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面对港府的通缉令,新加坡不敢怠慢,乱港分子罗冠聪刚入境就被捕

0
分享至



2025年9月,亚洲机场安检区,一场没有枪声的较量在瞬间落幕。新加坡移民局对一位持有英国国民(海外)护照的香港通缉犯说“不”。国际舆论哗然,连BBC、路透社、彭博社都在第一时间跟进。

罗冠聪



扣押之下,外交博弈浮现

9月27日凌晨,罗冠聪从旧金山直飞新加坡樟宜机场,带着新近获批的签证,也带着浓厚的政治色彩。入境柜台前,他的护照刚一递出,移民官员没有过多盘问,直接引导他进了边检小室。几个小时后,消息传遍全网:新加坡已将其拒之门外,14小时后原机遣返。

机场监控显示,整个过程无任何激烈场面,只有严谨的程序。新加坡移民与关卡局(ICA)发布简短声明,强调“所有入境决定均基于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未提及具体个人。权威数据披露,2025年以来,新加坡拒绝入境的涉港敏感人士数量增长显著。



这场被外界解读为“低调但决绝”的操作,成为东南亚国家在中美博弈中的缩影。新加坡没有像欧美国家那样高调表态,也没有完全敞开大门。国际媒体普遍认为,这反映了新加坡对现实利益与外交平衡的精准拿捏。

多重身份,命运无处安放

罗冠聪的名字从香港街头延伸到伦敦议会、美国高校,再到2025年新加坡机场。曾任“香港众志”主席的他,2020年国安法实施前夕逃离香港,成为港府通缉名单上的高危目标。多份国际人权报告指出,2020年至2025年间,因国安法外逃的香港活动人士在全球流动空间持续收紧。



2021年,罗冠聪曾在BBC节目现场与中国国际关系专家高志凯激烈辩论,试图为香港示威正名。但现实远比辩论残酷。2024年后,越来越多国家在敏感案件上选择“技术性处理”——不让入境、不做高调表态。数据显示,全球BNO护照持有者的二次入境拒绝率2025年已提升。

新加坡曾是他计划中的会议落脚点,也是他躲避引渡风险的权宜之地。但新加坡与香港自2000年代就签有引渡协议,李家超等香港特首与新加坡政府保持密切互动。新加坡不仅要考虑中国大陆的外交压力,也在意自身“法治社会”的国际形象。此次事件,成为两者平衡的最新例证。



区域安全新格局

2025年全球安全治理趋势报告指出,东南亚国家在处理涉港敏感人员问题时,越来越倾向于采用“非正式配合”模式。以新加坡为例,今年已多次对涉港敏感人士实施边境阻截,并与香港警方保持情报互通。

去年底,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国均有类似案例。区域合作行动数据显示,2024年—2025年,东盟国家对涉中国通缉令案件的配合度提升了。新加坡一位前高官在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透露,东南亚国家普遍不愿意承担“庇护港独分子”的风险,更倾向于用“技术手段”将人拒之门外,避免引发大国间的外交摩擦。

香港警方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对港人通缉案的关注逐年降温。美英等国虽在公开场合发声,实际操作中却极为谨慎。多家国际智库的最新分析认为,西方国家在香港问题上的支持更多停留在道义层面,真正涉及本国利益或与中国的关系时,态度趋于保守。

“政治避难”神话终结

香港国安法生效后,外逃港人一度在海外享有较高关注度。2020年至2022年,多名“乱港分子”在欧美、澳洲频频亮相国际论坛,呼吁外部干预。2023年底,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公室曾就港人海外处境发布阶段性评估报告,称“部分国家对港人保护不足”。



但2024年以来,国际环境发生根本变化。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香港通缉名单上的知名人士在国际社会寻求“政治避难”成功率骤降低。一位欧洲安全机构专家指出,越来越多国家在港人入境申请中启动“背景安全审查”,甚至直接引用与中国签署的安全合作协议,做出拒绝。

新加坡的案例成为“政治避难”神话破裂的标志性节点。权威法律分析指出,即便罗冠聪持有有效签证、BNO护照,只要被认定为国家安全风险,任何国家都有权拒绝其入境。这一原则已被多国边检机关采纳,成为全球反恐、反跨国犯罪的共识。



现实利益与国际法的碰撞

新加坡的“技术性处理”方式,既避免了高调抓捕引发国际争议,又显示了对香港引渡请求的间接尊重。多份国际法分析报告指出,虽然“政治犯罪”通常不在引渡条约保护范围内,但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入境,却属于各国主权范围。

2025年9月,《金融时报》在报道罗冠聪事件时援引多方消息,称新加坡此举既是对中方的现实回应,也避免了被西方舆论利用。新加坡本地学者评论,国家利益决定边境政策,“不愿成为任何一方的棋子”。



东南亚区域安全论坛近期发布的数据也显示,2025年上半年,涉中国通缉案件的跨境配合率创下新高,区域内“敏感分子”难以轻易借道东南亚逃避追责。

国际舞台上的港独困局

罗冠聪在机场的14小时,不仅仅是个人命运的缩影,更是整个“港独”群体困境的真实写照。过去几年,所谓“民主代表”频频在欧美发声,媒体争相报道。但随着中国国安法执行力上升,国际社会开始重新衡量与中国的合作与冲突。



2025年9月国际关系调查报告显示,东南亚、欧洲、美洲等多个重要节点国家,在处理与中方相关敏感案件时,均优先考虑自身外交和经贸利益。所谓“人权牌”在现实面前逐步降温。

多名国际问题专家分析,港独分子在国际舞台上的活动空间被不断压缩,未来类似罗冠聪的案例还会持续发生。只要各国在法律与现实利益之间保持高度一致,港独群体的“出路”将更加狭窄。



现实与未来之间的选择

新加坡机场的一次简单截留,撕开了全球安全格局下的新裂缝。罗冠聪的遭遇不是孤例,而是全球治理体系重构下的缩影。2025年,区域国家对敏感案件的“零容忍”态度已成为新常态,政治避风港的空间越来越小。

未来几年,随着国安法和区域安全合作机制不断健全,“技术性阻截”将成为全球应对敏感跨境人员的主流方式。对任何试图躲避法律追责的个人来说,无论护照多么“高级”,现实都会用最直接的方式提醒他们:世界变了,规则变了。

参考资料:乱港分子罗冠聪入境新加坡被拘:有签证也不给来
2025-09-29 08:30·观察者网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素年文史 incentive-icons
素年文史
用最视角,品读历史真相
4890文章数 592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