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日本或变成印度人的天下?美国梦被特朗普干碎,印度大军涌向日本

0
分享至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文章观点仅供参考,所涉及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为提高文章流畅性,文章可能存在故事编译,读者请自行辩解!如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

特朗普这一出手,竟然把印度人往日本送,这事放在几年前真没人敢信。可从最新的政令到两国高层的互动,每个细节都实打实,加起来就像一部剧本。

背景冷冰冰的文件,背后却藏着一段段人的命运转折。



首先,时间得捋清。去年底,日本首相石破茂带着一纸协议,和印度那边的莫迪握手言欢——五年内,要实现五十万人的交流,明着写着日本打算引进五万印度理工人才。月光下,两国元首的笑脸还没褪色,另一边美国却冷下了脸。

紧接着,特朗普抬手一挥,一道H-1B签证新规落地。签证费,从原本每年一千五,直接飙到十万。

这速度,让人都还没能反应过来。一夜之间,原本已经拿到offer的印度工程师,算着帐单愁眉苦脸,更有企业老板拍拍桌子,直接断了招国外人的念头。



这一切全是2023年春节前后发生的。不敢编故事,时间线明明白白。先日本、印合作,随后美国加码“签证费”,每一步都像下棋。

先扣死了美国线,印度工程师只能奋力寻找新出口。美国的科技企业本来还试图观望,过了春季,越来越多岗位不再开放给外国申请者。

转头一看,门户大开的变成日本。不仅主动扩大印度留学生名额,还拿出一套又一套奖学金,甚至传出在东京周边修建“外籍人才社区”的风声。配套服务,可不止搬家和安顿。日方更像是在学着美国的旧方案,但又试图补齐“社会融合”短板。

老一代日企老板对此有点犹豫,可日本高层没得选。生育率年年新低,劳动力短缺逼得他们算得明明白白:到2030年缺口可能达到600万,尤其是搞IT的,眼下招不上年轻人。



实际情况更有一层微妙。印度,全球IT外包顶流,每年产出大批工程师。这群人早就有移民的传统,在国内拎包就能走,去了别的国家也往往一呼百应,形成自己的社区。

这一招在加拿大早就见过成效——多伦多,你晚上随便进一个便利店,听到印度口音的几率不比听英语低。成群结队,一家老小。他们不仅找工作,还能迅速建立寺庙、文化生活圈,最后在学校、社区里站稳脚跟。

这下好了,美国大门一加价,通往美国的“科技教育上升通道”就只剩日本这个出口。按日本的规矩,一次性引进五万技术人才,已经破了本国几十年来的人口和文化防线,别以为这是小事!

上一轮搞“大规模技术引进”的,还得追溯到上世纪60、70年代,那时候日本靠从欧美引进新技术,成就制造业神话。现在,他们居然得靠外来人口填补核心产业——说句不好听的,这比替换发动机还刺激。



印度人也没把自己当外人,按套路是“先个人,后家庭”,先让高技能人才进来,随后动用“家庭团聚”机制。电梯里嗅到的咖喱味,从一家扩成一片街区可能就是几年的功夫。好家伙,加拿大的“印拿大”局面能不能在日本复刻,没人敢轻易打包票。

说到这儿,有必要扯个老故事。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废除了《谷物法》,德国农民被挤到绝路。美国西部开发,正好急缺人手。一头关门,一头张开双臂。

于是你会发现,大批德国技术农民渡海涌向美国,那场人口和产业的转移,直接影响了美德两国几十年乃至一个世纪后的创新力版图。今天美国砍签证,日本敞开胸怀,背后的政策脉搏几乎如出一辙。



但日本不是高枕无忧。和欧美移民国家不同,日本向来戒备外来文化,本土社区讲究“边界感”——你进了门能不能安身立命,是整个社会的试金石。上一代中国劳工到日打工,仍然以“外人”自居,印度人要想翻篇,难度不小。

日本政府嘴上说着要振兴经济、转型升级,其实心里打得是“双重算盘”。一方面,极度渴望数字经济人才补位,怕落后亚洲甚至全球。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家社会秩序、传统文化被外来社群冲击,日常生活、教育体系都面临重塑压力。

近来的日本,抗议声四处飘。老百姓走上街头,举着牌子写的都是“要安全、要传统、反对印度移民”。民意咬得狠,可日本政府淡定回答,“为了振兴经济,我们没得选”

挺矛盾的,底层逻辑其实很简单!日本要保住经济命脉,可劳动力真空越来越明显。你不让外来高技能进来,就是被迫认输。这就像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把玻璃工匠锁在岛上不让外流,结果法国和英国重金“撬人”,技术还是流了出去。



所以,你看这世界,国家之间的人才争夺战,是几百年都没断过的套路。经济政策、签证壁垒,无非是现代版的围墙和大门。

站在今天,如果日本这次真撑不住社会融合、组织变革那些难题,那批印度人可能一举成为岛国内部新的权力阶层。过去日本人引以为荣的“技术净土”正在一场全球化与现实妥协之间的漩涡里消融。

回头想想,谁能想到美国“关门狠招”最先收获实利的,居然是日本。而往后五年、十年,富士山下会不会真的开起一条“印度大街”?花火大会上,混着咖喱和章鱼烧的味道会不会成就新的文化风景?答案没人能拍胸脯保证。



凡是赌上制度与文化底色的国家实验,永远不会只有赢家。日本算盘打得响,可这场全球科技人才长跑,最后的坐标、赢家牌匾会写在哪个亚洲国家,谁敢断言?

