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不能下去,不能下去!”
“龙宫真的存在,里面真的有龙!”
老汉躺在病床上,双目浑浊,直勾勾的盯着天花板,似乎下一秒就会当场去世,家属们坐在一旁,连连唉声叹气,自从,他在南海遭遇了海南后,整个人变得浑浑噩噩,神志不清,而且一直提到一个生物:龙!
吴明川站在一旁,眉头紧蹙,这一次他即将去南海。
他们在南海发现了一些难以解释的东西!
![]()
01
吴明川,时年五十五岁。
在很多人眼里,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老教授,平日里喜欢拿着放大镜研究古籍,或者在沙盘前摆弄那些矿石标本。可只有圈子里的人知道,他这一辈子,都在追逐大海与古文化交织的谜团。
尤其是南海。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吴明川还年轻时,就曾参与过一次南海勘探。
他们带着磁力探测仪和声呐下海,结果仪器在某片区域突然失灵,针头剧烈摆动,像是被什么无形力量干扰。他记得清清楚楚,当时老渔民摇着头说:“那片海域啊,船不能靠,进去就是龙的地盘。”
三十多年,他一直没有忘记。
南海的磁场异常,早已不是秘密。
渔民们口口相传,说那片海是“龙宫水域”。科学界也有报告称,那片海底存在某种强大的磁性矿物,能够干扰导航系统。
吴明川查阅了无数资料,发现不仅仅是磁场异常,更伴随着怪异的漩涡现象,五十年间,已经有上百艘船在这片海域失踪。
有的是木船,有的是钢铁巨轮。人们只看到它们驶入,却从未见它们驶出。偶尔,海面上会飘来残破的桅杆、碎裂的木板,甚至是一只破旧的罗盘。
但更多的时候,什么都没有留下,仿佛整艘船连同人和货物一起被吞没。
这些失踪事件在民间被传得神乎其神——有人说那是南海的“海眼”,有人说那是“龙吸水”。
而在吴明川心里,真正的答案,或许藏着一段远古文明的秘密。
一个月前,海南近海,风浪骤起。
一艘渔船被狂暴的海浪拖入中心漩涡,救援信号发出不到十分钟,便消失无踪。
三天后,搜救队在数十公里外的海面,打捞起了零星的残骸。
幸存的老渔民被救起时,浑身是血,眼神迷离,却始终口中喃喃。
“龙……龙……我看见了龙……”
救援人员以为他受了惊吓,精神恍惚,可老渔民的语气坚定得可怕,哪怕在病床上奄奄一息,依旧拉住医生的袖口,嘶哑着重复:
“真的是龙,在海底……龙宫是真的……”
其中最令人心悸的,还有几块动物肢体的残余。
刚打捞上来的时候,所有人都愣住了——那并不是渔船上的渔民,而是某种软体动物的残肢。
残骸呈长条状,皮肤黏滑,鳞片稀疏,形态类似海蛇。可从断裂处推算,这东西恐怕长达十几米!
“这不可能是普通的海蛇。”海洋生物学者在现场失声说。
“那你说,这是什么?”有人追问。
对方沉默了许久,才憋出两个字:“巨兽。”
这些话,传到了吴明川的耳朵里。
那一刻,他猛地从书桌前站起,手里的老花镜“啪”地摔在地上。
心脏剧烈跳动,他清楚地意识到:他等待了半辈子的契机,终于来了。
“龙宫……”
吴明川翻开抽屉,从里面取出一本厚厚的手记。那是他年轻时在南海勘探时留下的原始资料。纸页已经泛黄,墨迹也有些模糊,但字迹依旧清晰:
【南海某处磁场极不稳定,疑似存在大规模金属矿藏。】
【渔民口述:夜里海面曾出现过光芒,形似鳞甲闪烁。】
【古籍对照:《山海经》有言,东海之渊,龙居其中。】
![]()
几十年来,他无数次拿出这本手记,却又一次次被现实打回去。科学界冷漠的眼神,同行的嘲讽,都让他将这份执念藏在心底。
可如今,随着残骸的出现,渔民的“龙”字,再次把那团火点燃。
吴明川知道,他必须去一趟南海。
不仅是为了科学的答案,更是为了自己半个世纪的执念。
