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对谈 | 我用十年时间,发现了一个残酷的真相,它主宰着人类的历史与未来

0
分享至

编者按:学历史有什么好处?企业家冯仑说,“看得更远、更深、更广、更透。”

相对史料,史观的作用更深刻,不必困于史料之繁。但常读历史的人都有这种感觉,读韦伯时觉得文化史观好,读戴蒙德时觉得地理史观好,读诺斯时又觉得制度史观“深得我心”。

到底哪种史观更靠谱?黄漫在《历史的逻辑》中认为,真正主宰历史走向的唯一变量,只有科技——经济、制度、文化、军事等其他变量,只在短时间、特定区域内发挥价值。唯有科技,不受时空限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主宰着历史的方向。

以下为访谈实录。

01

一个残酷的真相:

人类文明最重大的变迁,全都是因为新科技的诞生

编辑:作为颇有成就的投资人,您为什么耗费十年精力写这样一本书?您能否用一句话,总结写这本书的意义所在?

黄漫:写这本书时,我没有考虑什么具体的目的,只是想通过思考和梳理,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也希望能从中读出一些未来趋势,这逼着我研究历史。然而,知道的故事越来越多了,在判断趋势上,却一无所获,后来觉得,也许是各种“决定论”的适用性有问题,就初生牛犊不怕虎,想利用自己所学的理科知识,结合对大历史的一点儿看法,找出历史的真正动力。


这一做就是十年。做总结的话,就是我用十年重解历史,发现一个残酷的真相——不跳出各种“中心主义”的束缚,就找不到历史的动力,即使它站在我们面前也认不出来。找不到历史真正的动力,就无法回答各种“决定论”,为什么好像都有道理,但好像都有问题这个难题。

编辑:任何史观都要依据各自的体系逻辑说话。您认为科技是历史第一推,依据是什么?

黄漫:第一推是重要性排序,不是时间排序。为什么是最大推动力?因为人类最重要的七次大变革,都是由科技变革引发的。

比如,国家的雏形是基于什么建立的呢?早期铜器技术。铜器带来武器的第一次升级,使各部落之间能够组织稍大规模的战斗,胜利者在不断的战果扩大中,慢慢建立起国家。发端于两河流域的青铜器技术,在世界上的传播距离,和六大文明古国的初创时间完全对应,充分证明了青铜器对社会变革的巨大能动性。

编辑:恩格斯说“铁是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最重要原料。”您在《历史的逻辑》中,用了很大篇幅分析铁器与变革的关系。和青铜器相比,铁器为什么如此重要呢?

黄漫:青铜器昂贵稀少,只能用于武器。而铁器能同时用于武器和生产,所以在经济和军事两个层面同时引发了变革。而欧亚大陆也再度呈现了大变革的一致轨迹:以前难以开垦的沼泽、丘陵、森林、海岛得以开发,长江流域开发加速,财富和人口的猛增使更多人接受教育,突破了知识的贵族垄断,平民知识分子开始崛起,人类的政治思想、宗教文化、教育体系的源头,几乎都集中在这时候,这就是轴心时代。为何苏格拉底、孔子、耶稣、穆罕默德在这段时间“成群而来”?原因就在这里。


▲青铜戈

还有一点共性非常鲜明,铁器促进国家管理方式从分权向集权,各地都如此,包括两河流域的亚述帝国、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帝国、伊朗高原上的波斯帝国,在中国就是周秦之变——从分权制的周朝走向集权制的秦。

编辑:有人说欧洲中世纪之所以持续1000多年,是因为一直没有重大技术突破,直到火药来了。火药不是中国的发明吗?为什么“墙里开花墙外香”?

黄漫:重骑兵和火药都是中国的发明。火药带来武器的飞跃,不但成就了蒙古的辉煌,也使世界各国从分权走向集权。在亚洲,继蒙古帝国后,游牧民族征服本土王朝,建立了超大规模帝国:奥斯曼帝国、莫卧儿帝国、清帝国。在欧洲,火药不仅引发一系列军事和政治革命,也引发一系列意识形态和经济革命,包括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海外开启大航海,西班牙人科尔特斯带1000人摧毁了1000万人口的阿兹特克帝国,皮萨罗带168人俘虏了8万名武士保卫下的印加国王。南北美被欧洲瓜分殆尽。


▲大航海时代

早期青铜、成熟青铜、战车、铁器、重骑兵、火药、工业,对应这最重要的七次科技变革,人类社会发生七次最重大变迁。可以说,重大新技术一出现,政治和经济制度都会为之重构,因为制度的好坏、文化的高低或许可以各执一词,但却没有人能够否认,铁器比青铜更便宜,汽车比马车更快,前者出现必然导致后者衰落,社会结构、文化制度随之改变。这是物理规则决定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从根本上,是科技主宰着人类社会的演变。

02

历史越宏观,

科技的主宰性越一目了然

编辑:从互联网到iPhone,从芯片到AI,今天多数重大技术都和美国有关。很多人认为像美国这种国家,其发达的科技来自良好的制度保证。您如何看“制度决定科技论”?

