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K签证真相:门槛高、监管严,中国引进外国人才比例远低他国

0
分享至



作者 | 燕赤侠

最近网上都在疯传,将于10月1日放开的k签证,会导致印度人涌入中国,抢夺大家的饭碗。

很多不明所以的群众,被让网上的节奏一带,立马睡不着觉了。毕竟现在内卷这么严重,怎么还放外国人进来?

那么,这个被热议的k签证真的如传言所说,会让大家的饭碗被抢外国人抢了?

这里直接回答——不会,大家把心放肚里吧。

其实大家的担心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涉及到就业市场、人才竞争这些与老百姓切身相关的大事。

有人担心"阿三哥要来抢饭碗",也有人嘀咕"别成了收留外国失业者的慈善项目"。但如果我们把这件事掰开揉碎来看,就会发现很多担忧可能有些多虑了。

这个专门发给外国青年科技人才的k签证,本质上是中国在全球人才争夺战中打出的一张新牌。要知道,现在全世界都在抢人才,特别是STEM领域(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年轻才俊。

美国有H-1B签证,德国有蓝卡制度,连隔壁的日本都在放宽技术人才入境限制。中国这时候推出K签证,不是突发奇想一拍脑门决定的,而是酝酿已久,顺应国际趋势的必然选择。

先说大家最关心的门槛问题,K签证看着条件宽松,只要学士学位以上,但细看就会发现门槛其实不低。

首先专业限定在STEM领域,这就刷掉一大批人;其次要求毕业院校得是"境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这个"知名"二字就有讲究了。根据教育部的数据,2024年中国认可的境外高校名单只有约1500所,占全球高校总数的不到5%,这招就把野鸡大学的毕业生筛得干干净净。

印度理工学院虽然在本国顶尖,但除了孟买分校等少数几所,大多数并不在中国认可的"知名高校"之列。所以担心印度年轻人一窝蜂涌来的朋友可以放心,真正符合条件的人远比想象中少。真要是有从麻省理工毕业、在硅谷练过手的印度精英,这种人才咱们不该抢吗?



另一个关键点是,K签证和普通工作签证有本质区别。

按照外交部公布的实施细则,K签证持有人可以从事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活动,也可以创业或进行商务考察,但并不能直接进入就业市场抢饭碗。

有些人总担心"低端人口"混进来,这纯属多虑。中国现有签证体系里,工作签证(Z字)必须要有用人单位担保,旅游签证(L字)不准打工,非法就业抓到就遣返。

新出的K签证虽然不要雇主邀请,但明确规定只能从事"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交流",想端盘子都没门。

再说实际待遇,持K签证可没法直接拿中国绿卡,比美国的H-1B签证苛刻得多。H-1B要求必须有美国雇主担保,本质上就是工作签证;而中国的K签证更接近"人才交流签证"的定位。

这种设计既给了人才流动空间,又不会对本地就业造成冲击。

说到就业影响,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24年外国人在华就业总数约95万,占全国就业人口比例不到0.12%。

这个比例是什么概念?德国的外籍就业比例是6.2%,美国是17%,就连以保守著称的日本也达到了2.3%。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国人才比例却低得可怜。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在华就业的外国人中,超过60%集中在教育行业(主要是外语教师),真正在科技企业的少之又少。

上海社科院去年发布的《国际人才流动报告》显示,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外籍研发人员占比平均不足3%,远低于硅谷企业30%-50%的水平。

这种情况下,与其担心K签证会挤占就业市场,不如担心中国吸收外国人才过少。



有人可能会说:现在国内大学生就业压力这么大,为什么还要引进外国人?

