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资料来源:《淮南子·览冥训》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上古神话中,女娲娘娘造人补天,功德无量。
《淮南子·览冥训》记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这段文字记述了女娲娘娘拯救苍生的伟业。
可是,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是:自从补天之后。
女娲娘娘便极少在人间现身,甚至在许多重大事件中都不见其踪影。
三皇五帝更替、大禹治水、商周鼎革,这些关乎人族存亡的大事,女娲娘娘为何袖手旁观?
难道她真的不再关心人族了吗?
![]()
更奇怪的是,虽然女娲娘娘不常现身,可人族的每一次危机,似乎都能在关键时刻化解。每当天灾降临,总有奇迹发生;每当妖魔作乱,总有高人出手。这一切,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山海经》《封神演义》等典籍中,隐藏着关于女娲娘娘的更多秘密。那场惊天动地的补天之战,她不仅修复了苍天,更在天地之间布下了一盘纵横万古的大棋。而那些后手,至今仍在默默守护着人族,影响着人间的命运走向。
话说天地初开,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天地虽成,却并不完善。天地之间一片混沌,没有生灵,没有秩序。诸神各据一方,互不统属。
女娲娘娘本是先天圣人,修为通天,居于娲皇宫中清修。有一日,她游历四方,见天地虽广,却空无一物,不免有些寂寥。她心生一念:何不造些生灵,让这天地热闹起来?
于是,女娲娘娘来到一处河边,捧起黄土,掺入甘泉,捏成了一个小人的形状。说也奇怪,那泥人刚一落地,立刻活了过来,又蹦又跳,口中喊着"娘娘"。女娲娘娘见了,心中欢喜,又捏了许多。
。可一个一个捏实在太慢,女娲娘娘便取来一根藤条,沾了泥浆,向地上一挥洒,那些泥点落地后全都化成了人。。就这样,人族诞生了。
女娲娘娘看着自己创造的人族,心中充满了慈爱。她教会人族生火取暖,教会他们搭建房屋,教会他们种植五谷。人族在女娲娘娘的庇护下,逐渐繁衍生息,遍布大地。
人族把女娲娘娘当作母亲一般敬仰,建庙供奉,日夜祭拜。女娲娘娘也常常降临人间,查看人族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那时的人间,一片祥和。
可好景不长。上古时期,有两位大神——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因为一些争执大打出手。共工不敌祝融,一怒之下,一头撞向不周山。
这不周山可不是普通的山,它是撑天的柱子,连接着天地。共工这一撞,不周山轰然倒塌,天穹立时裂开一道巨大的口子。
天塌了!
顷刻间,天河之水从裂口倾泻而下,洪水滔天,淹没了无数生灵。天火从裂口中喷涌而出,烧毁了无数森林和村庄。大地也跟着震动,山崩地裂,裂开了无数深渊。
最可怕的是,天地的平衡被打破了。阴阳失调,四季错乱,妖魔鬼怪趁机作乱。猛兽成群结队袭击人类,毒虫漫山遍野,人族濒临灭绝。
女娲娘娘在娲皇宫中感应到人间的惨状,立刻驾云而来。她看到自己辛苦创造的人族正在遭受灭顶之灾,心如刀绞。可她并没有慌乱,而是快速思考着对策。
"要补天,必须炼制五色石。"女娲娘娘喃喃自语。
她飞遍五湖四海,寻找各种灵石。从东海之滨寻来青石,从南方火山取来赤石,从西域昆仑挖来白石,从北方冰原找来黑石,从中原大地采来黄石。这五色石分别代表着金木水火土五行,是补天的最佳材料。
女娲娘娘寻了一处山谷,搭起炉灶,用三昧真火炼化五色石。她日夜守在炉边,一刻不停地调控火候。整整九九八十一天,五色石终于炼成了。
只见那些五色石化作晶莹剔透的液体,散发着五彩光芒。女娲娘娘将这些炼好的五色石液聚集起来,腾空而起,飞到天穹的裂口处。
她手掐法诀,口诵真言,将五色石液一点点填补到裂口上。那石液遇到天穹的罡风,立刻凝固,变得比金刚还要坚硬。女娲娘娘不分昼夜地修补着,终于将天穹的裂口全部补好。
可是,不周山已经倒塌,天穹失去了支撑,依然摇摇欲坠。女娲娘娘四处寻找支撑的材料,最后她想到了东海的神鳌。
神鳌是上古巨兽,四足粗壮无比,力大无穷。女娲娘娘来到东海,向神鳌说明了情况。神鳌听说是为了拯救苍生,慨然应允。女娲娘娘含泪斩下神鳌的四足,将它们立在大地的四极,重新撑起了天穹。
![]()
天补好了,可女娲娘娘却没有立即离开。她站在云端,俯瞰着大地,眼中闪过一丝深思。
"这次是共工撞山导致天塌,下次呢?下下次呢?"女娲娘娘喃喃自语,"我不可能永远守在这里。人族要真正安全,必须有长久之计。"
她想起了一些事情。在炼制五色石的时候,她炼制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可补天只用了三万六千块。还有五百块剩余的五色石,该如何处置?