黄漫:中观层面上,约束权力、保护产权、学术自由,当然有利于新技术、新思想的诞生;微观层面看,鼓励创新、吸纳人才、资金投入等等,也对科技具有毋庸置疑的推动。但从大历史角度看就窄了。

宏观层面看,各国制度其实都在为各时期的科技、军事、经济而相应谐变,美国也不例外,从建国时期快速复制欧洲的工业文明,到今天为适应全球化而极致特化,与其说是制度保证了其科技发展,不如说其制度适配做到了最优。


▲利比里亚

但如果把这些归之于“制度决定论”,在宏观层面是不正确的。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来说,只有把好制度移植到落后地区,然后该地区经济突飞猛进,才能证明制度可以跨越其他变量,具有主宰性。但是,19世纪,一群来自美国的黑人在非洲建国,制度照搬美利坚,这个号称“小美国”的利比里亚,却是今天全世界最穷国家之一。

编辑:利比里亚的故事,会不会是基于文化的差异?很多人认为,文明的进步不必然来自科技进步,而依赖于人性的进步,所以,韦伯的“社会基于信仰而建立”拥趸非常多,一般称之为“文化决定论”,并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勃兴的重要原因。您怎么看?

黄漫:如果文明的内涵是人性,如何度量人性才能匹配上指数级发展的文明?事实上人性几十万年来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因为我们的基因并没改变。把古人放在今天,适应一段时间马上变成现代人。把现代人放到古代,适应一段时间马上变成古人。差异在于时代性,不在于人性。现代强于古代,不在于人性强,而在于科技强、知识强,以及适应科技的制度和文化。

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初期就出现了,西罗马帝国末期立为国教,然后又历经了一千年的中世纪。如果因为稍加更改为新教,就发展出惊天动地的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为何漫长的中世纪没出现稍许的改变?显然,宗教的变化是适应当时客观条件。不仅新教,伊斯兰教也是从基督教改动而来,新教是特意为工商业阶层修订,就像伊斯兰教是特意为贫穷的部落生活修订。人们不是因为信奉新教而经商,不是因为信奉伊斯兰教而贫穷,相反,是因为经商而更愿意改信新教,因为贫穷而愿意信奉伊斯兰教。


欧洲宗教改革时,宋朝也有程朱理学这种儒学改革,佛教在中国、日本也是不同的,但都没有产生类似有无工业革命的显著区别。文化决定论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有解释力,一旦放宽场景,其作用就会被科技、地理等更强大的变量超越,因而不具有普遍性。

编辑:其实很少有人会反对科技的重要性。那么,您的科技决定论和一般意义上的“科技重要说”,包括“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区别在哪里?

黄漫:科技重要说是认为影响文明的因素很多、不分高下,科技是其中之一,但并不高于其他。比如迈克尔•曼在《社会权力的来源》中,认为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四个权力来源都很重要,科技则被暗含在这些变量之中;再比如,马克思认为科技只是生产力的一部分。因此,“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说法,意义之重大,就不用我多说了。

但是,“科技决定论”不仅远远超越“科技重要说”,科技至高无上,更包含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因为在军事范畴,科技也是“第一战斗力”,科技决定着经济、军事,进而决定着全社会的政治和意识形态。

03

科技是历史的硬件,

制度文化是历史的软件

编辑:按您的理论,科技一直向前,那为什么会有“李约瑟问题”——古代中国科技很厉害,后来逐渐落后了?

