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里巴斯由三十三个珊瑚环礁岛屿组成,总面积极小,平均海拔仅约一米多。海平面年年上升,稍有大潮或风暴就可能淹没低洼岛屿。有科学预测认为,到本世纪中叶,该国若不采取极端措施,部分岛屿可能不再适合居住。公开资料中亦谈到,有岛屿已在2010年完全消失。
在这种存亡危局下,国家需要对外援助与外交支撑。2003年,安诺·汤上台后不久即决定与中国断交,关闭中国驻基里巴斯大使馆。据称其理由是中国在岛上建设的卫星追踪站可能用于监视美国军事动向。断交后,基里巴斯与台湾建交,以换取台湾援助。
![]()
断交后,基里巴斯加深其对台湾及西方国家援助的依赖。但资金极为有限、资源稀缺,使得环境挑战愈显沉重。海水倒灌入地下水层,淡水资源受损;农田咸化,椰树和作物减产,渔业也承压。这些变化不断侵蚀居民生计。
![]()
汤政府对外求援多次受挫。2013年,基里巴斯向新西兰申请开放移民通道以安置部分人口,但遭拒。一个名叫 Ioane Teitiota 的基里巴斯人向新西兰申请气候难民庇护也被法院驳回。西方国家在会场上多表同情,却少有实质援助。
为了未雨绸缪,2014年汤政府出资约 877 万美元从斐济购置约 20 平方公里土地,打算作为将来可能的移民安置地。卖家是英国国教会。虽具象征意义,实用性却极为有限:交通不便、文化脱节、成本高昂。
![]()
2016 年,安诺·汤卸任,新总统塔内希·马茂上台后开始逆转外交路线。2019 年,基里巴斯宣布与台湾断交、转而承认中国,并恢复与中国的大使级关系。此后,中国开始支持基里巴斯基础设施项目,如海堤建设、供水系统改造、渔业技术援助等。
这些援助短期内带来缓冲,但并不等同于彻底改变命运。海平面继续上升,低地洪涝风险未消。当地政府仍需大量资金投入气候适应工程。公开媒体称基里巴斯正朝着“威权主义”方向发展:政府曾暂停上诉法庭法官职务,引发宪政危机质疑。
与此同时,中国与基里巴斯在安全层面也有新动作。2024 年有报道说中国警务人员参与基里巴斯社区治安合作。该模式未公开宣布,但引起区域安全观察者关注。基里巴斯对华外交拉近,也引发西方国家对太平洋岛屿战略影响力的担忧。
![]()
基里巴斯的命运被推进了一个外交拉锯战中。在中美、大国战略角力区,它既是地缘棋子,也是真正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国家。外交政策的“下注”关系到其获取外援、维护主权与内部稳定的空间。断交、转向、再靠近,中国都是关键变量。
基里巴斯的经验说明:小国面对气候危机不仅要争取援助,还要在外交选择中权衡长远互信。不易轻易站队,否则可能在求助时被“冷落”。当前,基里巴斯还未走到无路可退的位置,但其未来生存仍然极度脆弱。若大国博弈趋势强烈、小国自主性继续被压缩,其文化、主权与人民迁徙都可能面临重大抉择。面临海水吞噬的威胁,基里巴斯能否找到真正可靠的靠山,是其生死抉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