02
南海的“海眼”,半个世纪以来,吞没了无数船只,也在他心里盘踞了半生。如今,他不仅有了决心,还有了条件。
他请来几位老同事,又联系上几名年轻的海洋学者和潜水专家,组建了一支临时科考队伍。设备是关键,他借调到了一台最新型的深海潜水舱,能下潜到一万米左右。
“这一次,我们必须揭开南海的秘密。”
吴明川在出发前,语气沉沉,却像是宣告。
抵达南海的那一天,天气并不算好。
海风裹挟着腥咸的气味,天空压得低沉,几艘渔船停泊在岸边,渔民们麻利地收拾渔网,生怕下一刻风暴就要降临。
吴明川和队员们先安顿下潜水舱,随后决定分头采购物资。
他们计划至少在海上停留十天半月,为了防止意外,必须储备一个月的物资:淡水、干粮、备用燃料、急救药品……每一样都需要仔细挑选。
年轻队员们在市集里忙碌着,吴明川则缓缓走在街道上。
南海的市集,充满了喧闹与腥味。
摊位上摆着刚打捞上来的鱼虾、墨绿色的海藻、贝壳与风干的鲨鱼鳍,。人声鼎沸,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就在这时,一阵沉重的脚步声传来。
吴明川下意识地抬头,只见一个老渔民正一步一步走过来。
他衣衫褴褛,头发凌乱,脚步蹒跚,像随时会倒下。可那双眼睛却异常锐利,仿佛能看透一切,他看着吴明川的穿着打扮,在看停在码头的那艘科考船,也猜到了他的目的地。
老渔民在吴明川身前停下,盯着他看了很久,才开口:“你要去那个地方?”
吴明川心头一震,这个“那个地方”,显然指的就是“海眼”。
他忍不住问:“老人家,你知道那里?”
老渔民脸色一沉,摇了摇头,声音更低:“那个地方,不能去。”
吴明川屏住呼吸,继续追问:“为什么?”
老渔民抬起布满老茧的手,指向远方的海面,眼神里满是恐惧:“那里,有很奇怪的东西。”
“每逢暴雨,海面升腾浓雾,海像要沸腾一样。那个东西,就会出来。”
吴明川眉头微微皱起。
作为研究者,他很清楚暴风雨过后,海水温差剧烈变化,可能形成强烈漩涡与上涌流。这些现象,在科学上并不神秘。
“您说的,应该只是风暴后形成的漩涡吧。”
老渔民摇头,眼神里却没有丝毫动摇。
“不是漩涡。是……活的东西。”
老渔民说完后,转身慢慢消失在人群中,吴明川站在原地,久久没有动。
傍晚,物资全部采购完毕。
![]()
米袋、压缩饼干、瓶装水被搬上甲板,药品和备用氧气罐整齐码放,燃料桶被绑在一侧。队员们忙得满头大汗,却都兴奋不已。
他们知道,接下来的旅程,将是一次载入史册的科考行动。
吴明川没有将老渔民的话告诉他们。
在他看来,那不过是渔民惯常的迷信。半个世纪来,他听过太多类似的传说:海底龙宫、巨鲸化龙、夜光鳞甲……可真正站在科学立场上,这些都可以解释。
他要寻找的,不是传说,而是真相。
03
船离开港口已经三天,逐渐进入了南海中部海盆。
根据多年测绘资料,中部海盆的海底深度高达5500米,是南海最深的区域之一。
吴明川坐在船舱里,摊开地图和旧手稿,反复核对着地质勘探数据。笔记本上的红色标注清晰可见,那是他当年留下的航点:磁场异常、海流混乱、失踪事件集中区域。
船员们在甲板上忙碌,几位年轻的科研队员却聚在一起,小声议论。
“我昨天听当地渔民说,这里就是‘龙宫’。”
“嗯,他们还叫‘归墟’,说是万水归一的地方。
“归墟……听着像神话,可渔民说得煞有其事。”
窃窃私语逐渐被风带入船舱,吴明川听见了,放下手中的资料,抬起头,望向那群年轻人。
“归墟,在《山海经》就有记载。”
他缓缓开口,语气像在上课。
“古人不懂洋流循环,看到漩涡,就以为是天地之口,是万水汇聚之地。所谓‘龙宫’,不过是以讹传讹。”
年轻人们安静了一瞬,有人小声追问:“可教授,那老渔民说那些呢?搜救队打捞上来的,那条十几米长的软体动物……您觉得是神话吗?”