黄漫:“一直向前”指的是科技本身而不是某局部文明。科技作为一个整体,不同地域掌握的科技都是整体的一部分,无论A地区还是B地区发明新科技,都是科技整体的进步。同理,某地区文明失败甚至灭亡了,但它的科技保留在别的地区,科技本身并没有减少。


科技是文明竞争的核心力量,但科技必然会扩散,当大家都学会了,科技的先发优势就没有了,甚至制度和文化的优势也都没有了,因为科技一旦扩散,比拼的就是“地理”以及发挥地理优势的组织动员能力:比如谁的资源更丰富、人口体量更大,谁就是赢家。曾经发明新科技的地区,因为资源的匮乏,后来失败是很常见的。赫梯人发明了铁器,但被体量更大的亚述灭亡了;产生工业革命的英国,被体量更大的美国取代了。有人会一直处于科技的中心,科技自身才是中心,适应新科技的地方会变成新的世界中心。中国曾经科技很发达,七次大变局贡献了两次,已经很优秀了。

编辑就是说,对某局部文明来说,要想保持持续进化,光靠科技是不够的?

黄漫:对。科技决定论是一个认知体系。科技决定了最重要的东西,不是决定了所有东西地理、资源决定科技在某地所能落地的真实水平,包含经济水平、军事水平。

比如说,青铜器在粮食生产相对容易的大河地区,足以通过提高战斗力而建立帝国。但在海岛、丘陵等生产环境恶劣的地区,就无法征集足够的剩余财富来支撑帝国。


铁器在农耕地区极大增强了生产力和战斗力,但在游牧地区主要用来打造武器和武装马匹,很多马具是游牧民发明的,但对经济推动作用非常低。

科技提供最大可能性,但各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发展出适配的制度和文化。科技是最大的法则,制度和文化是在科技法则下寻找切合人类利益的发明创造。科技是历史的硬件,制度文化是历史的软件这就是最简单的“历史的逻辑”。

编辑:科技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那么“科技决定论”是否会忽视人的幸福?

黄漫: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不意味着不能造福人类。客观事物有自身运行规律,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在掌握其规律为己所用。太阳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但万物生长靠太阳;长江也是,但可以利用它通航、灌溉和发电。科技也是如此。人类文明的发展,就是寻找科技和人类的结合点,而前提是正确认识科技规律。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刚发现镭时,并没有意识到其危害,制造商用镭做成日用品售卖,发生了各种悲剧。等到正确认识了镭,它就开始造福人类了,追求幸福的前提是理解和掌握科技。地心说被日心说取代,地球并没有因此失去幸福。人类的不幸不是因为知道得太多,而是知道得太少。

编辑:很多人认为,人性,主要是其中的争强好胜、趋利避害,是历史的真正动力。

黄漫:确实,经济学有理性人假设,但我们完全可以沿用这一假设——正由于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总是趋于最大化,整体看,反而无须再考虑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人的能动性已被嵌入历史系统模型,这是一个前提,无需额外强调人性。


其实,人性难以揣测,宏观规律是由无数理性人的博弈“涌现”而生的,人性当然重要,但它是输入参数而非解释变量。

编辑:加州大学克拉克教授说,人类历史只发生一件事——工业革命。您在《历史的逻辑》中也说,人类在铁器时代争夺几千年,只为等待工业革命的第一声轰鸣。但今天越来越多人觉得,科技是双刃剑,工业革命带来了全新的生活体验,但也带来了全新的生存难题,比如两次世界大战。如何看待这种双刃剑效应?

黄漫:真正双刃的是人。科技本身无善无恶,对万事万物包括每个人都不怀情感,这就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听起来冷漠无情,老子是在告诉我们这就是世界的本质,很多人卡在虚幻的世界里走不出来,原因就在于把世界想象成一个慈祥的老人,一遇到挫折,就深陷“受害者”情绪中不可自拔。

最关键的是,如果始终以人类为宇宙的本体,仅仅把科技当作“追求幸福”的手段,也许在人类走出地球之前,地球早已变回了黑暗丛林。理解“科技是历史的主宰”,或科技是宇宙的本体,人类才能真正团结起来,成为“文明永生”链条的关键一环。毕竟,科技虽然是历史的主宰,但人类才是文明的使者。

《历史的逻辑》同款图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张柏芝合照也太夸张了吧!宁静,刘嘉玲都被她比下去了

