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东,有这样一群特别的“护苗人”。他们已年过花甲,却依然精神矍铄地活跃在校园课堂、社区家园,将满头银发化作守护新苗的绿荫。
这群“护苗人”里,有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他们从各自的工作岗位退休后,没有选择闲适的晚年生活,而是怀着对下一代的深切关爱,继续奔走在工作一线,被亲切地称为“五老”。
近日,他们的组织——惠东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惠东县关工委”)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优秀集体”称号。荣誉背后,惠东关工委用创新织密关爱网,温暖每一个青少年的成长路。
创新组织形式
连续9年开展“十、百、千”工程
未成年人关乎国家未来与民族希望。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一项事关长远的战略工程。在这项工程中,关工委作为连接家庭、学校与社会的桥梁,既要为健康成长“搭梯子”,也要为迷茫少年“扶一把”。
自2000年成立以来,惠东县关工委始终将此使命扛在肩上。经过25年发展,惠东县关工委构建起一张覆盖广泛、扎根基层的组织网络——关工组织总数达650个,遍及17个镇街、298个村居、302所中小学校,并延伸至3家民营企业,实现关爱阵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
组织建起来,更要把力量聚起来。2016年,惠东在县委组织部牵头下,建立关心下一代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以此为依托,县关工委于2017年创新推出“十、百、千”工程,联合教育、司法、公安、法院、检察院等10个部门,联合开展惠东县新时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系列活动。
具体而言,“十、百、千”工程包括建设10所示范学校(社区),建立一支由100名五老、道德模范、志愿者、干警、教师组成的辅导员队伍,三年开展1000场宣讲教育活动,活动围绕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家庭教育等主题开展。
如今,这项工程已经连续开展了3期共9年时间。“每年我们会组织各部门依据职责与青少年需求,共同制定三年教育规划,明确主题、时间与责任单位,逐一落实。”惠东县关工委执行主任林冯久介绍表示,通过排期清晰的课程、精准对接的内容,既不影响正常教学,又确保教育实效。
![]()
截至目前,惠东县“十、百、千”工程已累计开展活动超2500场,参加实践的青少年与家长达18万余人次,培训和选拔的红色小小讲解员20多名,促成港口英雄民兵连红军小学的建设,组织全县中小学生5万多人次到高潭中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推动校风、学风与教育质量同步提升,成为惠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块“金字招牌”。
创新工作内容
累计帮助3181名贫困学子
“如果没有关工委的帮助,我俩可能就放弃读北大研究生了。”提起2011年,如今在中山工作的刘氏兄弟仍充满感激。当年兄弟俩因亲人重病、学费无着,惠东县关工委执行主任林冯久亲自带他们找到热心企业家,现场争取到3万元助学金,圆了求学梦。
这样的故事,在惠东并非孤例。2012年至今,惠东县关工委已累计筹集和发放助学金1459万元,帮助3181名贫困学子走进校园。
![]()
帮教不止于课堂。针对早年青少年犯罪苗头,惠东关工委推动“普法+帮教”双线发力。疫情期间,他们联合政法委、法院等7个部门制作96个普法U盘,由镇村关工委送进校园,确保法治教育“不断档”。对在押涉案未成年人,全县“五老”组成帮教小组,开展常态化跟踪。多年来,惠东累计帮教133名在押涉案未成年人,为874人次涉案青少年担任“代理家长”。
解难不限于助学。今年9月,平海镇学生王鑫(化名)顺利升入初中。此前,她的身份问题困扰了很久。王鑫的母亲非婚生女,出生后便婚迁至四川,亲生父亲不知所踪,她一直被寄养在平海的外公外婆家。因为没户口,王鑫升学和就医都是难题。经县、镇关工委发现后,积极协调王鑫与母亲完成亲子鉴定,并向四川当地派出所发函,详细说明孩子的情况。最终,户口顺利办好,王诗潼得以按时入学。
![]()
赋能,从课堂延伸至田埂。自2003年至今,惠东关工委着眼培养造就带头创业奔康、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双带型人才”,采取县、镇关工委和县农科部门联办的形式,组织农村创业青年参加农科技术培训班。如今,已连续举办46期创业培训班,建立6个省、市、县级培训基地,累计培育4600余名学员,成为乡村振兴带头人。
从课桌到田埂,从校园到社区,惠东关工委的关爱内容始终紧随青少年的真实需求,在他们成长的每一个关键节点,稳稳托举,静待花开。
创新机制保障
80%基层关工组织达“五好”标准
从2020年获“广东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到2022年摘得“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集体”称号,再到如今获评“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一系列荣誉的背后,是一套持续运转、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在提供坚实保障。
党委牵头,把牢“方向盘”。惠东始终把关工委工作纳入党建大局,明确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任关工委主任,副县长联系关工委工作,县委常委会连续11年听取关工委工作汇报;县财政将关工委工作经费、县镇村“五老”补贴全额纳入预算;建立督查督办制度,把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任务细化到“时间表、路线图”,定期查成效,不搞“纸上谈兵”。
![]()
党建引领,拧成“一股劲”。惠东构建起县、镇、村(社区)三级关工组织网络,实现全域覆盖。全县650个基层关工组织中,达“五好”(有领导班子、有“五老”队伍、有办公场所和设备、有经费、有制度、有活动)标准的有520个,占比达80%。这一成效得益于持续开展的“六有”建设(有班子、有队伍、有场所、有经费、有制度、有活动)和每三年一次的“五好”验收,推动基层组织标准化、规范化运行。
![]()
组织提质,筑牢“主阵地”。惠东把关工委作为退休干部发挥余热的重要平台,每逢换届及时调整充实班子,每年举办县镇“五老”培训班,提升履职能力,让这支扎根基层、贴近青年的“银发队伍”,成为惠东关心下一代工作最可靠的力量。
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从组织建设到队伍赋能,惠东关工委用一套环环相扣的长效机制,让关心下一代工作成为薪火相传、接续奋斗的坚实事业。
来源:南方+
编辑:李晓(实习生)
一审:丘奇文 二审:程 锟 三审:骆潭扶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