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热议:“说是自愿,孩子回来说不订老师会在班里阴阳怪气,这哪敢不买?”近日,海安城南实验中学被家长爆料存在强制订阅报刊行为,全年费用180元的“摊派式收费”涉嫌违反“双减”规定,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
据多位家长反映,学校通过班主任在班级群传达订阅要求,虽未明文标注“强制”,但孩子明确表示“老师说大家都要订”。有初二家长算了一笔账:“一个年级几百名学生,每人180元就是几十万,可订来的报刊孩子基本不看,每年都订纯粹是浪费钱”。更让家长不满的是,此类收费并非首次出现,“不是这个费就是那个费,现在养孩子的教育成本快扛不住了”,有家长在评论区直言,碍于孩子在校处境,多数人只能忍气吞声。
![]()
从政策层面看,该校行为已触碰多条红线。教育部明确规定,进校园课外读物必须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学校更不得组织统一购买。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也明确,学校以变相推销商品方式谋取利益的,需退还费用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家长质疑,学校通过“暗示施压”促使订阅,本质上就是变相强制,完全违背了政策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通过“软要求”倒逼家长缴费的操作,还涉嫌违规利用家校关系。湖南省此前已明确规定,家委会不得成为学校违规收费的“中转站”,而学校通过班主任传达模糊指令、借助学生传递压力的方式,恰好规避了“直接强制”的表象,却实质形成了收费摊派。有家长保存了班级群通知截图和与老师的沟通记录,直指“这就是借着‘推荐’的名义搞强制,和政策对着干”。
![]()
事件发酵后,在家长举报和舆论关注下,学校已发布通知暂停订阅。但家长们的疑问并未消散:“如果没被曝光,学校会主动叫停吗?” 按照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应对此类行为开展调查,若查实需责令退还费用,并对相关责任人予以处分。此前多地类似案例中,教育部门均要求涉事学校全额退款并进行全面排查整改。
![]()
“双减”政策的核心是减轻学生负担与家庭压力,而180元的报刊费背后,折射的是部分学校对政策的漠视。海安城南实验中学的这场收费风波再次警示:教育合规不容“打擦边球”,任何以“为学生好”为名的违规收费,都逃不过舆论监督与制度惩处。目前,家长们正等待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正式调查结果与后续处理方案。
来源:网络整编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