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鸟兴商:成汤革命记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一,亳邑春寒​
公元前 1618 年,商邑亳城的初春总带着挥之不去的寒意。城墙根下,刚抽芽的柳枝被北风扯得乱颤,而商侯汤的府邸里,青铜鼎中煮沸的黍米香气却压不住堂内的凝重。​
“葛伯又扣了我们送去的耕牛。” 家老仲虺将一枚磨损的骨牌推到案上,骨牌刻着 “葛” 字,边缘已被指温磨得发亮,“派去助耕的族人回来说,葛地百姓连糠麸都吃不上,葛伯却把牛羊全拿去祭了他的新宠。”​
汤放下手中的陶碗,指尖在案几上轻轻叩击。他年近四十,方脸膛上刻着风霜,颌下长须梳理得整整齐齐,唯有眼角的细纹藏着常年思虑的疲惫。作为黄帝后裔契的第十三世孙,商族在他手中已成为黄河下游最兴旺的方国,但头顶的夏王朝,却像一块日益沉重的巨石。​
“去仓库支取五百石粟米,再选三十头壮牛。” 汤的声音平静却坚定,“让仲元带着族人再去助耕,这次多带些青壮年,务必护住送饭的老弱。”​
仲虺猛然抬头,青铜剑的剑柄在他掌心攥得发白:“侯上!这已是第三次了!前次那童子的血还没干……”​
“我知道。” 汤起身走到窗前,望着院中那棵相传是始祖契亲手栽种的桑树,“葛国是夏桀的耳目,紧邻我商西疆。若因一时之怒开战,便是给了夏桀伐商的口实。但葛伯不仁,总有让天下诸侯看清的一天。”​
三日后,噩耗还是传来了。仲元带回的不仅是被抢空的饭篮,还有两个被葛伯部众砍伤的族人。更令人齿冷的是,葛伯竟将商族送去的粟米酿酒,与亲信在宗庙前狂饮,任凭百姓在墙外饿死。​
当晚,汤在宗庙举行了祭天仪式。玄鸟图腾旗下,他手持玉圭,对着苍天朗声宣告:“葛伯夺民食,杀无辜,已失天命。我商汤今日伐之,非为私怨,实为天罚!”​
商军的战车第一次碾过葛国的土地时,百姓竟扶老携幼在道旁跪拜。那些曾经为葛伯看守粮仓的士兵,纷纷扔下石矛投降。汤站在葛伯的宫殿前,看着被搜出的无数酒器和空空的粮窖,对仲虺叹道:“失民心者,纵有坚城亦难保啊。”​
二,莘野遇贤​
灭葛之后,商国的声望日隆,但汤却愈发寝食难安。夏桀在斟鄩的宫殿里大修琼室玉门,听说他为了讨宠妃妺喜欢心,竟凿了一个能行船的酒池,让三千人牛饮,醉死者不计其数。更可怕的是,夏桀麾下有推哆、大戏两位勇士,力能扛鼎,寻常诸侯根本不是对手。​
“若要灭夏,必先得贤臣。” 汤在朝堂上对诸臣说道,“昔年帝舜举用大禹而天下安,如今我商欲承天命,岂能无栋梁之才?”​
就在此时,出使有莘氏的使者带回了一个消息:有莘氏的桑林里,有个奴隶出身的厨师,不仅厨艺精妙,更能从调味之道谈及治国理民,此人名为伊尹。​
汤立刻备下厚礼,亲往有莘氏求贤。可有莘氏之君忌惮夏桀,不愿与商结好,只肯将伊尹作为陪嫁奴隶,送与汤为媵臣。​
迎亲队伍归来那日,亳城万人空巷。当汤看到人群中那个身着粗布麻衣、头戴 “山” 形帽的老者时,不禁愣住了。伊尹已年过五旬,方脸长须,双手因常年操持厨具布满老茧,眼神却如古井般深邃。​
当晚,汤屏退左右,独自召见伊尹。伊尹并未谈及治国方略,反而问:“侯上可知,烹饪之道在于何物?”​
汤答道:“在于五味调和。”​
“非也。” 伊尹摇头,“烹饪需知食材之性,火侯之变,调味之度。治国亦然:知民心之性,明赏罚之变,掌宽严之度。夏桀不知民心,如厨师不知食材,纵有山珍海味,亦难成佳肴。”​
汤闻言起身,对着伊尹深揖一躬:“先生之言,如拨云见日。商国欲解天下倒悬,愿先生相助!”​
伊尹扶起汤,眼中终于露出锋芒:“欲灭夏,需三步走:一曰修德,以收民心;二曰剪翼,以弱夏势;三曰观变,以待天时。”​
此后数月,伊尹的谋划逐渐展开。汤下令减轻赋税,鼓励农牧,将王室仓库的粮食分给受灾部族。一次汤在郊外狩猎,见猎人在四面设网,祈祷 “天下鸟兽皆入我网”,当即命人撤去三面网,只留一面,叹道:“鸟兽若不愿入,何必强捕?” 此事很快传遍诸侯,人们都说商汤仁德,连禽兽都不忍伤害,先后有三十六国主动归附。​
三,卧底夏廷​
公元前 1610 年,伊尹向汤请命,要亲自前往夏都斟鄩探查虚实。汤虽忧心忡忡,却深知此去事关重大,最终应允。​
伊尹化名 “阿衡”,以有莘氏使者的身份进入斟鄩。夏都的奢华与破败形成刺目的对比:琼室的梁柱裹着金玉,街道上却满是流离失所的乞丐;夏桀与妺喜在酒池边狂欢,宫女稍有不慎便被投入池中喂蛇。​
他暗中联络夏朝老臣关龙逢。这位白发苍苍的大臣拉着伊尹的手,泪水纵横:“夏桀自比太阳,说‘太阳不死,我便不亡’。可百姓都在诅咒:‘太阳啊,你何时灭亡?我们愿与你同归于尽!’”​
伊尹将夏廷的情况一一记录在龟甲上,趁夜托人送回商国。汤见龟甲上刻满 “民怨沸腾”“诸侯离心” 的字样,知道伐夏的时机正在成熟,但韦、顾、昆吾三国仍死心塌地依附夏桀,成为最大障碍。​
半年后,伊尹返回亳城,带来了更惊人的消息:夏桀因关龙逢劝谏,竟将其斩于朝堂,还把尸体挂在城门示众。夏朝太史令终古见大势已去,带着天象图投奔了商国。​
“时机到了。” 伊尹指着地图上的韦国,“韦国地处夏商之间,是夏桀的左臂。先灭韦,再取顾,最后除昆吾,夏桀便成孤家寡人。”​
商军的行动异常迅速。韦国国君仗着夏桀撑腰,根本未加防备,商军战车一到,便献城投降。顾国听闻韦国灭亡,起兵来攻,却被汤诱至济水之畔,借河水暴涨之机全歼敌军。​
当商军兵临昆吾城下时,昆吾君亲自登城指挥,还派人向夏桀求救。可夏桀此时正忙着镇压有缗氏的叛乱,根本无力增援。昆吾城破之日,汤站在城头,望着西方夏都的方向,对伊尹道:“该给夏桀送份‘礼物’了。”​
他下令停止向夏朝纳贡。消息传到斟鄩,夏桀暴怒,立刻召集九夷之师,扬言要踏平亳城。汤与伊尹见状,连忙遣使谢罪,恢复纳贡,还送上无数珍宝。​
“侯上何必示弱?” 仲虺不解。​
伊尹笑道:“这是试探。九夷仍听夏桀号令,此时决战必败。待九夷离心,便是伐夏之时。”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