吴明川沉默片刻,缓缓开口:“不排除有巨兽的可能。”
队员们神情一震。
“海底确实有一些我们未知的庞然大物。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科研船在马里亚纳海沟附近,就发现过一只巨型章鱼,腕足长达二十米。”
“二十米?!”有人倒吸一口凉气。
吴明川点点头,随即压低声音:“人类探索深海的脚步太慢了,你们记住,海底并非空无一物,而是另一片未知世界。”
夜幕降临时,海面依旧平静,星光洒在水波上,像一层碎裂的银光。
吴明川靠在栏杆上,望着漆黑的海。心里翻涌着复杂的情绪:理智告诉他,一切都该有科学解释;可心底的直觉,却在不断提醒——这片海域确实与众不同。
第二天清晨,潜水舱的检查工作完成,补给也一切就绪。
随着一声长长的汽笛声,船缓缓驶入“海眼”的边缘。
甲板上的人们下意识屏住呼吸,仿佛他们不是驶向大海,而是驶向某个传说中的入口。
远方的天空,被一抹灰色的云层压低,预示着一场未知的风暴。
吴明川缓缓闭上眼。
归墟,龙宫,巨兽
不管是什么,他即将亲自去证实。
04
行驶在茫茫大海上,时间总是过得格外缓慢。
五天过去,科研船终于抵达了“海眼”的外围。
最先出现异常的,是罗盘。
针头在方位盘上颤抖不已,忽左忽右,就像失去了方向感。紧接着,船上的部分设备也开始闪烁,数据显示出现延迟,甚至偶尔整块屏幕陷入短暂的空白。
“教授,磁场紊乱越来越严重。”
吴明川凑了过去,眉头紧皱:“这片区域磁场异常,我们早就有过预测。不要慌。”
他故作镇定,可心里却清楚——这种程度的紊乱,远远超出了预想。
傍晚时分,意外再度发生。
![]()
原本晴朗的天空忽然暗了下来,灰色的云层低垂,仿佛整个天穹被压下,不多时,海面竟缓缓升腾起一股白雾。
那雾气并非寻常的薄雾,而是粘稠厚重,像牛乳般翻滚。顷刻之间,整艘船被吞没在苍茫之中。
“打开探照灯!”
吴明川下令。
数束强光从船身四周打出去,可见范围却只有四五米。队员们站在甲板上,紧紧攥着护栏,眼神里满是惶恐。
吴明川压抑着心里的不安,声音沉稳:“雾是温差和海水蒸腾造成的正常现象。只要机器没有彻底失灵,我们就不会迷失。”
可话音落下,没人出声。空气压抑得几乎能听到心跳。
忽然,一声惊叫划破了死寂。
“有光!前面有光!”
所有人猛地抬头。
只见远处浓雾深处,似乎真的闪过两点幽幽的光芒,像是巨大的灯笼,在雾里一闪而逝。
“快看!在那里!”
年轻队员几乎要冲出栏杆。
吴明川心头一紧,快步走过去,探身望向雾海。可眯起眼睛凝视许久,却什么也没看到。
“你确定?”
他转过头,目光凌厉。
“我看到了!真的,就在那片雾气后面,就像……就像两只巨大的眼睛。”
“灯笼似的,黄灿灿的光!”
吴明川皱紧眉头,心底一阵发凉。
还没等他开口,另一名队员突然低声喊道:“教授……您闻到了吗?”
空气里,隐隐传来一股浓烈的腥味。
不是鱼腥,不是海藻腐烂,而是一种厚重、压抑、像血液般的腥气,直冲鼻腔,让人胃里发紧。
几名队员面色煞白,互相看着,眼神里浮现同一个词——龙。
这个古老的字眼,在他们心底悄然炸开。
05
他们穿过那片浓雾后,海面忽然恢复了诡异的平静。
天与海连成一色,浪花轻拍船身,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驾驶室的门被推开,一名值守的队员神色局促,走了出来。
“教授……”
他的嗓音有些发紧,“系统紊乱,我们已经进入海眼区域。”
吴明川倏然转头,盯着他。
“确定吗?”
