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越来越多华人AI 创业团队将新加坡选为 “出海第一站”,这位深耕互联网行业二十余年的 “老兵” 正用独特的节奏扎根这片沃土。9 月 29 日,我们在国家图书馆乌节路分馆与陈勇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听他讲述从互联网老兵到新加坡 AI 创业者的进化之路。
陈勇的职业履历清晰地勾勒出互联网与AI 产业的发展缩影,三个时间节点尤为关键:
三个关键节点,看懂一位创业者的进化轨迹
2001年:技术初心的起点
作为应届生加入彼时仅有百人的金山软件,从珠海总部的新人工程师起步,开启了近20 年的研发生涯,亲历中国软件产业从萌芽到壮大的历程。
2021年:出海创业的抉择
与共事十余年的金山老搭档并肩,将办公室迁至新加坡,成为早期扎根狮城的华人AI 创业者之一。
2025年 :赛道聚焦的突破
历经四年探索与试错,最终在AI领域完成从 0 到 1 的突破,找到了落地的精准切口。
为何是新加坡?AI 创业者的 “理想沃土”
选择新加坡,本质是选择了连接全球的可能性。
陈勇的答案直指核心。在他看来,这家 “亚洲十字路口” 的城市国家,正成为 AI 全球化的最优解,而这一判断也与新加坡 2025 年的 AI 产业生态高度契合 —— 如今这里已形成政策完善、人才集聚、应用活跃的创新生态,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15 亿美元。
连接中美市场的独特优势
“做中美两个市场是最朴素的愿望,而新加坡恰好是天然的连接点。” 陈勇以 TikTok 为例,字节跳动众多工程师迁移至新加坡,正是看中其既能保障运营独立性,又能实现全球协作的独特定位。这种 “双向连接” 的优势,在他招聘时更为凸显:“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国际创业者,都既能理解亚洲市场的需求,又具备全球化的视野。”
![]()
位于乌节路图书馆 SG60 展览,大量使用 AI 技术
创业者最看重的四大核心价值
谈及新加坡的真实竞争力,陈勇总结了四个关键维度:
1、国际化与文化兼容性:法制健全的同时保留华人文化亲近感,让创业者既能快速融入又无需适应文化断层。
2、全球枢纽的地理与人才优势:从樟宜机场辐射全球的交通网络,不仅便于服务国际客户,更能吸引南洋理工、新加坡国立大学等高校培养的 AI 人才。
3、开放的技术基础设施:作为 “可信 AI 国家”,新加坡的网络环境与全球资源调取能力堪称隐性红利,“糟糕的网络会让生产力下降 90%,而这里能保障开源协作的效率”。
4、简单的商业环境:人际关系清晰,减少了不必要的人情成本,让团队能专注于技术与产品。
金山岁月:雷军教会的“进化密码”
20 年金山生涯,不仅塑造了陈勇的产品思维,更让他掌握了创业者的核心能力 —— 持续进化。这与雷军在金山时期锤炼的管理哲学一脉相承:身先士卒的执行力与极致的学习能力。
从技术员到产品经理的蜕变
“刚入职时,所有研发都要去线下店面卖软件。” 这段特殊经历让陈勇深刻理解了金山 “让软件运行在每一台电脑上” 的使命背后,是技术与用户需求的平衡。“用户在意的功能,往往和工程师想的不一样。” 正是这种一线洞察,让他完成了从 “技术思维” 到 “产品思维” 的跨越,而这种客户意识也成为他如今创业的核心准则。
雷军的“像素级学习” 哲学
“最宝贵的财富是学习能力衍生的进化力。” 陈勇回忆,20 年前金山为学软件外包经验,全套引入印度 Infosys 的 “每日三件事” 白板制度,后来才知道这是早期 OKR 实践;为提升销量,又照搬联想的销售礼仪,甚至细化到 “皮鞋不穿白袜子”。
这种被外界称为“像素级模仿” 的态度,在他看来正是快速成长的关键。“雷军学乔布斯、马斯克的着装风格,本质是延续这种学习习惯 —— 不预设对错,全面吸收再迭代。” 而雷军从 “天道酬勤” 到 “顺势而为” 的转变,更让陈勇领悟到:“AI 时代,努力和聪明还不够,进化速度才是核心。”
AI 创业:像小学生一样下场实践
如今的陈勇,正以“谦逊的学习者” 姿态深耕 AI 赛道。在他眼中,AI 对人类的改变堪比电力的发明,而创业的关键在于“不下水永远学不会游泳”。
选对切口:从办公场景突破
“AI 创业要找能快速闭环的业务,先有真实需求,再谈创新。”陈勇解释,办公领域涉及大量数据与文字处理,场景具象且需求明确,是仅次于编程行业的 AI 易渗透领域。陈勇选择插件模式切入,既降低了研发成本,又能精准满足微软 Office 未能覆盖的差异化需求。
这种务实策略,与新加坡AI 产业“从技术驱动向场景驱动转型”的趋势不谋而合。如今当地金融、医疗等领域的 AI 应用已形成标准,而办公场景正成为新的蓝海。
生存法则:低成本+ 快迭代
“没做三五年规划,AI 行业变化太快。” 陈勇的创业逻辑很清晰:保持极低的运营成本与极快的学习速度,像新加坡政府推动的 “100 Experiments” 计划那样,在实践中快速试错迭代。这种理念,正是他从金山到猎豹的发展历程中总结的核心经验 —— 在变化中保持进化。
![]()
作者与陈勇一起,体验了SG60 展览的 AI 互动艺术
采访尾声,陈勇特意推荐了位于采访地的“新心相印” AI 互动展览。作为 SG60 庆祝活动的一部分,这个延续至 2025 年底的展览,用可触摸的 AI 视觉技术向公众打开了智能世界的大门。“对学生来说,这是最友好的 AI 启蒙。” 而对陈勇这样的创业者而言,新加坡这座 “可信 AI 国家”的舞台,正等待更多实践者书写新的故事。
ECHO丨编审
ThinkBeyond丨来源/图源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为商务推广内容,具体条款以商家为准
上新加坡眼官网看新闻更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