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东汉的灭亡,历史上有一个很著名的观点,它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说的,叫做“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原话为国恒以弱丧,而汉以强亡)——许多国家都是因为积贫积弱才走向灭亡,只有汉朝是因为强大才导致灭亡。
这个观点确实很新鲜,但又让人很困惑,一个强大的王朝怎么反而会因此灭亡呢?可如果我们稍微把思维打开一点,就不会如此之矛盾和纠结,因为我们在生活之中经常会遇到一个人昨天还龙马精神的,第二天就突然不行了的情况。
![]()
小时候,我们在书本上经常会学到,事物都是通过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的,一个王朝的崩塌,除了常见的被外部军事势力吞并或者消灭之外,自身的裂痕问题也需要深度审视,东汉王朝的崩盘其实最大问题在于他们内部。
现在很多朋友都学过一个概念叫“历史周期律”,大致的意思就是一个稳定的王朝往往只能维持300年左右的国祚,跟一个人的寿命大致就那么几十岁的意思差不多。人的年龄大了,器官老化了,生理功能下降了,尽管因人而异,每个人的调养保健的程度不一样,但该来的嘎嘣还是会来,一个王朝也大抵如此。
![]()
先给大家解释一下,东汉土崩瓦解的前夕究竟强在哪里?
汉之末造,必亡之势也,而兵疆天下。张奂、皇甫规、段颎皆奋起自命为虎臣,北虏、西羌斩馘至百万级,穷山搜谷,殄灭几无遗种,疆莫尚矣……夫羌、虏之于汉末,其害已浅矣,驱之迫之,蹙而杀之,而生类几绝。
上述这段话依然是出自王夫之,他的意思是东汉末年,东汉朝廷对周边的民族和政权依然拥有压倒性的军事优势。张奂、皇甫规、段颎(凉州三明)一个接一个,打北虏、西羌是嘎嘎猛,东汉王朝的外患其实并不明显。
![]()
北面如此,南面其实也差不多:
桓帝永寿二年,蜀郡夷叛,杀略吏民。延熹二年,蜀郡三襄夷寇蚕陵,杀长吏。四年,犍为属国夷寇郡界,益州刺史山昱击破之,斩首千四百级,余皆解散。灵帝时,以蜀郡属国为汉嘉郡——《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
西南虽然经常有人跳出来捣乱,但基本上都被东汉正规军手到擒来了。
其实这些事情都很好理解,因为即便到了后来天下分崩离析之后,曹操征乌桓、诸葛亮平西南蛮、孙权定交趾、司马懿打辽东,那基本上都是碾压。
所以大家要记住,其实一个王朝的崩盘绝对不仅仅是因为军事力量的衰弱,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政治崩盘、财政崩盘都是有可能的。
![]()
那么,东汉王朝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从追根溯源的角度,咱希望从“王莽篡汉”开始说起。
“王莽篡汉”绝对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它直接给华夏人民的信仰大厦松土了。君权到底是神仙授予的?天下究竟是不是一家之天下?外戚为什么本跟皇族是亲戚却变成了高危群体?是不是一个人能够拉拢足够的选票就可以当皇帝……
其实讲句内心话,王莽篡汉之后是表现和发挥得不够好的,他过于急切的刮骨疗毒最终让他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最后成于士族豪强,也败于士族豪强。王莽登基之后,从社会基本面开始翻土的搞法是不对的。比如他搞的什么“废奴运动”,看起来确实很以人为本,但是王莽不能只管推倒不管重建呀,被“解放”的奴隶他们要何去何从呢?结果既得罪了地主豪强又没能讨好穷苦百姓……
![]()
也正是因为如此,天下百姓又开始“人心思刘”了,然后于乱世之中出现了一个天选之子,这个人叫刘秀。这个被神化为“位面之子”的刘秀只花了三年时间就重新统一了汉朝,史称“东汉”。刘秀的这段历史也被称为“光武中兴”。名为中兴,实同开创。
刘秀建立东汉之后,就比王莽要开动脑筋得多,前面的各种搞法都出现了问题,那自己是不是要有的放矢地去寻求一些新的问题解决办法呢?宗室王爷不靠谱、功臣集团很恐怖、外戚集团很危险,权力最终还是一个平衡问题,再琢磨琢磨吧……
![]()
这里多扯两句哈!我们为什么要特别注重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为什么要特别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因为我们真的要做成一件大事但如果要我们自己承担所有的试错成本,估计是很难的。咱提前讲一下后面的曹操同学,说句实在话,他如果没有他的家庭托举,其实不一定会比刘备成就大到哪里去!我们现在很多人不信邪,天天搁那呐喊,不要让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只要有“起跑线”这个概念,就早有很多孩子已经输了。
我们去看所谓的历史经验教训,其实不大多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前面出现了什么问题,后面就是就事论事地去解决什么问题?
