扎因可能本就存在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的游戏成瘾,很可能伴随着双相障碍、愤怒管理失控或抑郁等症状,使他的情绪极不稳定。
![]()
那位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假设:当扎因在虚拟世界中射击失败后,那种强烈的挫败感可能会驱使他在现实世界中寻找一个“目标”,来完成一次成功的“命中”,以此补偿虚拟世界里的失败。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现实与虚拟的边界便彻底模糊了,他在母亲和两个妹妹熟睡后,冷静地举起了枪,将哥哥也一并杀害。
![]()
法官将这种伤害至亲的行为定性为“格外暴力”,这正是其心理边界完全失守后,将游戏逻辑投射到现实所造成的灾难性后果。
法院最终因他犯罪时年仅14岁而未判处死刑,但四项谋杀罪名,每项25年,总计100年的刑期,无疑是对这种行为最严厉的否定。
![]()
扎因·阿里的悲剧,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他被剥夺了现实的社交身份,只能在虚拟世界寻找存在感,他的家庭关系异化为冲突的源头,而非支持的港湾。
他脆弱的心理边界,最终在双重压力下被彻底击穿,社会、家庭、心理,这三者的连锁失序,共同将一个14岁的少年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
结语
这100年的刑期,惩罚的是一个曾经的少年,警示的却是整个社会,它提醒我们,必须去看见那些蜷缩在屏幕后面,在虚拟世界寻求庇护,却在现实生活中逐渐迷失方向的“孤岛少年们”。
他们的沉默,或许正是最需要被听见的呼救。
参考信息: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