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在军贸交易中,印度的装备采购决策一直都来都让人出人意料,就像2024年的一次大采购。
他们在在距离上一批36架阵风战机交付仅四个月的时候,新德里便抛出规模更庞大的采购计划。
拟以226亿美元总价引进114架阵风战机,这一数字不仅创下法国达索公司单笔军售纪录,更将这款欧洲战机的单价锁定在1.98亿美元的高位。
![]()
从装备性价比维度考量,1.98亿美元的单价相当于3架中国歼-10C战机的造价。
在现代空战理念愈发强调“体系对抗”与“成本控制”的当下,印度为何执意选择单价远超同代机型的阵风?
印度此次重启的114架阵风采购计划,本质上是2012年启动的“中型多用途战斗机”(MMRFA)项目的延续与修正。
![]()
2012年,印度空军为替换老化的米格-21、幻影2000机群,启动MMRFA竞标,吸引了美国F-16、俄罗斯米格-35、欧洲台风、法国阵风等多款机型参与。
按照最初规划,印度计划采购126架战机,其中18架由法国达索公司原厂生产,剩余108架授权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本土组装,以此实现“引进技术+提升本土军工能力”的双重目标。
然而,这场旨在追求“性价比最优”的竞标,却因印度国防采购的决定屡屡受挫。
![]()
2014年,达索公司虽以技术优势中标,但后续谈判很快陷入僵局,印度要求法国对本土组装的108架战机承担全额质保责任,而达索公司以“HAL生产工艺不达标、无法保证战机性能稳定性”为由坚决拒绝。
双方在质保条款、技术转移深度、成本分摊等问题上僵持近6年,直至2016年莫迪政府上台后,才以“打破僵局”为名调整方案,将采购量从126架缩减至36架,且全部由达索原厂生产,这一妥协虽让项目得以推进,却也为后续的争议埋下伏笔。
如今重启的114架采购计划(被外界称为MMRFA2.0),表面上是印度空军为填补战机数量缺口,实则是对当年本土化方案失败的“补救性尝试”。
![]()
阵风战机生产线直接关联法国本土6000个工作岗位,间接带动航空产业链超3万个就业机会。
在法国经济面临增长压力的背景下,印度的大额订单不仅能为达索公司注入资金,更能成为法国政府推动就业的重要筹码,这种“经济捆绑效应”,在谈判桌上远比战机性能参数更具说服力。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在此次采购论证过程中,印度军方刻意回避了对同代机型的实战效能对比。
![]()
印度空军内部曾提交过一份关于现代中型战机作战效能的评估,其中提到歼-10C在电子对抗、多任务执行效率、维护成本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但这份报告最终未被纳入采购决策参考。
相反,印方谈判团队反复强调阵风战机在利比亚、叙利亚冲突中的纸面表现,以及搭载的RBE2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达200公里等参数,这种选择性忽视。
若将印度的阵风采购计划置于全球军贸市场的横向对比中,其荒诞性将更为凸显。
![]()
从同代中型战机来看,除歼-10C外,美国F-16VBlock70单价约8000万美元,瑞典“鹰狮”E型全套配置价格约9000万美元,即便是与阵风同属欧洲阵营的“台风”战机,单价也仅1.2亿美元左右。
而印度采购的阵风战机,不仅单价接近2亿美元,且后续维护成本同样高昂,根据2016年36架阵风采购协议,印度为10年维护服务额外支付了78亿美元,相当于每架战机每年维护费用超2200万美元。
这种“高价采购”的决策逻辑,在当代军贸史上堪称罕见,若用生活化的比喻类比,恰似明知某款手机续航差、信号弱,却因品牌溢价执意一次性采购百万台。
![]()
法国达索公司显然深谙印度的需求痛点,其在谈判中并未过度强调战机性能,而是将重点放在战略协作与技术回馈上。
这次114架阵风采购时,法国承诺向HAL转让部分RBE2雷达的组装技术,协助印度建立战机复合材料维修中心,并为印度空军提供500名飞行员的专项培训,这些看似利好印度本土军工的条款,实则暗藏玄机。
以雷达技术转让为例,达索公司仅同意转让雷达组件的组装工艺,而非核心的信号处理算法与芯片制造技术,这意味着印度即便能组装雷达,也无法自主升级或改进性能,未来仍需依赖法国提供技术支持。
![]()
这种有限度技术转移,本质上是法国维持长期合作的策略,既满足印度提升本土能力的政治诉求,又确保自身在后续维护、升级中持续获利。
从地缘政治视角来看,印度的高价采购也带有明显的平衡战略意图。
近年来,印度在军事合作上采取多元化布局,只不过这种将军事装备政治化的做法,往往会忽视装备本身的作战效能,以现代空战的核心需求来看,战机的体系融入能力远比单一性能参数更重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