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底自有涌泉生命源!济公活佛:每日按三分,浊气下行清气上升通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资料来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黄帝内经》《难经》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纯属虚构,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说起济公,世人都知道他是个疯疯癫癫的和尚,破帽破扇破鞋,手持破扇,嗜酒食肉,游戏人间。可很少有人知道,这位看似疯癫的活佛,却精通医道,对人体经络穴位了如指掌。他留下的养生口诀,至今仍在民间流传。

济公俗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得道高僧。他十八岁在杭州灵隐寺出家,后来住持净慈寺。史书记载,济公"好饮酒食肉,举止如狂",看似不守戒律,实则"佛心内蕴,神通莫测"。他治病救人无数,却从不收取分文。

济公常说一句话:"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真正的医者,不只是治病,更要教人养生之道。在他众多的养生法门中,有一个最简单却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按揉脚底的涌泉穴。

为什么济公如此看重这个穴位?为什么每天只需按揉三分钟,就能让浊气下行、清气上升?这小小的穴位,又藏着怎样的生命玄机?



要说济公与涌泉穴的渊源,得从他在灵隐寺修行时说起。

那时候,灵隐寺有位老僧,法号慧远。慧远师父已经八十多岁,身体硬朗,耳聪目明,步履轻健如年轻人。其他僧人都很好奇,请教他的养生之道。慧远笑着说:"贫僧每日清晨,必按脚底涌泉穴三百下,数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

年轻的李修缘听了,心中不解。涌泉穴他知道,是足少阴肾经的第一个穴位,位于脚底前三分之一凹陷处。可是,按揉一个穴位,怎么会有如此功效?

慧远看出他的疑惑,说:"修缘,你可知人身小天地?《黄帝内经》说:'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人体与天地相应,脚接地气,头承天气。脚底涌泉,正是肾经起始,肾藏精,精生髓,髓通脑。这一穴,关乎人的根本。"

修缘若有所悟,从此每日按揉涌泉。起初并无特别感觉,只觉得脚底发热。坚持了三个月,有一天清晨打坐,突然觉得一股热流从脚底涌起,沿着小腿内侧上行,直冲丹田。那一刻,他明白了慧远师父说的"涌泉"二字的真意——这个穴位,真的能让生命之泉涌动。

后来,修缘游历四方,见识越来越广。他不光学习佛法,还向各方高人学习医术。有一次,他遇到一位道士,在华山修炼多年。这位道士告诉他:"我们道家修行,讲究精气神三宝。精在下,气在中,神在上。修炼之道,先固其精,精足则气旺,气旺则神凝。如何固精?关键在于肾。肾在人体属水,主藏精。涌泉穴是肾经起点,按之则肾水充盈,肾水上济于心火,心肾相交,这才是长生之道。"

修缘听了,恍然大悟。原来佛道虽然道路不同,在养生之道上却是相通的。佛家讲"四大调和",道家讲"精气神三宝",医家讲"阴阳平衡",说的其实是同一个道理——让身体回到天然和谐的状态。

修缘出家后,法号道济。他行走江湖,见过太多疾病痛苦。当时南宋朝廷腐败,百姓生活艰苦,很多人积劳成疾。道济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有一年,杭州城里流行瘟疫。富人还能请医生吃药,穷人只能在家等死。道济听说后,每天背着一个布袋,在城里走街串巷。他不像其他和尚那样念经超度,而是挨家挨户看望病人,教给他们简单的养生方法。

有一户人家,男主人染了瘟疫,高烧不退,浑身无力。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更不要说请医生买药了。道济来到这家,看了看病人的气色,又摸了摸脉象,说:"你这是正气不足,邪气乘虚而入。不过不要紧,我教你一个法子。"

道济让病人的妻子打来温水,把病人的双脚泡在温水里。然后,他用拇指按在病人脚底的涌泉穴上,用力按揉。起初,病人没什么反应。过了一会儿,病人突然打了个喷嚏,接着开始出汗。道济继续按揉,病人出的汗越来越多,脸色渐渐红润起来。

按了约莫一刻钟,道济停下手,对病人的妻子说:"从今天起,每天早晚给他按这个地方,每次按三百下。同时,用热水泡脚,让他多喝水,多休息。三天之内,病就好了。"

妻子半信半疑,但还是照做了。果然,三天之后,病人退了烧,能下床走动了。这家人千恩万谢,道济摆摆手:"不用谢我,是你们自己的身体治好了病。我只是教你们激发身体的自愈能力罢了。"

消息传开,很多人来找道济看病。道济来者不拒,但他从不直接给人治病,而是教给他们方法,让他们自己调养。他常说的一句话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教给你们方法,你们学会了,不但能治自己的病,还能帮助家人。"



道济教的方法很简单,核心就是按揉涌泉穴。他说:"人身上有三百多个穴位,普通人记不住,也不会按。但是涌泉穴好找,就在脚底,卷起脚趾就能看到凹陷的地方。每天早晚各按三百下,或者按三分钟,坚持下去,百病不生。"

有人问:"济公,为什么按这个穴位就能治病?"

