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多点在看防失联
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与单位
9月30日,特朗普宣称自己又干成了一件大事:和宇宙第一药厂辉瑞达成降价协议。辉瑞将大幅降低在美国的药品售价,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
白宫还将推出一个“特朗普处方药”网站(TrumpRX),消费者可以从中“直接”获得大幅降价的处方药。
根据公布的一些药品打折幅度,不打个对折都不太好意思见人。
那真是,特朗普一出手,立刻都有,哪怕是美国老大难的药品价格高问题,也是顷刻间灰飞烟灭。
但很遗憾,和特朗普的无数个让美国再度伟大的光辉成绩一样,所谓的药品最惠国协议又是一个吹牛不上税,口惠而实不至的面子工程。
特朗普和辉瑞公开的例子大多不是辉瑞的核心产品,实际使用不多,对辉瑞的营收贡献也很小。里面最有名的大概是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 Xeljanz(尚杰),降价40%。Xeljanz 2024年全年销售11.68亿美元,属于重磅药物,但相比2023年,销售额跌去了三成,相比辉瑞全年636亿的总营收,更只是小角色。
如果说降价药品种类以后可能会更新,不是大问题。那没法改变,也更关键的问题是,公布的降价幅度是基于药品标价。
可药品标价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美国大部分处方药支付会走保险,没有哪家保险公司傻乎乎去按标价付款,都会和药企通过复杂的谈判——包括经过一系列中间人,获得极高的折扣。
像胰岛素属于折扣极高的药品,很多保险公司一直都拿着一折两折这样惊人的折扣。极端时,投保人负的copay(自付部分)能超过保险公司实际支付的药价。等于是保险公司收了保费后,投保人自己把药价付了还多交了一些给保险公司。
如今特朗普与辉瑞做的,无非是把过去就存在的大幅折扣,拿出来给老百姓看一眼罢了。如何能在事实上降低药价?
其实“特朗普处方药”网站恰好可以证明特朗普药价谈判的口惠而实不至。
第一 这个网站还没出来,第二出来后也其实不能在上面买药,只是可以让人转到厂家对患者直接销售药品的网站。但如今已经被特朗普政府吹上了天,可见这届美国政府别的本事没有,画饼吹牛的能力前不见古人后难有来者。
就算“特朗普处方药”网站如约在2026年上市,里面包括了辉瑞承诺在2026年初开始降价40%的 Xeljanz。由于这是针对患者的直接销售,如果患者真的要买药,将不走保险,完全自费。
目前 Xeljanz在美国的标价,一个月的药需要6000美元,降价40%的患者直销,仍然需要每月支付3600美元。
别人怎么看我不清楚,反正我不觉得每个月3600美元的药费是可承受的低价。
实际上,特朗普对“最惠国”价格的纠结正好反映了这届政府对医疗成本问题的无知。
对绝大多数美国人来说,使用处方药都会经过保险,无论是来自雇主的商业保险,还是Medicare或Medicaid这样的最终是政府支持的保险。
老百姓接触到的并非直接的药价高,而是为了获得医保需要支付高昂的保费,可即便有医保,生病了去拿药,还要支付各种自付的co-pay以及 deductible(免赔额)。
为什么美国的医保保费高,用起来还不像欧洲、加拿大等其它发达国家的医保那么好用,一天到晚要自付,额度还特高?
这是因为美国整体的医疗成本高。药价比其它国家高虽然有关,但不是主因。
可以和加拿大对比。
2023年,人均医疗支出,美国是13000美元,加拿大是7000,美国是加拿大的1.86倍。
药品支出呢?美国是1491美元,加拿大是893美元,美国是加拿大的1.67倍。
药品支出只是美国总医疗支出的很小一部分——11%,加拿大反倒占了12%多,即使人均药品支出的绝对值高于加拿大,可高出的程度却低于医疗支出的比值。
特朗普可以去和药企谈价谈到天荒地老,可即便把价格真谈到和加拿大一样的水平,这仍不会改变美国高度复杂、碎片化的医保、医疗体系运作效率极低的现状,以及美国医疗成本远高于其它发达国家的现实。
而这也意味着无论有多少个所谓的最惠国协议,美国人仍要承担极为高昂的保费,各种自付费用,这些生活中的高“药价”。
更讽刺的是,即使从药企那里谈到最惠国价格,不代表美国最后支付的会是最惠国价格。
辉瑞在给特朗普的最惠国协议里把Xeljanz列出来非常有意思,双方的协议是明年开始调整价格。明年刚好也是 Xeljanz仿制药在美国上市的时间点。
一个很快就要受到仿制药冲击的药品作为筹码,只能说辉瑞是懂谈判的。
顺便说一句, Xeljanz的仿制药在加拿大已经上市了,一片6美元,一个月的药价大概是180美元。
但是 Xeljanz在美国的仿制药很可能会远远高于加拿大,准确的说是支付方的支付价格会高很多,即使药企定价和加拿大一样。
因为 Xeljanz以及大多数高价药在美国都被归入特殊药品(specialty drug),需要经特殊药品药房提供。
而美国的特殊药品药房几乎都被 药物福利管理者(PBM)垄断。在美国的医疗生态里,PBM负责帮医保协商药价、配送药品。
凭着对特殊药品药房的垄断,PBM完全可以左手倒右手,空手套白狼。
以大名鼎鼎的格列卫( 伊马替尼 )为例,它在美国的专利于2016年到期,可接下来多年,各州针对低收入人群的Medicaid医保采购该药的成本仍然很高。比如肯塔基州2016年Q2采购价一片药301.38美元,到2018年Q3仍然要233.01美元:
![]()
但PBM的采购价却是一路下滑,到2018年Q3仅为20.84美元一片。
也就是说,凭着能开这个药的药房被自己垄断,PBM从药企那里进了20美元一片的伊马替尼,转头向医保收了230。卖白粉可能都没这么黑。
特朗普当然可以去和 Xeljanz的生产商辉瑞议价,只是,格列卫的先例就证明了,在美国,和药企谈药价可能是没用的。
订阅关注防失联
前沿医药,请关注
参考资料
https://www.cnn.com/2025/09/30/politics/pfizer-drug-prices-trump
https://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generic-tofacitinib-will-it-be-bellwether-future-expensive-2025a100075x
更多精彩内容见Youtube:Y博的科普园
Y博也有播客了,欢迎关注《说医解药》
小宇宙、苹果播客、Spotify同步更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