留给日本人的,不是选择题,而是长久的答卷——能不能吃下这口全球化硬菜,恐怕要等天亮之后才知道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欧阳娜娜年纪轻轻身材已封神,好身材呼之欲出?

欧阳娜娜年纪轻轻身材已封神,好身材呼之欲出?

娱乐领航家
2025-11-01 23:00:02
道光年间的中国官场有多腐败?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道光年间的中国官场有多腐败?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马蹄烫嘴说美食
2025-11-02 11:11:26
妹子“把胸放桌上休息”被拍走红!女菩萨们不服发照片PK:最后这波赢麻了

妹子“把胸放桌上休息”被拍走红!女菩萨们不服发照片PK:最后这波赢麻了

经典段子
2025-10-11 22:34:42
君合律师停车场被抓包!出轨乘务长致怀孕,反怼原配引全网怒议

君合律师停车场被抓包!出轨乘务长致怀孕,反怼原配引全网怒议

行者聊官
2025-11-01 10:45:08
体育为媒 融合加速(潮涌大湾区)

体育为媒 融合加速(潮涌大湾区)

金台资讯
2025-11-02 06:18:04
量子科技站上“十五五”风口:万亿市场开启,核心标的全梳理

量子科技站上“十五五”风口:万亿市场开启,核心标的全梳理

普陀动物世界
2025-11-02 11:49:00
在家突发心梗别乱来!医生教你黄金5分钟自救法,关键能保命

在家突发心梗别乱来!医生教你黄金5分钟自救法,关键能保命

袁医生课堂
2025-10-31 18:50:24
不丹为什么不愿意和中国建交?原因非常简单

不丹为什么不愿意和中国建交?原因非常简单

凡人侃史
2025-10-28 09:40:55
61岁水均益首谈离婚,承认重男轻女愧对女儿,感叹女儿嫁得有点差

61岁水均益首谈离婚,承认重男轻女愧对女儿,感叹女儿嫁得有点差

观察鉴娱
2025-10-28 09:17:08
医生聊完都想去看心理医生:有些母亲的杀伤力,远超想象

医生聊完都想去看心理医生:有些母亲的杀伤力,远超想象

柚妈充电屋
2025-11-01 17:59:04
戴旭:中国从来没有单独彻底战胜过日本,未来一战永绝后患

戴旭:中国从来没有单独彻底战胜过日本,未来一战永绝后患

boss外传
2025-11-01 12:00:03
起风了,马英九落泪原因曝光,傅崐萁去意已决,郑丽文面临新考验

起风了,马英九落泪原因曝光,傅崐萁去意已决,郑丽文面临新考验

刘浶开挖机
2025-11-02 11:50:50
巴黎大师赛决赛前瞻:阿利亚西姆与辛纳,一场关于蜕变的巅峰对决

巴黎大师赛决赛前瞻:阿利亚西姆与辛纳,一场关于蜕变的巅峰对决

网球之家
2025-11-02 13:34:11
苑举正怒怼马先生:哭什么哭,没出息!

苑举正怒怼马先生:哭什么哭,没出息!

前沿天地
2025-11-02 12:34:05
苏超落幕,谁是真正大赢家?

苏超落幕,谁是真正大赢家?

吴晓波频道
2025-11-02 08:30:38
人口警报拉响!催生三胎无果后

人口警报拉响!催生三胎无果后

新浪财经
2025-11-01 04:52:07
一个糊弄的世界——特朗普全世界水来的四万亿订单,大概率都会黄

一个糊弄的世界——特朗普全世界水来的四万亿订单,大概率都会黄

超级学爸蛋总
2025-11-01 23:12:55
德媒:埃尔多安与默茨公开发生冲突

德媒:埃尔多安与默茨公开发生冲突

参考消息
2025-10-31 15:21:06
王赐月,入职东南大学

王赐月,入职东南大学

鲁中晨报
2025-11-02 09:59:04
国际空间站7大禁令:禁止发生性关系……最离谱的却是最后一条!

国际空间站7大禁令:禁止发生性关系……最离谱的却是最后一条!

徐德文科学频道
2025-09-25 20:05:13
2025-11-02 14:52:49
牛牛叨史 incentive-icons
牛牛叨史
如果是一滴雨,就倾尽温柔滋润大地!
967文章数 119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媒体:安世中国第3次硬核回击荷兰 已获国家强势撑腰

头条要闻

媒体:安世中国第3次硬核回击荷兰 已获国家强势撑腰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离世的他曾是刘德华张学友御用班底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亲子
手机
本地
数码
公开课

亲子要闻

孕期饮食推荐指南:科学搭配营养,守护母婴健康

手机要闻

售价6000元以上卖的最好的10款手机,小米上榜了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数码要闻

小米 REDMI 产品经理笋寸:RGB 一定是屏幕趋势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