道济笑着说:"《黄帝内经》讲:'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是人的先天之本,藏精之所。精足则气足,气足则神旺。涌泉穴是肾经的源头,就像水井的井口。你天天按揉它,就像疏通井口,让井水源源不断涌出来。井水充足了,整个庄稼地就有水浇了,庄稼自然长得好。"

又有人问:"那为什么要说浊气下行、清气上升?"

道济说:"人体的气机运行,本来就是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清气是精微之气,从脾胃运化而来,上行滋养脏腑和头脑。浊气是代谢废物,应该下行,通过大小便排出体外。可是现在的人,思虑过多,饮食不节,作息不规律,导致气机逆乱——该往上的不往上,该往下的不往下。"

"你看现在的人,多少人头晕脑胀,却又脚底冰凉?这就是上热下寒,清浊不分。涌泉穴在脚底,属下焦,主降。你按揉它,就是在引导浊气下行。浊气下去了,清气自然上来。这就像疏通河道,把淤泥清走,活水自然流动。"

道济的这番话,说得深入浅出。百姓听了,恍然大悟。很多人开始照着他说的做,每天按揉涌泉穴。过了一段时间,真的觉得身体轻松了,睡眠好了,精神也足了。

道济在杭州住了几十年,治病救人无数。他有个习惯,每次给人看病,都要看看对方的脚。有人不解,问他:"济公,看病不是应该看脸色、摸脉象吗?你怎么总看脚?"

道济说:"脚是人的根基。树有根,水有源,人有脚。脚底发凉的人,身体根基不稳,容易生病。脚底温热的人,气血充足,精神旺盛。我看一个人的脚,就能知道他的身体状况。"

他又说:"你们知道为什么古人说'寒从脚起'吗?脚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最差,最容易受寒。脚一旦受寒,寒气就会沿着经络上行,侵入内脏。肾在人体五行属水,最怕寒。脚寒则肾寒,肾寒则精不足,精不足则百病丛生。"

有个富商,年纪不到五十,却已经腰膝酸软,精神萎靡,晚上睡不着觉,白天没精神。找了很多名医,吃了很多贵药,都不见效。听说济公医术高明,专程来求医。

道济看了看他的脸色,又摸了摸他的脚,说:"你这是肾精亏虚,虚火上浮。简单说,就是下面空了,上面虚火飘着。白天头昏脑胀,晚上心烦意乱,睡不着觉。"

富商连连点头:"济公说得对!我就是这个症状。您能不能给我开个方子?"

道济摆摆手:"不用开方子。你回家,每天早晚用热水泡脚,水要没过脚踝。泡完之后,按揉涌泉穴,每次三百下。白天少思虑,晚上早睡觉。一个月之后,你再来找我。"

富商半信半疑,心想我花了那么多钱都治不好,你让我按脚就能好?但他还是照着做了。一个月后,他又来找道济,这次是来道谢的。他说:"济公,真是神了!我照着您说的做了一个月,现在腰也不酸了,腿也有劲了,睡眠也好了,整个人精神焕发!"

道济笑着说:"这不是我治好了你,是你自己治好了你。我只是告诉你方法,你按照方法做,身体自然恢复。人体本来就有自愈能力,只是被你长期的不良习惯压制了。你通过按揉涌泉,重新激活了这种能力。"

富商问:"济公,这涌泉穴为什么有如此神效?"

道济说:"涌泉穴,顾名思义,泉水涌动之处。《黄帝内经》说:'肾出于涌泉。'肾气就是从这里开始运行的。你想,泉水从地下涌出,滋润万物。人的肾气也是这样,从脚底涌起,滋养全身。"



富商听了,又问:"那为什么每天只需按三分钟?是不是按得越多越好?"

道济摇摇头,说:"过犹不及。三分钟恰到好处。为什么是三分钟?这里面大有讲究。"他顿了顿,看着富商,缓缓说道:"这个时间的选择,暗合天地运行之理,也契合人体气血流注的规律。"

富商追问:"什么规律?"

道济微微一笑:"这就要说到浊气下行、清气上升的根本原理了。很多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实......"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