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临近,一段雪山滑坠视频在网络上炸开了锅。
画面里,穿红衣的男子在那玛峰陡雪脊上突然踉跄,顺着斜坡飞速滑坠,途中几次挣扎着想站起却徒劳无功,最终消失在镜头深处,同行者的惊呼声清晰可闻。
很快消息传来,32岁的他已不幸身亡,遗体卡在海拔5300米的碎石堆里,转运格外艰难。
而随着细节曝光,舆论从揪心转向哗然,死者不是新手,而是持有协作证的“登山老手”,至于为啥会失手滑下去,全是因为他自己的“违规操作”。
![]()
报道画面
视频疯传!32岁男子雪山上一秒坠亡,遗体难寻
9月25日,那玛峰的雪坡上比往常更热闹,临近假期,大批登山爱好者涌向这座被称为“人生第一座雪山”的入门级山峰。
大家都裹着厚重冲锋衣,绑着安全绳,脚踩冰爪,手持冰镐,小心翼翼地向上攀登。
没人料到,一场致命的意外正在酝酿,一位红衣男子站在雪脊上,半蹲举着手机准备拍照,他脚下微微一动,突然失去平衡,像断线的风筝般滑坠而下。
![]()
驴友视频画面
视频里能看到他拼命用手扒拉积雪,却根本挡不住下滑的势头,几秒钟就没了踪影。
消息扩散得很快,各种猜测随之而来,直到当晚,家属匆忙赶到康定,人们才确认32岁的洪某已无生命体征。
为了转运他的遗体,工作人员特意协调附近村民,反复叮嘱“出于人道主义尽量不收转运费”,怕家属在悲痛中再添负担。
![]()
驴友视频画面
虽然视频里的挣扎令人揪心,但复盘细节才发现,这场悲剧不是意外,而是早已埋下的隐患,身为专业登山者的他,连踩数条安全红线。
而洪某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为拍照解开了“生命线”。
在高海拔雪山,安全绳是最后的保险栓,即便在营地周边活动,向导都会反复强调“绝不能擅自解开”。
可洪某不仅自己解了绳,同行几人也跟着放下背包、解开防护,就为了镜头里的“完美姿态”。
![]()
洪某坠亡处
此外,他还在未固定冰爪的情况下放下了冰镐,洪某起身时被松动的冰爪绊倒,手里又没有冰镐支撑,瞬间失去了平衡。
实际上,只要冰爪放好、绳子不解,大概率不会出事,在做好安全措施的情况下,他随便怎么拍照,都是没问题的。
![]()
报道画面
不过,除了安全措施没做好之外,还有人爆料,他和同伴在出发前甚至没报备,就闯进了未开放区域。
那玛峰虽属初级雪山,却因去年出现50米冰裂缝暂停过登山许可,今年重新开放后仍有明确报备要求。
可他们觉得“悄悄上去没人管”,跳过了审批流程,也错失了官方的风险提示。
有经验的协作本该是安全屏障,却成了违规的“示范者”,这恰恰是悲剧最刺眼的地方。
![]()
报道画面
从“新手误操作”到“老手可劲作”,身份曝光打脸网友
事件初期,网友看完视频几乎一边倒。“一看就是新手,连基本规矩都不懂”,可随着四川省登协的通报发布,舆论瞬间反转,不少人直言“被狠狠打脸了”。
通报明确,洪某不是普通爱好者,而是持有协作证的专业人员,所谓“协作”,被业内称为“登山活动的幕后工程师”,日常负责准备物资、检查装备,本该比谁都清楚安全底线。
![]()
网友评论
这种“专业背景与低级失误”的反差,让争议更加强烈,有老驴感慨,“最怕的不是没经验,是经验多了就麻痹。”
在登山圈,类似的例子并不少见,2018年四姑娘山玄武峰坠亡的黄某,也是有攀冰经验的爱好者,却因未报备就闯禁山,最终悬挂崖壁身亡。
经验本应是护身符,可在侥幸心理面前,反倒成了“催命符”,洪某的悲剧,戳破了“老手就不会出事”的幻象。
![]()
网友评论
他呼救时没人救? 网友吵翻“雪山该不该救人”
“周围那么多人,为什么眼睁睁看着他滑下去?”视频曝光后,这样的质疑声越来越多,但老登山者们却摇摇头,说“不是冷漠,是真的救不了。”
雪山救援从来不是“伸手拉一把”那么简单,高海拔地区坡度陡、积雪滑,一旦有人滑坠,救援者贸然行动很可能被连带拖下去。
2009年贡嘎山救援就是教训,三名美国登山者失踪后,中美联合派出多支队伍搜救,不仅只找到一具遗体,救援队员还得顶着雪崩和滚石风险,稍有不慎就会遇险。
![]()
网友评论
此外,救援成本也不容小觑,2025年8月,一名博主在勒多曼因峰骨折,10名村民冒落石风险抬他12小时下山,最终收费6万元。
即便如此,当地向导还说“不算贵”,因为稍有不慎,救援者也可能丧命。
洪某滑坠时,同行者第一时间就下山寻找,但等找到时,冰冷的碎石已带走了他的体温,在雪山面前,人类的力量太过渺小,能避免悲剧的从来不是“事后救援”,而是“事前敬畏”。
![]()
网友评论
结语
32岁的洪某永远留在了那玛峰,留给家人的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留给同行者的是一辈子的心理阴影。
当热闹散去,雪山恢复平静,我们该记住的不是“拍照有多美”,而是“规则有多重要”,登山圈有句老话,“登顶不是成功,平安回家才是。”
安全绳不是束缚,冰爪不是累赘,报备不是麻烦,这些看似“繁琐”的规则,恰恰是大自然给登山者的“保命符”。
下次再有人想为“打卡”解开安全绳时,不妨想想那玛峰上的红衣身影,想想那些因违规永远留在雪山的人。
美景永远都在,但生命只有一次。敬畏规则,才是对自己、对家人、对救援者最好的尊重。
信息来源:男子在海拔5588米四川那玛峰滑坠身亡,现场登山者:他解开安全绳拍照,被绊倒后发生不幸
极目新闻 2025-09-26
![]()
信源截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