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至27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农牧局在通辽市联合举办“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现场观摩会”。本次会议聚焦玉米单产提升关键技术,集中展示了吉蒙两地农业科技合作的最新进展与成果。
在为期两天的观摩活动中,与会代表先后考察了科尔沁区德诺农业公司示范区、科左中旗刘大鹏高产攻关示范区、通辽市玉米新技术集成与推广示范基地、百万亩节水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及奈曼旗固日班花苏木查干淖尔嘎查自治区级玉米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等五个各具特色的重点示范基地。作为“十四五”规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东北地区春玉米、大豆、粳稻大面积单产提升关键技术与集成示范”项目的重要实施载体,这些基地系统展示了密植群体空间布局优化、合理耕层构建、滴灌水肥耦合精准调控等多项核心技术,体现了科研与生产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
在科左中旗花吐古拉镇南珠日河嘎查项目示范基地,一套集成玉米秸秆深翻还田、密植栽培、浅埋滴灌与水肥一体化的生产技术体系成效显著。经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单位的7名专家实收测产,该基地两个15亩示范田亩产分别达1214.28公斤和1204.30公斤,成功突破1200公斤大关。面对“密植易倒伏、产量不稳定”这一长期困扰玉米生产的难题,基地负责人刘大鹏表示,当前的技术体系已能有效应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主持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马国成介绍,这一成果不仅实现了玉米产量与效益协同提升,也为同类地区玉米高产稳产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
在同期举行的经验交流会上,通辽市农牧局党组成员、市农牧业发展中心主任马俊岭系统介绍了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通辽模式”的实施经验与成效。该模式在沙地玉米种植中实现亩产突破,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路径。与会专家围绕机制创新、技术推广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一致认为应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协同,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凝聚各方力量,推动玉米单产持续提升。
本次观摩会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马国成研究员带队,吉林省农业农村厅、通辽市农牧局相关领导以及来自吉蒙两地的农业部门负责人、技术推广等单位代表120余人参会。
来源:农民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