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资深的酒店&餐饮从业者
香港两餸饭的风潮始于2024年中,已经从市区的街坊小店,蔓延到了香港国际机场。随着T2航站楼的重建完成,两餸饭店作为“接地气”的香港味道,被引入机场餐饮阵容,成为旅客必尝的美食之一。
一、价格:30元成全民共识
在香港,30港元(约27元人民币)几乎是两餸饭的“黄金分割点”。街头小店如油麻地的“龙百味·大厨”把底线压到20港元:40余款小菜任选两样,白饭5港元,堂食可续,凌晨才打烊。连锁品牌稻香则以38港元切入,酒楼出品配饮品或例汤,外卖仅加3港元。机场T2航站楼新引入的UFood档口,同样把两餸饭定价在30港元档,让旅客用一杯星巴克的钱就能体验“接地气”的香港味。这一价格带,既低于传统茶餐厅的45-60港元套餐,又远低于百元级自助,成为学生、上班族、游客的共同选择。
![]()
两餸饭海报
二、场景:从街坊食堂到机场名片
两餸饭的场景扩张堪称“三级跳”。
第一跳:社区。深水埗、油麻地的小店最早把两餸饭做成“街坊饭”,排队5分钟、吃完走人,契合香港快节奏。
第二跳:商场与写字楼。玲珑巧点在铜锣湾开20平米小店,日销900份,年流水近千万港元,证明小面积、高周转的可行性。
第三跳:机场。随着T2航站楼9月23日分阶段启用,两餸饭与7-11、恒香饼家并列,成为旅客候机时的“最后一餐”。这种场景升级,让两餸饭从“穷人恩物”跃升为香港饮食新名片。
![]()
每天供应不同的品种
三、菜品:40道菜的“平价盛宴”
别看价格低,菜品丰富度却卷出天际。
龙百味·大厨:40+款小菜,鱼香茄子、麻婆豆腐、酸辣土豆丝等家常菜打底,深夜食堂氛围拉满。
郑记大饭桶:35港元自助,咕噜肉、虾、水煮肥肠、梅菜猪肉、手撕鸡、狮子头豆腐等40多样菜式,连镇店酸菜鱼都 included。
稻香酒楼:把酒楼招牌搬进盒饭——虾、乳鸽、牛腩等高端食材,38港元起,品质与价格同步升级。
这种“丰俭由人”的菜单设计,既满足了街坊果腹需求,也承接了游客“打卡”心理。
![]()
明码实价选择多
四、市场:巨头入局与品牌更迭
两餸饭赛道已进入“巨头+网红”混战阶段。
连锁巨头:稻香控股在43家香港食肆推出两餸饭套餐,并计划扩大至更多分店;其香港业务虽中期亏损640万元,但两餸饭被列为“人气极高”的增长点。
网红新贵:权发小厨铜锣湾首店排队火爆,被称“港版蜜雪冰城”;玲珑巧点20平米小店年销近千万港元,证明小面积、高周转的可行性。
品牌更迭:赛道拥挤也带来淘汰赛。深水埗“饭饭饺饺”开业不足一月就贴出“招顶手”告示,免顶手费求转让,被预言成“最短命两餸饭店”。这提示:低价≠长青,口味与运营缺一不可。
![]()
美国驻港总领事赞不绝口
五、未来趋势:场景细分与品牌分化
两餸饭的下一步,将是“场景细分”与“品牌分化”。
场景细分:社区店继续主打“20-25港元极致性价比”,机场与商场店升级“30-40港元品质体验”,可能出现高端食材(如鲍鱼、龙虾)的“奢侈两餸饭”作为引流款。
品牌分化:连锁巨头靠供应链与品牌力扩张;网红品牌需解决口味单一、翻台率瓶颈;中小玩家要么像“龙百味”卷低价,要么像“玲珑巧点”卷单品爆款。
运营升级:外卖占比提升(稻香外卖两餸饭已占一定比例)、自助档口标准化(郑记35港元自助模式可复制)、数字化点餐(减少人力成本)将成为竞争关键。
结语
从深水埗街坊食堂到香港机场名片,两餸饭用30港元的价格、40道菜的丰富度和“平靓正”的核心价值,完成了香港饮食江湖的一次颠覆。未来,谁能在这条赛道上兼顾“低价”与“品质”,谁就能在社区、商场、机场的三级跳中,继续笑到最后。
![]()
岱民连锁店
背后原因
消费模式转变:香港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价廉物美”,尤其是在“北上消费”趋势下,本地餐饮业面临巨大挑战。两餸饭以其高性价比,正好满足了这一市场需求。
数字化转型:传统老店在高昂租金和消费模式转变的双重压力下,需要主动识变、应变,才能找到生存之道。两餸饭的流行,也是餐饮业数字化转型和差异化竞争的一个缩影。
总的来说,两餸饭的走红反映了香港餐饮业在变革中的阵痛与新生。它不仅是一种饮食现象,更是市场消费结构变化的体现。对于传统老店而言,只有积极拥抱变化,才能在这场变革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