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铭记抗战历史 共筑时代辉煌⑭】华侨与学子的抗战:龙川抗日救亡运动中的“东团”与“中团”

0
分享至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场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折点,也是龙川人民与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光荣见证。我们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心中涌起的是对先辈们的深深敬意和无尽怀念。

为缅怀先烈、弘扬抗战精神,再现龙川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龙川县融媒体中心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特别策划推出“铭记抗战历史 共筑时代辉煌”专栏,深入挖掘整理本土抗战史料与珍贵档案,让沉寂的遗址、沉睡的文物重焕生机,再现龙川儿女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与历史贡献。

“东团”在龙川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东江中下游地区惨遭日军蹂躏。广东侨胞获悉家乡沦陷,自发组织成立南洋惠侨救乡会,开展募捐活动以赈济灾民。同年12月,“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简称“东团”)成立,号召广大华侨和港澳同胞回国服务,共纾国难。



1939年初,香港总团派遣热血青年徐希哲等人前往龙川,在县城成立“东团”龙川队。在中共龙川县委黄慈宽等人的支持下,徐希哲积极开展建团工作。至3月,“东团”队伍迅速增至35人,遂改称“东团”龙川分团。分团团部驻龙川县城,后由邹清容任团长,下设民运、宣传、财务三个组,团员分为两队赴乡村开展工作。中共龙川县委派出党员骨干加入“东团”,并担任团、队各级领导职务。



龙川分团的活动严格遵循“东团”关于“动员东江民众协助军队及人民武装抗战”“辅助民众组织各种救亡团体”的宗旨,利用多种形式与渠道积极宣传抗日救国,为唤醒龙川民众抗日救亡意识做了大量工作;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团结抗战作出不懈努力;并在坚持团结的基础上,与龙川地方顽固势力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这些活动客观上为龙川党组织的发展壮大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党组织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人才。后因国民党顽固派的刁难,1940年春,“东团”被迫解散。

“中团”在龙川

中山大学战地服务团(简称“中团”)于1937年秋在香港成立,是以中山大学学生为主的公开合法抗日救亡团体,团长为梁定慧。



1939年4月,方少逸在香港组织“中大战地服务团”东江工作队,率20余名团员抵达老隆,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由于方少逸与中共龙川县委统战部长张克明为中山大学同学及好友,服务团在龙川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县委通过张克明的支持,在服务团中发展党组织,先后吸收方少逸、张修等7人入党,并成立党支部,由张克明任书记。随着工作不断扩展,服务团在龙川吸收了一批进步知识青年加入,团员发展至近50人,团部设于老隆平民医院(今龙川县人民医院)。

服务团凭借其公开合法的抗日团体身份,在龙川广泛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和施医赠药活动。其在平民医院设内、外科室,也为党组织活动提供了诸多便利,如借看病之名进行接头联络、商议工作,甚至掩护人员长期驻留。龙川党组织还利用盖有“中团”印章的信笺,为革命活动开展提供方便。1940年8月,在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反共逆流中,服务团被迫撤离龙川。

来源:龙川发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易起看河源 incentive-icons
易起看河源
网易河源频道官方网易号
3676文章数 350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