![]()
刘秀建立东汉王朝之后,他的核心顾虑是什么?是皇权的不稳固性。其实作为他来说,大可不必去担心这个事情,因为作为“召唤陨石的大法师(夸大的哈)”,没有人敢在他面前调皮。他考虑的还是秦始皇的问题,是永生永世的问题。
刘秀这个人还是非常聪明的,他搞清楚了天下大乱的根本问题是股权分配和工人待遇问题。有钱有权有能力的管理层要是期权不到位就会搞事,当牛做马的打工人要是工资不能养家糊口也会搞事,要是他们凑一块了,基本上就神仙难救了。
聪明的刘秀摸着石头过河,最终找到了他的最优解。他知道他的江山是河北豪族、南阳豪族和陇右豪族众筹出来的,现在公司上市了,自己兄弟又很单薄(在战乱中损失惨重,光是在“小长安之战”,就战死了几十口人,包括刘秀的二哥刘仲在内,他的大哥刘縯早被刘玄所杀),所以只能把“二级单位”的经营管理权让给所谓的“外人”。
![]()
东汉初年,其实有很多事情是讳莫如深的。比如刘秀最开始立郭圣通所生的长子刘疆为太子就是一种妥协,因为刘秀在洛阳称帝,他前期的地盘(第一桶金)基本上都是河北豪族帮他打下来的,人家河北豪族不希望未来老板是他们河北女婿吗?比如后面改立阴丽华所生的刘庄为太子,其实也是一种利益博弈,你刘秀的根是在我们南阳,你咋能忘本呢?南阳派是会闹的!神将邓奉造反其实就是这个原因,你怕得罪河北豪族,我邓奉代表南阳豪族表示不服。
刘秀最后采取一种什么方式重新达成政治平衡呢?各位元老、股东都衣锦还乡,相当于都到各分子公司当总经理去了,保留你们的董事会成员的资格,但是总部的事情你们也别瞎掺和,总部也不会对你们那一亩三分地干涉太多……中央和地方开始出现分治。
![]()
但是,我们也要想一想,投资永远都是追求回报的。无论是河南还是河北还是最后加入的关陇豪族,他们本来在各自的本土和领地郡实力雄厚、根深蒂固,现在又以功臣身份衣锦还乡了,难道他们不会想着法子把之前砸进去的股本捞回来?所以,刘秀后来想搞“度田令”来清查全国人口和土地以加强中央财政,根本没啥太大的效果,各地豪强阳奉阴违,面子上过得去就行了。
这场景大家熟悉不?是不是有有点回到“分封制”的味道了?
宗室孱弱、地方分治,皇族和士族陷入了一种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模式。其实只要时间和命运足够友好,友好还是在皇族,很简单,皇族可以通过联姻、分化、蚕食、扶持伪军等各种方式对地方豪强进行降维打击。
![]()
但是,事情却远远没有那么简单。比如皇族联姻,也就是扶持外戚势力去制衡功臣集团,但是大家去看,东汉的皇后基本上都是出自阴氏(阴丽华家族,新野富豪)、樊氏、邓氏(新野邓氏,东汉的原始股东,邓禹、邓奉都是这个家族的)、马氏(马援家族)、宋氏、梁氏、窦氏(陇右豪强)这些大家族,他们本身就是元勋功臣的后代,身份上有两面性。人家到底是帮娘家还是帮夫家,或者娘家和夫家都给兼顾了,还真不好说。
这些背景复杂的豪族通过联姻的方式跟皇族命运交织在一起之后,两边争两边斗,最著名的便是窦宪同学,这货敢强奸皇室公主,然后为了活命又能做到“燕然勒石”,让皇帝相当头疼。
![]()
但这其实还不是东汉王朝的致命问题,东汉王朝的致命问题是汉明帝活了48岁之后,后面的皇帝能活到30多岁那都是高寿了,比如相当有政治能力的汉和帝就只活了20多岁。也就奇了怪了,东汉后面的皇帝全短命,前面的皇帝短命就代表后面的皇帝登基时的岁数不会太大,不能亲政就只能让他的“监护人”皇太后去代管。而皇太后又没那个能力,又把权力转给自己的兄弟,所以东汉的外戚专权就形成了。东汉中后期,几乎每朝每代都有一个标配的国舅大将军。
但是小皇帝到十几二十岁,权力思想萌芽了,想要拿回舅舅们手里的权力,能怎么办呢?娘靠不住,叔靠不住,不就只能靠那些服务员?所以就不停地给宦官授权,你们不要怕,我给你们撑腰,弄死我的舅舅们,你们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以,又整出了一个“宦官专权”。
![]()
然后,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东汉开始陷入“戚宦之争”的死循环!