张柏芝合照也太夸张了吧!宁静,刘嘉玲都被她比下去了

手工制作阿歼
2025-11-02 13:43:13
朱芊曦2-4王艺迪,重要的不是输赢,而是赛后朱芊曦诚恳的表态

朱芊曦2-4王艺迪,重要的不是输赢,而是赛后朱芊曦诚恳的表态

大嘴说台球
2025-11-02 22:34:13
做梦都没想到,全红婵伤愈复出第一战跳成这样,陈芋汐悄然忍泪

做梦都没想到,全红婵伤愈复出第一战跳成这样,陈芋汐悄然忍泪

杨仔述
2025-11-02 22:34:48
荷甲副班长大力神联赛8-2狂胜对手,单场进球超前10场总和

荷甲副班长大力神联赛8-2狂胜对手,单场进球超前10场总和

懂球帝
2025-11-02 23:00:15
台湾国民党郑丽文:两岸若开战,大陆会被拖垮一半,起码要慢30年

台湾国民党郑丽文:两岸若开战,大陆会被拖垮一半,起码要慢30年

文史旺旺旺
2025-07-10 20:57:08
侯友宜、卢秀燕缺席就职会,是危机信号,郑丽文第一个大考不远了

侯友宜、卢秀燕缺席就职会,是危机信号,郑丽文第一个大考不远了

领悟看世界
2025-11-03 02:11:55
李嘉诚曹德旺可能说对了!2025年不买房,5年后会庆幸还是后悔?

李嘉诚曹德旺可能说对了!2025年不买房,5年后会庆幸还是后悔?

建筑师杂志
2025-11-02 13:05:37
俄外交部抗议日本举行军事演习

俄外交部抗议日本举行军事演习

环球网资讯
2025-11-01 06:31:54
比杨瀚森还惨!余嘉豪留洋首次替补首次0分后 被召回国打全运会

比杨瀚森还惨!余嘉豪留洋首次替补首次0分后 被召回国打全运会

醉卧浮生
2025-11-02 17:50:44
医院抓小三后续:男子年入百万,单位电话被打爆,原配身份有来头

医院抓小三后续:男子年入百万,单位电话被打爆,原配身份有来头

鋭娱之乐
2025-11-02 08:22:31
重磅!天津将新增一所重点大学!地址就在···

重磅!天津将新增一所重点大学!地址就在···

全接触狐狐
2025-11-02 20:35:21
特朗普的缓兵之计,表面对华妥协,实际上想赶紧突破自身稀土困境

特朗普的缓兵之计,表面对华妥协,实际上想赶紧突破自身稀土困境

艾米手工作品
2025-11-03 01:58:29
詹姆斯未受伤真相曝光!湖人开出“乞丐合同”,惹怒詹皇或离队

詹姆斯未受伤真相曝光!湖人开出“乞丐合同”,惹怒詹皇或离队

番茄体坛
2025-11-02 21:29:12
局面已远非美国可控:大陆话音刚落,台湾出现75名德高望重的勇士

局面已远非美国可控:大陆话音刚落,台湾出现75名德高望重的勇士

来科点谱
2025-11-02 09:21:45
中国近视防控火遍全球!3大绝招让近视率暴跌52%,WHO纳入指南

中国近视防控火遍全球!3大绝招让近视率暴跌52%,WHO纳入指南

孟大夫之家1
2025-10-30 18:59:06
什么时间吃苹果最好?医生提醒:最好这3个时间段吃,早知早受益

什么时间吃苹果最好?医生提醒:最好这3个时间段吃,早知早受益

健身狂人
2025-11-02 12:31:44
我突然明白了,王艺迪虽然是个女孩子,球迷为啥叫她“迪哥”了?

我突然明白了,王艺迪虽然是个女孩子,球迷为啥叫她“迪哥”了?

鸿印百合
2025-11-02 09:08:34
李永波国际羽毛球运动中心正式落地沈抚示范区

李永波国际羽毛球运动中心正式落地沈抚示范区

小样杂谈
2025-11-02 20:06:40
2选1!中超保级形势:海牛末轮打平即上岸,若输球梅州不赢也无忧

2选1!中超保级形势:海牛末轮打平即上岸,若输球梅州不赢也无忧

我爱英超
2025-11-02 17:27:27
刘德华饭局的应酬照流出,满脸的无奈和不情愿!

刘德华饭局的应酬照流出,满脸的无奈和不情愿!

阿废冷眼观察所
2025-10-08 16:26:37
2025-11-03 03:40:49
听哲学 incentive-icons
听哲学
发布哲学相关干货
4169文章数 721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陈丹青 无论画风与文风,都具有一种优雅而朴素,睿智而率真的气质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艺术
教育
亲子
数码
军事航空

艺术要闻

陈丹青 无论画风与文风,都具有一种优雅而朴素,睿智而率真的气质

教育要闻

学龄前的孩子真的不要教,榜样的力量

亲子要闻

我发现一个带娃永远不生气的理论

数码要闻

麒麟9030处理器突然曝光:1+4+4六核狂飙,可惜工艺不详!

军事要闻

俄在日本海演习击沉假想敌潜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