女娲娘娘灵机一动,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她将那五百块五色石重新炼化,赋予它们不同的使命。有的化作山川河流,镇守要冲;有的化作灵兽神禽,守护人族;有的遁入地底,维持地脉的稳定;还有的飞向星空,化作守护的星辰。
其中最特殊的,是九块被她特别炼制的石头。这九块石头被赋予了灵性,埋藏在九州大地的关键位置。它们就像九个阵眼,构成了一个笼罩整个人族领地的守护大阵。
女娲娘娘还做了一件更加秘密的事。她从自己的元神中分出一缕神识,化作无数微小的光点,融入到每一个人族的血脉之中。从此以后,每一个人族的体内,都带着女娲娘娘的一丝印记。
"我虽不能常在人间,可这印记会让我感应到人族的危难。"女娲娘娘轻声说道,"而且,这印记还能让人族在关键时刻觉醒潜能,化险为夷。"
做完这一切,女娲娘娘又去见了其他几位大神。她先去了昆仑山,拜会了元始天尊。两位圣人密谈了三日三夜,最后元始天尊点头答应了什么。
接着,女娲娘娘又去了三十三重天外,拜会了太上老君。两人同样密谈许久,太上老君最后也给了承诺。
她还去了灵山,见了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西方二圣听完女娲娘娘的计划,也表示会出手相助。
最后,女娲娘娘回到了天庭,觐见了天帝。
天帝昊天见到女娲娘娘,连忙起身相迎:"娘娘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娘娘补天有功,朕正要设宴为娘娘庆贺。"
女娲娘娘摆摆手:"天帝不必客气。本宫今日来,是有要事相商。"
"娘娘请讲。"
女娲娘娘沉思片刻,开口道:"人族是本宫所造,本宫对他们有着特殊的感情。可本宫也明白,修行之路需要经历磨难,人族若要成长,不能一直依赖本宫庇护。"
天帝点头:"娘娘所言极是。"
"所以,从今往后,本宫将不再频繁现身人间。让人族自己成长,自己面对困难。"女娲娘娘顿了顿,"但是,本宫希望天帝答应本宫一个条件。"
"娘娘请说。"
"当人族面临灭族之灾时,天庭不得袖手旁观。"女娲娘娘的语气变得严肃,"本宫已经在人间布下了守护,可若遇到本宫也无法化解的大劫,还请天帝出手相救。"
天帝沉默片刻,最终点头:"朕答应娘娘。人族是天地间的重要一脉,朕自当庇护。"
女娲娘娘满意地笑了:"如此便好。另外,本宫还有一个请求。本宫希望,人族的命运,由人族自己掌握。无论是天庭还是其他势力,都不得肆意干涉人族的发展。"
这个要求让天帝有些为难。要知道,天庭管辖三界,人间自然也在管辖范围内。可女娲娘娘是圣人,又有补天之功,天帝不便拒绝。
最后,天帝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朕可以答应娘娘,但有一个前提——人族必须遵守天道规则,不得逆天而行。若有人族修行者扰乱天地秩序,天庭有权干预。"
女娲娘娘想了想,点头同意:"可以。那就这么定了。"
双方就这样达成了一个协议。从此以后,人族虽然在天庭的管辖之下,可天庭不会过多干涉人族的内部事务。只要人族不触犯天条,就可以自由发展。
办完这一切,女娲娘娘回到娲皇宫。她的贴身侍女青鸾问道:"娘娘,您为人族做了这么多,为何还要隐退?若是娘娘常在人间,人族岂不是更加安全?"
