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深人静时,本该是宝宝甜甜入睡的时刻,可有的宝宝却哭闹不止,这让家长们疲惫不堪又忧心忡忡。宝宝总在夜里哭闹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咱们就一起来找找“症结”所在。
生理需求未满足
1. 饥饿:宝宝胃容量小,消化快,夜间可能会因为饥饿而醒来哭闹。尤其是小月龄宝宝,每隔几个小时就需要喂一次奶。如果睡前没有喂饱,宝宝很容易在夜里饿醒。比如母乳喂养的宝宝,可能妈妈乳汁分泌不足,宝宝没有吃饱就睡着了,睡一会儿就因饥饿醒来哭闹。这时,给宝宝喂奶,宝宝往往会迫不及待地吃起来,吃完后就会安静入睡。
2. 口渴:夜间空气相对干燥,宝宝可能会因口渴而哭闹。特别是宝宝发烧、出汗较多时,身体水分流失快,更容易口渴。家长可以试着给宝宝喂少量温水,如果宝宝大口喝,就说明可能是口渴导致的哭闹。平时要注意在宝宝睡前适量喂水,保持室内适宜湿度,可减少宝宝因口渴夜哭的情况。
3. 尿布湿了:宝宝皮肤娇嫩,尿布湿了会让他们感觉不舒服。尿液长时间接触皮肤,不仅会让宝宝觉得湿漉漉难受,还可能引发尿布疹。宝宝不会表达,只能通过哭闹来提醒家长。家长在宝宝夜哭时,不妨检查一下尿布,及时更换干爽的尿布,宝宝就能恢复舒适,停止哭闹。
身体不适
1. 肠胃问题:宝宝肠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容易出现肠胃问题。比如消化不良,宝宝吃多了或者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可能会引起腹胀、腹痛。夜里肠胃蠕动相对缓慢,这些不适可能会加重,导致宝宝哭闹。还有肠绞痛,多发生在小月龄宝宝身上,通常在傍晚或夜间发作,宝宝会突然大声哭闹,面部涨红,膝盖弯曲靠近腹部。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可以顺时针轻轻按摩宝宝腹部,或用温热的毛巾敷在宝宝肚子上,缓解不适。
2. 出牙不适:宝宝出牙时,牙龈会又痒又痛,这种不适感在夜间可能会更明显,影响宝宝睡眠,使其哭闹。家长可以给宝宝准备牙胶,让宝宝咬一咬,缓解牙龈不适。也可以用干净的手指轻轻按摩宝宝牙龈,减轻疼痛。
3. 皮肤问题:如果宝宝身上长了痱子、湿疹等,夜间睡觉时,皮肤与衣物摩擦,会让宝宝感觉瘙痒难耐,从而哭闹。尤其是在夏季,天气炎热,宝宝出汗多,容易长痱子。家长要注意保持宝宝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澡,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若宝宝皮肤问题较严重,需及时就医。
睡眠环境不佳
1. 温度不适:卧室温度过高或过低,宝宝都会感觉不舒服。温度太高,宝宝容易出汗,燥热难耐;温度太低,宝宝会觉得寒冷。一般宝宝睡眠的适宜温度在22 - 24℃左右,家长可以通过空调、暖气等调节室内温度,同时注意观察宝宝的出汗情况,及时增减衣物。
2. 噪音干扰:宝宝睡眠较浅,轻微的噪音都可能将他们吵醒。比如窗外车辆行驶声、家中电器运行声等。家长要尽量营造安静的睡眠环境,宝宝睡觉时,关闭门窗,降低电器音量。如果外界噪音无法避免,可以使用白噪音机,播放轻柔的声音,帮助宝宝屏蔽外界干扰,更好入睡。
3. 光线影响:卧室光线过亮,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即使宝宝闭着眼睛,光线也可能刺激到他们。宝宝睡觉时,要拉上窗帘,关闭大灯,使用小夜灯的话,也要将光线调暗,让卧室保持昏暗的环境,有助于宝宝进入深度睡眠。
情绪问题
1. 缺乏安全感:宝宝离开熟悉的子宫环境,来到陌生的世界,会缺乏安全感。夜间周围环境安静黑暗,这种不安感可能会加剧。尤其是宝宝白天受到惊吓,比如听到巨大声响、陌生人突然靠近等,夜里更容易因为缺乏安全感而哭闹。家长可以在宝宝睡前多安抚,比如轻轻拍拍宝宝,哼一些轻柔的摇篮曲,让宝宝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增加安全感。
2. 作息紊乱:宝宝如果白天睡眠时间过长,或者白天和晚上的作息颠倒,到了夜里就可能精神兴奋,不愿意睡觉,甚至哭闹。家长要帮助宝宝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白天适当让宝宝活动,减少白天睡眠时间,逐渐调整宝宝的生物钟,让宝宝养成白天玩耍、晚上睡觉的好习惯。
宝宝夜里哭闹不止,原因多种多样。家长要细心观察宝宝的状态,根据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果宝宝哭闹情况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发热、呕吐、腹泻等其他异常症状,一定要及时带宝宝就医,确保宝宝健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