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一到,不少人把 “看房买房” 提上了日程。
要么是攒够了首付的刚需,盯着利率和折扣琢磨时机;要么是想置换改善的家庭,纠结旧房卖不卖、新房何时买;还有人抱着资产配置的想法,观望市场有没有抄底机会。
核心就两个问题:现在房价到底见底没?国庆这波政策和优惠,值得出手吗?
今天用大白话拆解清楚,没有晦涩术语,全是能直接用的判断逻辑和实操建议。
先给答案:现在是 “结构性底部”,不是 “普涨前的大底”
先抛结论:楼市已经进入底部区间,但不是所有房子都到了底,更不会再现全面暴涨。
这个结论不是拍脑袋来的,有三个硬指标支撑:
1. 政策底早就到了,力度堪比 2015 年
2023 年至今,全国超 300 个城市出台了优化政策,工具箱基本掏空了。
- 房贷利率创历史新低:多地首套利率跌破 4%,比 2021 年高点降了 200 多个基点,一套 100 万的房子,30 年利息能省几十万。
 - 首付门槛降到底:核心城市首套首付 15%、二套 25%,相当于以前买一套的钱,现在能撬动两套。
 - 限购基本放开:除了个别超一线,大部分城市想买多少套、谁来买都没限制,连中山都在拉港澳居民买房,推荐成功给 3% 现金奖励。
 - 国庆再加码:广西直接发 1 万元 / 套购房补贴,延吉每平米补 500 元最高 5 万,还送家电消费券。开发商更狠,南宁有楼盘打 9.5 折,还送 10 万家装礼包,这些都是真金白银的让利。
 
政策底是市场底的前提,现在政策力度已经够强,就等市场慢慢消化。
![]()
2. 市场在筑底,但分化得厉害
华泰证券预测,2025 年楼市会 “结构性止跌回稳”,这话点透了现在的状态:
- 好地方快稳住了:北上广深核心区、强二线城市的二手房成交量在回升,价格跌不动了。比如北京海淀、上海浦东,近两个月二手房挂牌价环比只跌了 0.2%,基本横盘。
 - 差地方还在探底:远郊、三四线非核心区,房价还在往下走。某北方县城,2021 年卖 8000 元 / 平的小区,现在 5000 元都难出手,因为没人接盘。
 - 供应端在出清:2024 年上半年新开工面积降了 35.7%,土地购置面积降了 46.2%。开发商不拿地、不盖房,过段时间新房供给少了,核心区的房子自然有支撑。
 
简单说:核心资产在筑底,边缘资产还没底。
3. 钱不少,但没流进楼市
央行数据显示,M2 已经飙到 330 万亿,人均快 23 万了。按以前的逻辑,钱这么多房价早该涨了,毕竟 20 年里 M2 涨 21 倍,北京房价也涨了 21 倍。
但现在钱没往楼市流:浙江银行柜员说,去年多了好多 “五十万三年定存” 的客户,以前这些人都是买理财、买房的主力;佛山 60% 的企业把流动资金转成结构性存款,宁愿少赚也不扩张。
为啥?信心不足。工资没咋涨,就业不稳,企业不敢投资,老百姓不敢花钱,M1 增速才 1.8%,这指标越低说明大家越谨慎。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政策托底了,供应收缩了,但信心没回来。这就决定了楼市是 “慢见底”,不会一下反弹,更不会普涨。
三类人,三种答案:国庆该不该出手?
“要不要买房” 没有标准答案,关键看你是谁、买哪里、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