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锦的抗战历史长河中,张甲洲宛如一颗耀眼的星辰,以其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书写了一段波澜壮阔的抗日传奇故事。
![]()
张甲洲(字震亚号 平洋曾用名 张进思)1907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他天资聪慧,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才华和强烈的正义感。求学路上,他多次因反对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暴行而被学校开除,但这些挫折并未磨灭他的斗志,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救国救民的决心。 1928年张甲洲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30年又考入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在知识的殿堂里不断汲取力量,为日后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大地沦陷于日寇的铁蹄之下。张甲洲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成为北平学生运动的领导者之一。
![]()
1932年4月张甲洲离校返回东北,在家乡巴彦县组织了“巴彦抗日游击队”,任总指挥。这支队伍是中共领导的首批抗日武装之一,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江北独立师,张甲洲任师长。他凭借卓越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智慧,广泛团结各方爱国力量,使队伍迅速发展壮大。游击队成立后,先后进行了攻打龙泉镇、攻占巴彦县城、夜袭康金井站等多次战斗,缴获了大量武器和物资,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其中,1932年8月的“巴彦大捷”,游击队全歼日军1个中队、伪军1个大队,并击落日军侦察机,震动了整个东北,成为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首次攻占县城的标志性事件。
![]()
1933年初,因省委执行“左”倾路线及部队成分复杂,江北独立师在第二次西征中被日伪军伏击打散。张甲洲和赵尚志等人也因此被省委以“右倾错误”为由开除党籍,队伍解体。但张甲洲并未被挫折打倒,他化名“张进思”,受中共满洲省委派遣,来到富锦县开展地下工作。
在富锦,张甲洲先后担任富锦中学教员、教务主任、校长和伪富锦县公署教育股股长等职。张甲洲巧妙地利用公开身份作掩护,在富锦这片土地上编织起一张抗日的秘密网络。他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积极为抗日游击队提供情报、药品、武器和弹药等物资,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他深知人才对于抗战的重要性,在富锦中学任教期间,他言传身教,向学生们传播爱国思想和革命理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革命青年,为抗战事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除了为抗日队伍提供物资和培养人才,张甲洲还积极策反伪军。他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智慧,成功策反了警察大队长李景荫,带出1挺机枪、60支大枪和2000发子弹,极大地增强了抗日武装的实力。他的这些行动,如同在敌人的心脏地带点燃了一把火,让日寇惶惶不可终日。
![]()
然而,命运却对这位抗日英雄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1937年8月,张甲洲奉命撤离富锦,前往抗日武装部队。途中,他遭到敌人的伏击,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0岁。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年,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铭刻在富锦人民乃至全中国人民的心中。
![]()
周恩来曾感慨:“甲洲同志,我代表全国人民感谢你!”张甲洲用自己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爱国情怀,什么是民族大义。他是富锦的骄傲,是东北抗日武装的先驱,更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在富锦的土地上,他的故事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康 石)
![]()
作者简介: 李生,字:康石,1974年下乡知青,1980年返城在佳木斯电视台专题部当摄影记者。拍摄过很多纪录片 :2004年拍摄《佳木斯一一东北小延安》2014拍摄纪录片《铁血三江》2014年拍摄 《决战黎明》 喜爱用文字书写自然风光、生活趣事,人生感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