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越管越乱?5 个方法戳中要害:让问题消失,让团队动起来
![]()
不少老板和管理者都有过这种困惑:
公司里问题一大堆 —— 流程卡壳、客户投诉、效率低下,可要么没人发现,要么发现了没人管,要么有人管却越管越糟;更头疼的是,有人天天抱怨 “这制度不行”“那流程烂”,却连个解决方案都提不出,反而把负面情绪传给整个团队。
其实不是员工 “不干活”,也不是制度 “不管用”,而是你没找准 “管理的核心”——管理的本质,是 “解决问题”,更是 “让对的人做对的事”。只要抓好这 5 个方法,就能让问题越来越少,团队越来越顺。
一、让 “发现问题的人” 监督:别让问题 “石沉大海”
很多公司里,有一类人很可贵:他们能敏锐发现藏在细节里的问题 —— 比如财务报表里的小漏洞、客户对接时的流程断点、产品使用中的小 bug。可往往是 “发现了,说了,然后就没下文了”。
为什么?因为发现问题的人,没有 “跟进权”。比如员工小王发现 “客户签单后,合同要 3 天才能传到售后,导致售后响应慢”,他跟领导提了,领导说 “知道了,我会安排”,可之后没人跟进,问题还是老样子。慢慢的,小王再也不想提问题了 ——“说了也白说”。
真正有效的做法是:让发现问题的人,参与监督解决过程。
比如小王发现合同流转问题后,领导可以这么做:
- 明确小王为 “问题监督人”,让他对接财务、售后部门,跟进合同流转的优化进度;
- 每周让小王同步一次进展:“今天和财务聊了,他们说可以加一个‘签单后自动提醒’的功能,后天测试”“售后那边已经准备好对接话术,等流程通了就用”;
- 问题解决后,给小王发 “问题改进奖”,并在全公司夸他:“小王不仅发现了问题,还帮着推进解决,让客户响应快了 2 天,大家要向他学习”。
这样一来,发现问题的人有了 “主动权”,不会觉得 “说了白说”;其他员工也会明白 “提问题有价值”,慢慢形成 “主动找问题” 的氛围 —— 毕竟,问题越早被发现,解决成本越低。
![]()
二、让 “解决问题的人” 高升:别让 “实干者” 寒心
我见过一家公司,有个技术主管老张,公司系统频繁崩溃,老板找了好几个人都没解决,最后老张连续熬了 3 个通宵,不仅修复了系统,还优化了代码,让系统稳定性提高了 90%。结果呢?老板只给了他 2000 块奖金,升职名额给了 “会说话、没干活” 的副总。
半年后,老张走了,去了竞争对手公司,把核心技术带了过去 —— 老板这才后悔:“我怎么把实干的人放走了?”
管理里最忌的就是 “让实干者吃亏,让混日子的上位”。解决问题的人,是公司的 “顶梁柱”,你不给他机会,自然有人会给。
怎么让 “解决问题的人” 高升?关键在 “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晋升挂钩”:
- 比如公司要招新的部门经理,优先从 “过去半年解决过 3 个以上核心问题” 的人里选;
- 员工解决了重大问题(比如挽回客户损失、优化关键流程),不仅给奖金,还可以 “破格晋升”—— 比如普通员工小李,解决了 “库存积压” 问题,让公司减少了 50 万损失,就可以直接升为 “库存管理主管”;
- 晋升后,给他们更大的舞台:比如老张升为技术总监后,让他牵头做 “新系统开发”,给他配更优质的资源。
你要让所有人看到:“只要你能解决问题,公司就敢给你位置、给你待遇”—— 这样,才会有更多人愿意 “扛事、干事”。
![]()
三、让 “抱怨问题的人” 下马:别让 “负能量” 拖垮团队
公司里最可怕的不是 “有问题”,而是 “有人只抱怨,不解决”。
