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雄心勃勃要在全球掀起韩流风暴的韩国娱乐产业,如今竟遭遇了滑铁卢。2021 年,韩国的娱乐公司们怀揣着称霸全球市场的壮志,纷纷开启了一系列看似 “势在必得” 的大动作。
打造出 BTS 防弹少年团的公司一掷千金,豪砸 9.5 亿美元,把比伯所在的公司收入囊中,将比伯、A 妹等一众欧美巨星都纳入旗下;
![]()
拍出《寄生虫》的公司也不甘示弱,砸下 7.75 亿美元,买下打造《爱乐之城》的好莱坞工作室,满心期待着韩剧韩影能在全球热卖;
![]()
就连韩国互联网巨头也加入战局,一口气收购了北美网漫网文平台,妄图称霸数字内容市场。
![]()
那时,韩国媒体一片欢呼,仿佛韩国文化全面进军国际的历史性时刻已然来临。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一击。
![]()
最近,《韩国经济日报》的一篇报道,揭开了这几年韩国公司出海的真实状况。本想着在全球大赚一笔,结果投入了数十亿美元,却是韩国公司被全球 “收割”,韩流的全球扩张梦,活生生变成了烧钱买教训的 “血泪史”。
咱们先说说当年最轰动的事儿。2021 年,BTS 的东家 HYBE 大手一挥,9.5 亿美元砸向美国媒体娱乐控股公司 Ithaca Holdings(后来改名为 HYBE 美国),这一举动震惊了全球音乐界。
这两家公司可都是行业里的 “巨无霸”。HYBE 以前叫 BigHit,原本只是个小公司,却凭借自身努力,精心打磨出 BTS 防弹少年团,把他们捧成世界级男团。BTS 让 K - pop 在全球大火,多次登上 Billboard 排行榜榜首,在油管上的互动量更是常年远超欧美巨星。不仅如此,他们还首次获得格莱美提名,走进联合国演讲,为韩流出海立下汗马功劳。
![]()
而 Ithaca Holdings 呢,那可是当时比伯和 A 妹的经纪公司,不仅负责艺人管理,还涉足唱片、巡演、影视制作等多个领域,在美国娱乐圈那是相当有分量。当年就是这家公司的老板,在油管上发现了 13 岁的比伯,亲手为他打造成名作,把他捧成国际巨星,还开启世界巡演。
![]()
A 妹也是在加入这家公司后,才从童星成功转型为全球流行天后,她的多张冠军专辑、世界巡演以及超级碗表演,背后都离不开 Ithaca 的策划和运营。
![]()
所以,当 HYBE 宣布收购时,韩国媒体兴奋得不行,觉得韩流这下可算是攻下了美国音乐产业的核心,全球扩张指日可待。显然,HYBE 当时想着借助这份资源,帮自家韩国艺人打开美国市场,同时把几位欧美流行天王天后纳入麾下后,自己就能摇身一变成为 “全球最大音乐厂牌”。
![]()
可谁能想到,短短两年时间,这笔买卖就成了烫手山芋。“摇钱树” 比伯因为健康问题暂停演出,A 妹还传出和高层闹矛盾要离开。公司花 2669 亿韩元(约 14.1 亿人民币)收购的嘻哈厂牌,盈利却只有可怜的 5 亿韩元(265 万人民币),亏得一塌糊涂。
![]()
2022 年疫情恢复,他们亏损了 701 亿韩元(约 3.7 亿人民币)。
HYBE 原本还乐观预计,疫情限制措施结束,恢复线下演唱会后,HYBE 美国(包含 Ithaca )每年能创造 600 亿韩元(2.65 亿人民币)的利润。但现实是,2023 年 HYBE 美国净亏 1424 亿韩元(7.55 亿人民币),2024 年又净亏 1399 亿韩元(约 7.07 亿人民币),成了整个集团最大的财务黑洞。就连 HYBE 自家高管都忍不住吐槽,打造出 New Jeans 的制作人公开炮轰:“花上万亿韩元买个亏损公司,这不是疯了吗?”
![]()
其他几家的情况也差不多。2021 年,韩国财团把目光投向好莱坞,两家重量级电影制片公司被韩国公司收入囊中。制作《寄生虫》的 CJ ENM 公司,砸下 7.753 亿美元,收购了制作《爱乐之城》《爆裂鼓手》等金球奖、奥斯卡获奖影片的 Endeavor Content。
![]()
另一家背靠韩国综合媒体娱乐集团的节目制作公司 Contentree JoongAng,收购了制作 HBO 口碑神剧《东城梦魇》的 Wiip 公司,想借此打入美国电视剧市场,学习好莱坞的制片体系。
当时韩国媒体那叫一个兴奋,各种吹嘘:“K - content 打入好莱坞腹地!”“未来韩剧韩影要全面出海啦!”
![]()
结果没过多久,现实就啪啪打脸。收购交易刚完成,美国编剧和演员就接连罢工,剧组都停工了,固定成本猛涨,运营率直线下降。韩国公司刚花大价钱买下来,还没来得及整合,就只能硬着头皮掏钱养人。更尴尬的是,韩国管理层为了不激怒罢工的好莱坞艺术家,啥整顿动作都不敢做,只能眼睁睁看着亏损越来越大。去年,Endeavor Content 直接亏掉 1179 亿韩元,成了 CJ ENM 账面上的大窟窿。
![]()
韩国的互联网巨头同样如此。2021 年,韩国搜索引擎老大 Naver 砸下 6 亿美元,收购了总部位于多伦多的全球最大网文平台 Wattpad,扬言要打造 “全球第一故事王国”。Naver 这么一发力,它的老对手 Kakao 坐不住了,紧接着豪掷 7.8 亿美元,收购了北美的两大内容平台 Tapas(网漫)和 Radish(网文),也想在数字漫画和网文市场称霸。
![]()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Wattpad 被收购前一年还能赚 31 亿韩元,收购后第二年就直接亏了近 100 亿韩元。Tapas 和 Radish 收购前一年亏损 200 亿韩元,去年他俩合计亏损 4252 亿韩元,亏损额扩大了 20 倍。大量创作者流失,用户增长停滞,变现也远不如预期,这些问题就像巨石一样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
当然,也不是所有韩国公司都亏了。唯一的例外是韩国游戏开发商 Netmarble。2021 年,它以 22 亿美元收购了全球第三大社交赌场游戏发行商 SpinX Games,押注全球在线赌博市场,去年成功盈利。不过,这更像是一次精准的财务投资,跟 “韩流出海” 关系不大。
![]()
韩国专家普遍认为,2021 年这波 “韩流出海” 浪潮,基本都以失败告终。为啥会这样呢?主要可能有这几个原因。当时正赶上低利率时代,韩国公司手里有钱,就盲目抬高收购价。可买完之后,却没办法顺利接管。文化差异大,管理理念冲突,原公司的人常常不配合,有的艺人直接闹着解约,有的高管干脆消极怠工。更关键的是,娱乐、影视、网文产业不像制造业,核心资产是人。明星、编剧、画师这些人一走,公司就成了空壳,利润瞬间暴跌。
这一波血亏之后,是继续咬牙坚持,还是认赔止损,对韩国公司来说是个难题。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以后咱们想要搞文化出海的时候,可一定要慎重啊。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取材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对于韩流闯美的这次大溃败,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觉得文章不错的话,别忘了点赞转发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