随着宦官集团的上位,新的矛盾又被引发。因为以前的外戚集团在某种程度上是和士族集团很大程度上重合的,所以外戚掌权的过程中,士族们的抵抗意志并不强烈。但是,身体残缺、吃相难看的宦官却是一直被士族阶级所轻视的,士族(豪族衣锦还乡之后致富读书育人的升级版)集团也开始参战了,反正我们跟阉党势不两立,实际上是在给皇帝施压。
老刘家的人还是比较有血性的,最后就是利用宦官当脏手套,前后弄了两次“党锢之祸”,直接把士族集团给强奸了。我还很大,你们依然要忍一忍!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咱要跳跃性地讲一讲两汉的权力机构问题了。
众所周知,秦朝时期,秦始皇把天下分为了36个郡,全国实行郡县制,这样的政治体制的设计实际上是超越时代的,因为这是有利于皇权集中的。
但是到了两汉,因为种种原因,到东汉时候,郡以及同一级的国,逐渐发展到了九十八个。主打就是一个“分家”,越细越好。
![]()
两汉的分家设计其实还是不错的,军、政、财是三权分立的。但是到东汉末年,随着社会板块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一些存在感不太强的宗室王爷也开始头脑风暴了。刘焉同学就提出“关键时刻还是要靠自家人”的“英明建议”——“州牧制”。
常江夏刘焉见王室多故,建议以为:“四方兵寇,由刺史威轻,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以致离叛。宜改置牧伯,选清名重臣以居其任。”——《资治通鉴 · 卷五十九 · 汉纪五十一》
“州牧制”就是军政财三权合一,相当于之前的独立王爷。汉末,董卓是并州牧、袁绍是冀州牧、刘表是荆州牧、刘璋是益州牧、陶谦是荆州牧、刘虞是幽州牧……那都是一个个独立王国呀!
![]()
回到东汉崩盘的主题上来,通过上述的介绍,其实主要原因就一个:中央对地方的逐渐失控。甚至包括后面的财政失控,比汉桓帝和汉灵帝时期,因为宦官专权时间较长,身体残缺的宦官对权力变现比较痴迷,贪得比较厉害,朝廷财政比较紧张,甚至皇帝都亲自出面捞钱了。
平衡木失去平衡之后,在两次“党锢之祸”中吃了大亏的士族集团忍无可忍,要实施他们的阶级复仇计划了,原本可能只是针对宦官集团,但由于汉灵帝的大舅哥大将军何进也是出身草莽(屠户出身),所以他们把外戚集团也要推翻打倒,这才是汉末崩盘的主要原因。
只是,以袁绍为代表的士族集团没有想到,有人会不讲武德,士族想要逆风翻盘,人家西北军阀这些年同样不得志,也要插一筷子。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终于把天下大势恶化成为“手里有刀者说了算”。
![]()
通过上述的介绍,大家应该可以看到,东汉王朝的崩盘其实是有各种各样的因素的,但主要矛盾就是阶级矛盾。包括历经一百多年才被朝廷平定的西部羌乱其实也是阶级矛盾造成的(关陇豪强上刘秀的船比较晚,所以建国后政治待遇全面落后了山东(崤山以东)豪族,所以不光不好好治理汉羌杂居区,还暗中煽动和勾结羌人叛乱,朝廷灭火之后又复燃)。
梳理一下东汉王朝分崩离析的主要逻辑吧!