比如有人天天说 “这工资太低了,干着没劲儿”,却从不提 “我能多做什么来涨工资”;有人天天骂 “这流程太烂了,根本没法干活”,却连个优化建议都没有;更有甚者,还会拉着同事一起抱怨:“别那么认真,反正做再好也没用”。
这类人就像 “团队里的”—— 他们不创造价值,还会消耗别人的积极性:本来想干活的员工,听多了抱怨,也会慢慢变得 “躺平”。
毒瘤
对 “抱怨问题的人”,不能纵容,要 “先提醒,再下马”:
- 第一次抱怨,找他单独聊:“你觉得工资低,那我们聊聊,你怎么能通过提升业绩来涨工资?你觉得流程烂,你有什么优化想法吗?”—— 给机会,看他是不是真的 “想解决问题”;
- 要是他还是只抱怨、不行动,就 “调岗或降职”:比如把他从核心岗位调到辅助岗位,让他明白 “抱怨没用,干活才有用”;
- 要是他还不改,甚至影响其他人,就果断 “让他走”—— 留着他,只会让整个团队越来越散。
记住:公司是用来 “解决问题” 的,不是用来 “当抱怨场” 的。对只抱怨的人狠一点,就是对实干的人公平一点。
![]()
四、让 “制造问题的人” 让位:别让 “麻烦制造者” 毁了公司
有些员工,不是 “没能力”,而是 “没责任心”,总在制造问题:
- 财务会计因为粗心,把客户的回款金额算错,导致客户投诉;
- 采购专员因为没核实供应商资质,买了劣质原材料,让生产线停了 2 天;
- 部门经理因为决策失误,拍板做了一个没人要的产品,让公司亏了 100 万。
这些 “制造问题的人”,要是不及时处理,只会制造更多麻烦 —— 比如会计这次算错回款,下次可能算错税务;采购这次买劣质材料,下次可能找 “拿回扣” 的供应商。
对 “制造问题的人”,要 “按后果定惩罚,该让位就让位”:
- 小问题(比如偶尔粗心导致的小失误):罚绩效、写检讨,让他跟着老员工学习,直到不再出错;
- 大问题(比如决策失误、违规操作导致公司损失):直接 “让位”—— 比如采购专员买劣质材料,就把他调离采购岗;部门经理决策失误,就撤掉他的管理岗,让更靠谱的人上。
别觉得 “不忍心”,你留着 “制造问题的人”,就是在拿公司的生存开玩笑 —— 毕竟,公司经不起一次次 “折腾”。
![]()
五、让 “拖延问题的人” 离开:别让 “拖延症” 拖慢公司
我有个朋友开了家电商公司,去年 “双十一” 前,运营部发现 “活动页面有个 bug,会导致客户无法付款”,运营主管说 “明天再改,今天先做其他事”。结果第二天忘了改,“双十一” 当天,有 100 多个客户因为付不了款,直接退款 —— 朋友损失了几十万。
这就是 “拖延问题” 的代价:小问题拖成大问题,小损失拖成大损失。
公司里总有一些人,习惯 “拖”:“这个问题明天再解决”“等下周再说”“反正不急”,可问题不会因为 “拖” 而消失,只会越拖越难解决。
对 “拖延问题的人”,要 “零容忍”:
- 明确 “问题解决时限”:比如发现 bug,24 小时内必须修复;客户投诉,1 小时内必须响应;
- 要是没按时解决,第一次警告,第二次罚绩效,第三次直接 “让他离开”—— 不管他能力多强,拖延只会给公司带来损失;
- 在全公司强调 “不拖延” 的规则:比如每周开 “问题复盘会”,没按时解决问题的人,要当众说明原因 —— 让所有人都不敢 “拖”。
记住:市场不等人,竞争对手不等人,你拖延一天,可能就少赚一笔钱,甚至被淘汰。
总结:管理不是 “管好人”,而是 “让对的人做对的事”
其实这 5 个方法,本质上是一套 “筛选机制”:
- 留下 “主动找问题、能解决问题” 的人;
- 淘汰 “只抱怨、制造问题、拖延问题” 的人。
当公司里都是 “实干者”,没有 “混日子的人”,问题自然会越来越少,团队自然会越来越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