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27日,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民航组织第42届大会的投票结果公布,中国再次高票当选一类理事国。这已经是2004年以来的第8次连任。
同一场选举中,美国、英国、日本等国也顺利当选。184个国家参与投票,这样的支持率说明了什么?中国凭什么能在全球民航领域保持这样的地位?
![]()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看数据。2024年,中国民航完成货邮运输量898.2万吨,旅客运输量7.3亿人次,对全球航空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这不是靠说出来的,而是实打实干出来的成绩。航班正常率等关键指标在全球排名前列,安全记录获得国际民航组织高度认可。
作为国际民航组织的创始国之一,中国在1974年恢复参加该组织活动后,曾连续10次当选二类理事国。2004年首次竞选成为一类理事国,此后连续保持至今。这次第8次连任,背后是中国民航20多年来的飞速发展。
过去三年,全球民航业从疫情中走出来,中国的恢复速度尤其引人注目。运输规模创新高,安全能力持续提升,绿色转型深入推进,智慧民航加快建设——这些成果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缩影。
![]()
中国民航局副局长梁楠在大会上发言时明确表示,中国始终致力于推进国际民航安全、有序、高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愿与各成员国汇聚发展资源、共同应对挑战。说白了,中国不光自己发展好,还要带动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一起进步。
这次连任的意义,恰恰就在这里。一类理事国在国际民航组织拥有决策层的发言权和投票权,能够参与制定全球民航规则和标准。中国保持这个席位,意味着能够在规则制定过程中,为发展中国家的航空权益发声,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航空秩序。
眼下的国际环境,让这个席位显得更加重要。就在一天前的9月26日,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方高层在发言中直言不讳: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冷战思维卷土重来,历经80年的国际规则秩序受到严重冲击。
![]()
发言特别批评了单边制裁做法。一些国家动不动就对其他国家挥舞制裁大棒,搞技术封锁、经济脱钩,严重破坏国际经济秩序,损害各国正当发展权益。中方主张,各国应该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分歧,而不是靠施压威胁。
谈到中美关系,中方的立场很清楚——两国应该成为伙伴,而不是对手。不过,关键还得看美方怎么做。如果美方背离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继续搞对抗那一套,最终只会失去人心,拖累全球发展大局。
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的这番表态,和国际民航组织的连任,其实传递着同一个信息:中国正在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建设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
就在几天前的9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在上海徐汇滨江正式成立。
![]()
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设立的第10个一类中心,也是该组织一类中心首次落户中国。研究所将聚焦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服务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非洲地区的教育发展需求。
为什么选择中国?为什么是上海?因为中国有能力、有资源、有意愿为全球教育事业作贡献。更因为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在STEM教育领域的成就和潜力,认可中国的发展理念和实践经验。
从国际民航组织理事国连任,到联合国大会上的明确表态,再到国际教育机构落户中国,这一系列动作背后有着清晰的逻辑。
中国在天津上合峰会上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强调主权平等、遵守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倡导以人为本。这些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实际行动指南。
![]()
在航空领域如此,在教育、科技、可持续发展等领域也是如此。中国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该为全球治理贡献力量,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权益,为人类共同发展提供公共产品。
因此,这次在国际民航组织的高票连任,绝不只是一次例行选举那么简单。它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和治理理念的认可,愿意支持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接下来,随着国际局势继续演变,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会更加重要。无论是维护多边主义、推动南南合作,还是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国都将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
那些试图搞单边主义、霸凌主义的做法,注定不得人心,也不可能长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