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武汉军区副参谋长吴忠泰(图源网络,下同)
吴忠泰,1914年8月17日出生于河南省商城县吴家店区吴家店乡(今属安徽省金寨县吴家镇)。父亲吴书信,母亲陈桂莲,育有子女六人,吴忠泰是最小的。家中仅有田半亩,租人房住、租人田种,从吴忠泰6岁起到13岁,8年间就被迫搬了三次家。吴忠泰10岁时,父母借债送他断断续续勉强读了两年私塾。
吴忠泰的二哥吴忠武1926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红军商城县特务营,在战斗中负伤牺牲。在二哥的教育影响下,吴忠泰于1928年5月参加童子团。192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团支部宣传委员、九乡苏维埃文化委员,并入家乡的列宁小学读书。1930年被选为九乡苏维埃代表参加商城县苏维埃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1931年,由青年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上半年二哥吴忠武牺牲后,吴忠泰坚决要求参加红军,任独立豫南第四师政治部宣传员、师部警卫员,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二十七师政治部传令班长、排长。1932年红四方面军西征后,吴忠泰任重建的红二十五军政治部传令排长(通讯排长)。1934年11月,任红二十五军学兵连三排长,红二十五军经理处通讯排排长。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第三次反“围剿”斗争和红二十五军长征,参加了七里坪、郭家河、潘家河、长岭岗、斛山寨、独树镇、庾家河、袁家沟口、劳山、直罗镇等战役战斗。1935年9月长征到达陕北后,吴忠泰任红十五军团供给部通讯排排长,红十五军团供给部警卫连指导员。
![]()
1949年解放南京后,吴忠泰与警卫员张其璧合影。
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吴忠泰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二营八连指导员、第六八九团一营四连指导员、营组织干事、营教导员。参加了平型关、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河北漳南等战役战斗。1939年11月,吴忠泰入中共北方局党校学习。1940年3月学习结束后,任八路军第二纵队第三四四旅六八九团三营营长。同年6月随部南下华中,任八路军第四纵队四旅十二团二营营长。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随部编入新四军第四师十旅。同年3月,入新四军第四师高级研究班学习,任副区队长;7月学习结束后任新四军第四师十一旅三十二团参谋长。1942年7月,任第四师九旅二十五团参谋长。1943年8月,任第九旅二十七团参谋长。1944年3月,入淮北区党委第八期整风轮训队学习,任中队长。1945年1月,任新四军第四师兼淮北军区一分区盱凤嘉总队任副总队长。吴忠泰参加了巩固发展淮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参加了淮北33天反“扫荡”、山子头、宿南等战役战斗。
![]()
吴忠泰于1984年春节留影
抗日战争胜利后,吴忠泰任华中军区七分区独立三团副团长,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八十一团副团长。参加了宿北战役。1947年1月,任淮北挺进支队八十一团团长,淮泗县总队总队长。率部参加重返淮北,参加恢复解放区的斗争,建立淮宝后方根据地,以洪泽湖为依托开展敌后游击战争。1948年5月,任江淮军区独立旅第二团团长。率部参加淮海战役。1949年2月,任第三野战军八兵团三十四军一0一师三0三团团长。率部参加渡江战役。同年9月,吴忠泰任第三十四旅兼华东军区南京警备区一0二师参谋长。
![]()
1974年,吴忠泰在河南炮二师确山靶场。
新中国成立后,吴忠泰任第三野战军暨华东军区特种兵纵队炮三师代参谋长、炮七师参谋长,第三野战军暨华东军区炮兵司令部高射炮兵第三师副师长、炮兵第六十三师副师长,高射炮兵第六十三师师长。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高炮第六十三师师长。率部在朝鲜在两年零四个月的作战中,共击落敌机233架,击伤敌机1324架,俘虏美军飞行员3人。回国后,吴忠泰任沈阳高炮基地司令员,高炮学校校长。1960年8月,入总政治部政治学院学习,任中队长。1962年1月,任武汉军区炮兵副司令员、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参谋长。1978年5月,任武汉军区司令部顾问。
![]()
离职休养后的吴忠泰
1955年,吴忠泰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国旗勋章。
1981年4月,吴忠泰离职休养。
2008年6月30日,吴忠泰在武汉逝世。享年94岁。(据童来喜等主编《从新四军中走出来的未授将衔的军以上干部》等改编。)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