这里有个认知误区需要澄清,高端人才市场和我们常说的"就业难"根本不在一个赛道。中国缺的不是普通劳动力,而是顶尖的创新人才。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也多次提到,华为的外籍专家太少是制约创新的瓶颈。

以芯片行业为例,国内相关专业毕业生每年超过20万,但能达到国际顶尖水平的凤毛麟角。引进这类人才不是抢饭碗,而是创造新饭碗。一个顶尖专家往往能带动整个团队升级,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再看看入境人数的真实数据,虽然中国总入境人次很高,但2024年真正持护照入境的外国人只有2694万,比日本还少近1000万,

更别说和美国每年8000万级别的国际游客比了。考虑到中国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人口是日本的11倍,这个数字实在不算多。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入境者中超过70%是短期商务或旅游签证,真正长期居留的少之又少。

要说外国人挤占就业市场?现在全中国常住老外加起来还不到百万,相当于每1400人里才有1个外国人,这比例在东京是1/30,在新加坡更是高达1/3。

所以说中国的"外国人太多",实在是个巨大的误解。

当然,任何政策都可能存在执行层面的风险。网上流传的那些"印度IT民工冒充专家"的段子,确实反映了部分人的担忧。但有几个关键保障被忽视了:

首先,K签证审核权在驻外使领馆,这些机构对当地教育体系、企业资质的了解远超普通网友;

其次,政策明确规定了后续监管措施。持K签证入境后需在30天内向公安机关登记,变更居留事由必须重新申请;

更重要的是,签证政策不是铁板一块,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



从更大的视野看,K签证是中国制度型开放的一环。所谓制度型开放,就是通过规则、标准等"软基建"来提升国际竞争力。这几年中国在自贸试验区试行的一系列政策,比如缩短外国人工作许可审批时间、试点技术移民积分制等,都在为更大范围的开放积累经验。

K签证看似只是一个签证类别调整,背后反映的是中国参与全球人才治理的思维转变。这种转变的核心,是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布局,在全球人才流动中争取更大话语权。

说到国际比较,不得不提中美两国人才政策的差异。

美国的H-1B签证制度近年来饱受诟病,抽签决定命运的方式充满随机性,每年8.5万的名额限制让很多企业苦不堪言。更严重的是,获得H-1B后绿卡排期可能长达十年,这种不确定性导致大量人才最终选择离开。

反观中国的K签证,不设总量限制,不绑定特定雇主,灵活性明显更高。虽然现阶段中国的整体吸引力还不如美国,但这种差异化竞争策略正在见效。2024年选择来华发展的美国STEM专业毕业生同比增长了40%,其中不少人是被中国新兴科技企业的创新氛围所吸引。

展望未来,K签证可能只是中国人才政策改革的起点。当然,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如何平衡开放与安全、如何处理文化差异引发的社会摩擦、如何避免"重引进轻使用"的误区,都是需要持续探索的问题。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全球化退潮的逆流中,中国选择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人才,这份定力与远见值得点赞。



最后说回普通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K签证对我们有什么好处?直接效应可能不明显,但间接影响深远。

更多国际人才带来更多创新想法,可能催生新的产业和就业机会;跨国团队的协作能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最终惠及所有员工。

说到底,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流动就像血液循环——流动越畅通,机体越健康。

当虹吸效应开始显现,今天的争议或许就像当年加入WTO时的担忧,终将随着时间烟消云散。

中国主动打开这扇新窗口,展现的不仅是政策智慧,更是一个文明古国面向未来的自信与胸怀。

老话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像当年的大唐盛世,最吸引人的就是那份开放包容,广纳四海的自信。

什么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要找回的就是我们当初的那份自信。

老祖宗尚且有如此胸怀,我们又何必背着包袱,故步自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赵少康急了!大陆一记重拳挥向沈伯洋,他为啥第一个跳出来?

赵少康急了!大陆一记重拳挥向沈伯洋,他为啥第一个跳出来?

观星赏月
2025-11-03 03:17:09
去上海才知道,今年外套流行“短一截”,备齐这3款,高级又时髦

去上海才知道,今年外套流行“短一截”,备齐这3款,高级又时髦

小陈聊搭配
2025-11-02 19:02:38
事业编与公务员有什么区别?主要是以下四点!

事业编与公务员有什么区别?主要是以下四点!

深度报
2025-11-02 20:56:18
深圳市教育局:系谣言!

深圳市教育局:系谣言!

