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 人民论坛网-学术前沿杂志
转载请注明来源
当前我国新兴领域迅速发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成为基层党建的最新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探索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有效途径”。加强“三新”党建,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激活社会治理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亟待回应的重要课题。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三新”党建并非传统党建模式的简单复制与平移。它要求我们跳出思维定式,准确把握新兴领域的运行规律和群体特征,推动党建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跃升,从“建起来”向“活起来”“强起来”深化,构建起符合时代要求、贴近群体实际、富有生机活力的“三新”党建理论体系,在守正创新中为实践探索提供方向指引和学理支撑。
理论的价值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彰显。“三新”党建的实践深化,是一个动态跟进、精准发力、持续创新的过程。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产业发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创新突破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引领到哪里;党员、群众在哪里,党建工作就扎根在哪里。广大党务工作者和党建理论研究者要深入一线,摸清实情、大胆探索,不断提升“三新”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新时代新征程,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已成为关乎执政根基、关乎发展全局的重大政治命题、时代命题和现实问题。如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引导“三新”群体与党同向同行;如何全面解析“三新”党建的内生动力、现实挑战以及发展路径,不断巩固党长期执政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社会基础?本期策划聚焦“新时代‘三新’党建:理论创新与实践深化”,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深入探讨,敬请读者垂注!
——《学术前沿》编者
![]()
![]()
新就业群体党建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
摘 要:新就业群体是数字技术深度变革劳动关系的时代产物。加强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不仅是传统党建向新兴领域延伸的工作需要,更是赢得青年、赢得民心、赢得未来的战略工程。新就业群体原子化、流动化、网络化的生存形态,对依托单位制的传统党建工作形成现实挑战。应以互联网思维精准把握和匹配群体特质,以系统思维强化跨部门协同联动,以创新思维探索组织与管理的有效方式,通过组织再造、管理协同与功能重塑,将原子化个体整合为治理共同体,巩固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执政基础。
作 者:郑琦,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统一战线教研部教授
“三新”党建与党的人民性实践发展
摘 要: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历程的鲜明底色与力量源泉。新时代,我国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三新”群体作为新的社会群体和人民构成的新形态蓬勃兴起,在激发经济活力与社会多样化发展的同时,也对党的传统组织模式和工作机制提出挑战。将“三新”群体有效纳入党的组织体系、工作体系和联系服务范围,绝非仅仅为扩大党组织覆盖,而是新时代党坚守和践行人民性、巩固执政根基、凝聚复兴伟力的重大举措。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党的组织嵌入和工作创新,在“三新”领域有效实现代表人民、组织人民、为人民谋幸福的要求,更充分彰显党的人民性特质。
作 者:郭道久,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
党建引领“三新”群体参与基层韧性治理的协同机制研究
摘 要:在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及社会结构加速演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发挥党建引领的“导航仪”“黏合剂”“推进器”功能优势,引领广大“三新”群体参与基层韧性治理,已形成重要创新路径。与此同时,其面临价值理念、组织覆盖、资源支撑、机制渠道、环境氛围等方面的诸多挑战,背后存在结构性成因。为此,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三新”群体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地位、赋权赋能与激励包容、嵌入融合与优势转化、权益保障与共建共享、数智赋能与精准应用的原则上,应积极构建政治引领协同、组织动员协同、利益整合协同、服务凝聚协同和能力提升协同机制,充分释放党建引领的方向把控力、平急转换力、资源调配力、协商共建力及培育建设力,推动新时代基层韧性治理向更高质量迈进。
作 者:高立伟,上海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执行院长
新兴领域党务管理的结构功能分析
摘 要:新兴领域党务管理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抓手,对引领新兴领域有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实现新兴领域活力与秩序的平衡,关键在于创新党务管理。在结构上,新兴领域党务管理形成兼具权威性与灵活性的组织结构、专业性与业务性的人才结构、规范性与创新性的制度结构;在功能上,新兴领域党务管理发挥党的政治领导优势,推动实现政治发展逻辑、经济运行逻辑,以及社会治理逻辑之间的有机平衡。未来,需结合党建要求与新兴领域发展规律,提升管理服务质量,推动党务管理创新,以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基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支撑。
作 者:方雷,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
以内生发展驱动“三新”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摘 要:新时代新征程上,开展“三新”党建工作,不仅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客观要求,也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的应有之义。从总体上看,“三新”党建的动力主要有政治动力、经济动力、文化动力和社会动力等。从其特点上看,则表现为以外部的、政策性的、服务性的驱动为主,内部的、自为性的、价值性的驱动则较为不足。为提高“三新”党建工作质量,使其更具可持续性和有效性,亟须推动“三新”党建工作转向以内生发展为主。
作 者:郝宇青,华东师范大学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战略研究所所长
选自 | 《学术前沿》杂志2025年第18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