第一、皇室式微,尤其是小皇帝一个接一个,导致皇权本身根本就无法树立权威,逐渐沦为各方斗法的固定法器。比如汉灵帝,因为宫中皇子死亡率太高,汉桓帝便把他送到民间去喂养(民间迷信),但是至少在民间长大的汉灵帝享受不到宫中的顶级教育资源,治国能力方面全靠自身天赋和本能去觉醒。然后构建的外戚集团也是来自民间,相当于又瘸了一条腿。
![]()
第二、没有啥实权的皇帝为了夺权,就是固定的两板斧,放外戚和宦官出去到处咬人。之前主要就是靠宦官,其实汉灵帝时期这一情况还相对好点,因为宦官和外戚都是穷苦人出身,两大集团反而没有之前的对抗性,而是有深度合作。比如“十常侍”中张让的侄儿好像就娶了何进家的闺女,何进被袁绍等人忽悠要杀光宦官集团,何太后死活不同意也有这方面的原因。都是弱者,何必同归于尽呢?
第三、草根出身的外戚何进根本就没有能力去治理一个庞大的帝国,所以只能选择一些豪门大族的才俊们来给自己当参谋、秘书。比如袁绍、张邈、许攸、曹操、鲍信等一大批心系士族的人就这样在何进的手下或者朝廷关键部门身居要职。袁绍在政变之前已经是司隶校尉(首都军区司令),还有他弟弟袁术也是禁军中郎将(实权岗),曹操好像也是西园八校尉(相当于皇帝自己培养的八支私军)之一。
![]()
第四、汉灵帝跟他们家的祖上一样,受了诅咒,30多岁就驾崩了。留下了老大刘辨和老二刘协争夺皇位,从而开始了东汉王朝的自爆。大宦官蹇硕和大将军何进一个拥立刘协、一个拥立刘辨,开始斗得不亦乐乎了。
第五、皇位之争其实胜利者是何进,所以何进杀了大宦官蹇硕之后,这是基本上就告一段落了。但是袁绍等士族代表却不希望这事就此偃旗息鼓,所以天天跟袁绍讲“除恶务尽”的道理,宦官集团从来都不是好东西,要彻底铲除才能高枕无忧。这事何太后都知道不能这么干,但何进整不明白,所以便以何太后不批准为由多有推诿,袁绍等人为了吓唬何太后,就搞了一个“同志们不同意”的阅兵仪式,把西北军阀董卓给调到京城外搞武装威胁了。
![]()
第六、何太后被这帮人一威胁,妥协了,然后袁绍等人在“十常侍”和何进之间反复制造阴谋,今天你要弄死我、明天我要弄死你那一套,搞得十常侍和何进觉得这就是一个你死我活的无解局面了。然后“十常侍”先下手为强,设计叫何进入宫,然后一顿刀子招呼,把何进给做掉了。
第七、早已等待许久的袁绍等人便跳出来收拾残局了。你们宦官怎么可以这么干呢?咱要清君侧!所以一声令下,各处隐藏的势力集体出动,把所有异己势力清扫得差不多了。其中包括董太后、何太后、十常侍等所有保皇势力。
![]()
第八、人家手里有枪的董卓可不管这么多,你们把我当猴耍?吓唬完了人就搞一个命令让我回家?老子的弟弟在禁军(董旻),老子也有信息来源。你们士族集体摘何进桃子,我们就摘你们士族集体的桃子呗,武装进京了。被摆了一道的士族集团好汉不吃眼前亏,纷纷忽悠董卓,大量的士族大佬离京招兵买马来讨伐董卓,大汉到了这个时候基本上就没救了。
请大家要记住,汉末崩盘的总导演是还没有成名立腕的袁绍!袁绍这种操大盘的能力和水平,汉末无论怎么数,不会超过三个。所以千万别说鹦鹉学舌地跟着说袁绍这不行那不行了,只是人家干的事情很多人理解不了而已。现在不也有很多人说王健林不行吗?就是这个味道!
![]()
最后,要跟大家说两个概念,一个是“土崩”,一个是“瓦解”,虽然这两个词合在一起是一个成语,但其实是两个意思。跟拆房子一样,“土崩”是从地基就给你挖了,然后让你轰然倒塌,比如秦崩;“瓦解”是从你的上层建筑入手,今天掀你瓦片明天拆你房梁,比如王莽篡汉。
所以,汉末崩盘其实是一个“瓦解”过程。你们拆了我们老刘家的房子,但是我们老刘家的宅基地还在,很多人也记得这块宅基地上面原来就是刘家大院。卖草鞋的刘备要是没有这个基础,是不可能做到三分天下的。
三国时代即将来袭,敬请期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