极目新闻
2025-11-02 16:30:20
丰田双擎真的省心省油?老车主5万公里吐槽:6个硬伤忍不了

丰田双擎真的省心省油?老车主5万公里吐槽:6个硬伤忍不了

侃故事的阿庆
2025-11-02 07:46:47
“苏超”夺冠后,泰州市官宣→

“苏超”夺冠后,泰州市官宣→

极目新闻
2025-11-02 18:48:31
国家能源局:低谷充电高峰卖电,“零成本负成本”养车成可能

国家能源局:低谷充电高峰卖电,“零成本负成本”养车成可能

南方都市报
2025-10-31 17:47:31
李亚栋院士:要整体降低高考难度,尤其是降低数学与物理的难度

李亚栋院士:要整体降低高考难度,尤其是降低数学与物理的难度

化学人生
2025-10-31 21:20:19
加纳乔被换下后显不满,球迷批:别以为踢90分钟是理所当然

加纳乔被换下后显不满,球迷批:别以为踢90分钟是理所当然

雷速体育
2025-11-02 12:47:25
刘亦菲哪用靠滤镜啊,人家靠的是睡觉;

刘亦菲哪用靠滤镜啊,人家靠的是睡觉;

小光侃娱乐
2025-11-03 06:00:03
王家卫秦雯录音风波升级,引出陈年大瓜,王家卫剧组集体嫖娼被抓

王家卫秦雯录音风波升级,引出陈年大瓜,王家卫剧组集体嫖娼被抓

花哥扒娱乐
2025-11-02 21:01:20
国补确认恢复继续!国补政策11月1日最新消息:新一轮第四批690亿已发放,国补资格领取操作教程,官方回应国补截止到年底结束

国补确认恢复继续!国补政策11月1日最新消息:新一轮第四批690亿已发放,国补资格领取操作教程,官方回应国补截止到年底结束

开封网
2025-11-02 20:52:43
“苏超”冠军的牌面,泰州市委书记和市长更衣室祝贺泰州夺冠

“苏超”冠军的牌面,泰州市委书记和市长更衣室祝贺泰州夺冠

懂球帝
2025-11-02 14:13:07
安德鲁,劣质基因隔代遗传的接盘侠

安德鲁,劣质基因隔代遗传的接盘侠

石辰搞笑日常
2025-11-02 03:56:42
章泽天出席活动,披外套气场十足,刘强东给老婆拿咖啡像小助理!

章泽天出席活动,披外套气场十足,刘强东给老婆拿咖啡像小助理!

喜欢历史的阿繁
2025-11-03 03:35:30
被北京日报笑到了!网友也真的很神奇

被北京日报笑到了!网友也真的很神奇

老张侃诗词
2025-11-02 17:50:03
烧成骨架的残骸,开始反噬电车行业,吹牛造成的恶果

烧成骨架的残骸,开始反噬电车行业,吹牛造成的恶果

柏铭锐谈
2025-10-31 16:38:05
带小三产检遇原配后续:正脸曝光很漂亮,男子身份被扒,真不简单

带小三产检遇原配后续:正脸曝光很漂亮,男子身份被扒,真不简单

揽星河的笔记
2025-11-01 18:30:59
腿控必看!10位巅峰「美腿女艺人」大盘点!

腿控必看!10位巅峰「美腿女艺人」大盘点!

素然追光
2025-11-03 03:14:58
皮肤干燥多吃它,胶原蛋白是猪蹄的两倍,更容被吸收,解馋两不误

皮肤干燥多吃它,胶原蛋白是猪蹄的两倍,更容被吸收,解馋两不误

阿龙美食记
2025-10-29 14:12:19
2025-11-03 07:15:00
燕梳楼频道 incentive-icons
燕梳楼频道
只为苍生说人话!
7190文章数 4541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教研组管理,没有“奇招”,只有“真招”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旅游
房产
本地
数码
公开课

旅游要闻

这道金黄的绝美秋景里藏着古韵京华

房产要闻

中粮(三亚)国贸中心ITC首期自贸港政策沙龙圆满举行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数码要闻

麒麟9030处理器突然曝光:1+4+4六核狂飙,可惜工艺不详!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