女娲娘娘叹了口气:"孩子离开母亲,才能真正长大。本宫若是一直护着人族,他们永远学不会独立。而且......"
"而且什么?"青鸾追问。
女娲娘娘眼中闪过一丝忧虑:"而且本宫感应到,未来将有一场大劫降临。这场劫难,不仅关乎人族,更关乎整个天地。本宫必须保存实力,以应对那场劫难。"
"什么样的劫难?"青鸾吃惊地问。
"具体如何,本宫也无法完全看清。"女娲娘娘摇头,"只知道那是一场关乎存亡的大劫。本宫补天时,已经感应到天道有变。这种变化虽然缓慢,可终究会到来。"
青鸾听得心惊胆战:"那该如何是好?"
女娲娘娘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远方的人间:"所以本宫才布下那些后手。那些五色石,那些印记,都不仅仅是为了守护人族,更是在为那场大劫做准备。"
"本宫在人族血脉中留下的印记,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觉醒。未来的人族,将会涌现出无数英杰。他们或许不知道自己体内有本宫的印记,可那印记会在关键时刻激发他们的潜能。"
"那九块特殊的石头,构成的守护大阵,不仅能抵御外敌,更能稳定人间的气运。只要大阵不破,人族就不会灭亡。"
"还有那些散落各处的五色石,每一块都有特殊的作用。有的能镇压妖邪,有的能引导灵气,有的能预警灾难。它们就像本宫的眼睛和耳朵,让本宫即使不现身,也能知晓人间的一切。"
青鸾听得入神:"娘娘真是用心良苦。"
女娲娘娘淡淡一笑:"本宫既然造了人族,就要对他们负责到底。"
时光荏苒,转眼便是千年。人族在女娲娘娘布下的守护中,逐渐发展壮大。三皇五帝相继而出,带领人族走向文明。
可正如女娲娘娘所料,天地间的变化在悄然发生。
某一天,娲皇宫中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钟声。青鸾慌忙跑进大殿:"娘娘!九州大阵的东方阵眼,灵力波动异常!"
女娲娘娘豁然睁开双眼,掐指一算,脸色微变:"果然开始了。"
"什么开始了?"青鸾不解。
女娲娘娘没有回答,而是起身走到殿外,望向人间方向。只见东方天空,隐隐有黑气升腾,那是不祥的征兆。
"那场本宫预见的大劫,终于要来了。"女娲娘娘喃喃自语,"而且,来得比本宫预计的还要早。"
青鸾惊恐地问:"那怎么办?娘娘不是说要保存实力应对吗?如今大劫来临,娘娘是否要出手?"
女娲娘娘沉默片刻,缓缓摇头:"不。若是本宫现在就出手,反而会打乱天道的运转。这场劫难,看似是灾祸,实则也是机缘。人族若能挺过去,将会迎来一次蜕变。"
"可若是挺不过去呢?"
"那就是本宫失算了。"
![]()
女娲娘娘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不过,本宫相信,本宫当年留下的那些后手,足以帮助人族渡过此劫。"
青鸾还想再问,女娲娘娘却已经转身回到殿中,再次闭上了双眼。
只是这一次,她的神识已经延伸到人间,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发展。
而在人间,一场惊天动地的变故,正在悄然酝酿。
那些女娲娘娘当年留下的后手,即将一一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