“确定。方位仪全部失效,卫星定位也断了。只剩下潜水舱的系统还能用。”
船舱里陷入了一阵死寂。众人交换眼神,那股无形的压迫感如同潮水般涌来。
吴明川深吸一口气,让自己保持冷静,沉声下令:
“检查设备。”
几名队员立刻跑向各个角落,逐一汇报。
“声呐失灵。”
“电磁探测仪完全没有反应。”
“通信延迟严重,部分通道断开。”
唯一让人庆幸的,是潜水舱。它采用了特制的合金材料和独立的控制系统,屏蔽了外部部分干扰。
吴明川心头一松。
他的猜测是对的——海底可能蕴含某种强磁性的铁矿石,导致大范围干扰。只要潜水舱还能正常工作,他们就有机会。
![]()
他目光坚定,开口道:
“先下潜吧。”
两名专业潜水员迅速行动起来。
他们穿着紧身潜水服,钻进各自的单人潜水舱。舱门关上的那一刻,厚重的金属锁死,发出“咔哒”的一声。
“氧气系统正常。”
“舱体压力正常。”
“摄像头运转正常。”
确认无误后,吊臂缓缓将潜水舱吊起,移动到船边,随后缓慢放入水中。
“嘭——”
巨大的水花溅起,两艘小型潜水舱浮在海面上,像两粒豆子般渺小。
吴明川紧紧盯着屏幕,显示器连着潜水舱的实时画面,两束探照灯在水面下划开一条白色的光路。
“开始下降。”
潜水舱的推进器启动,船体轻微颤抖,缓缓下沉。
最初的几十米,海水依旧清澈。阳光还能透进来,照得水色湛蓝,鱼群成群游动。
“深度一百米。”
潜水员的声音从耳机中传来。
“情况正常。”
继续下潜。
“二百米。”
“深度五百米。”
“教授,水质浑浊度增加。”
耳机里传来潜水员压抑的声音。
“保持冷静,继续下潜。”吴明川的声音沉稳,却连他自己都听出了几分紧绷。
此时,天空忽然变了。
甲板上的人抬起头,只见不知何时,乌云已经密布,像是一整片黑幕压下。海面没有风,却忽然飘下雨点。
雨水敲打在甲板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海风却诡异地平静,没有半点涌动。
“怎么会下雨?没有风怎么会下雨?”
一名队员声音发抖。
![]()
吴明川的脑海里,突然闪过那个老渔民的话:“天降暴雨,海面升腾浓雾,海飞沸腾,那东西就会出来……”
眼前的景象,与渔民描述的诡异吻合。
06
潜水舱继续下潜。
深度表:1200米……1500米……2000米。
吴明川坐在控制台前,目光一刻不离电脑屏幕。每一次数据跳动,他都不敢眨眼。
耳机里,传来潜水员断续的呼吸声。
“教授,深度两千三百米,水压正常……舱体无异常。”
“温度比预期低,大概下降了三度。”
“能见度很差,光照范围缩小到不足三米。”
吴明川一边记录,一边沉声嘱咐:“保持冷静,继续下降,切换到备用探照灯。”
屏幕上,模糊的水流中,探照灯切出一片苍白的光,像是在无边的黑幕里撕开一条缝。
甲板上,几名水手紧紧盯着吊臂下的钢索。
突然,一名水手脸色骤变,猛地抬头大喊:“教授,不对劲!海水……海水在冒泡!”
吴明川心头一紧,快步冲到甲板边。只见海面下方,本该平静的水体,竟开始翻腾,大片气泡如同沸水般不断涌上来,带着刺鼻的腥气。
“怎么会这样?没有火山活动啊……”
他低声自语。
耳机里,传来潜水员急促的声音,但通讯存在干扰……有微弱电流声。
“教授,我……我好像看到了什么!”
“说清楚,你看到了什么?”
几秒钟沉默,另一名潜水员的声音忽然插了进来,急促而慌乱:“教授!我也看到了,不是沉船……是某种会动的东西!”
“动的?”
话音未落,第一名潜水员声音骤然拔高,几近嘶吼:
“眼睛!黄的!教授,那是眼睛!”
“教授!”
“那真的是眼睛,不对……那是……”
“嗞——”
话音戛然而止,通讯伴随着剧烈的电流声,瞬间中断。
“喂!回应!听到请回答!”
吴明川死死扣着耳机,嗓音沙哑。
![]()
没有回应。
“快,把他们拉上来!”
他猛然下令。
甲板上的水手们立刻操作吊臂,钢缆开始回收。可就在此时,整艘船猛然晃动了一下,甲板上的人一个个摔倒在地。
“怎么回事?!”
有人惊恐大喊。
“教授,钢缆受到了冲击!”
吴明川胸口猛地一缩,就在此时,眼角的余光看向了屏幕。
摄像头再次启动,浑浊的水面晃动不应,摄像头捕捉到一些轮廓,那好像是一块一块鳞片,白泛着奇异的光泽,突然间,画面猛地一转,他顿时一惊,眼神死死盯住屏幕,呼吸急促到极点:
“不,不可能,南海怎么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