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伪造身份,在学校工作18年,警察将他抓捕后,学生全来求情

分享至

“警察同志,你们是不是搞错了?张老师是最好的人!”

几名身着制服的警察径直走进办公室,在众目睽睽之下,冰冷的手铐铐住了那双写了十八年板书的手。

消息瞬间引爆了整个校园,学生们疯了一样涌来,将警车围得水泄不通。

面对一张张愤怒而稚嫩的脸,带队的李警官高声喊道:“我们办案,讲的是证据!”

他从怀中掏出一张泛黄的抓捕令,当上面的罪名和照片暴露在阳光下时,整个世界,瞬间死寂。



01

清川县第三中学,是一所再普通不过的县城中学。

这里的学生大多是附近村镇的孩子,质朴,也带着点野性。

对于他们来说,读书或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却是最好走的一条路。

而张晨光,就是那个站在路口,为他们点灯的人。

他是高三(二)班的班主任,教数学。

人到中年,微胖,头发有些稀疏,总是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夹克。

他看起来平凡得就像路边的一块石头,扔进人堆里,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

可是在三中的学生眼里,张老师会发光。

他讲课风趣幽默,再复杂的函数公式,从他嘴里出来,就变成了生动有趣的故事。

他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哪怕是全校最调皮的“刺头”。

今天,他又在“挽救”一个濒临坠崖的少年。

少年名叫李凯,是班上出了名的“混世魔王”,打架、逃课、顶撞老师,无恶不作。

此刻,李凯正被张晨光堵在学校后巷的墙角。

“说吧,这次又为什么打架?”张晨光的语气很平静,听不出喜怒。

李凯梗着脖子,一脸不屑:“他骂我,我就该打。”

“骂你什么?”

“骂我……骂我是个没爹的野种。”李凯的声音低了下去,拳头却攥得更紧了。

张晨光沉默了。

他知道李凯的情况,单亲家庭,母亲身体不好,常年吃药,家里穷得叮当响。

这样的孩子,内心敏感又脆弱,自尊心强得像一头浑身长满尖刺的刺猬。

张晨光叹了口气,从口袋里掏出一百块钱,塞进李凯的手里。

“去,带被打的那个同学去医务室看看,剩下的钱,去吃碗热乎的牛肉面。”

李凯愣住了,他以为等来的是一顿劈头盖脸的痛骂,甚至是请家长。

“老师,我……”

“男子汉,敢作敢当。”张晨光拍了拍他的肩膀,“但下一次,试着用拳头以外的方式解决问题。”

阳光透过巷子口的梧桐树叶,斑驳地洒在张晨光的身上,他那有些佝偻的背影,在李凯眼中,忽然变得高大起来。

李凯捏着那张还带着老师体温的钞票,心里五味杂陈。

这是第一次,有人在他犯错后,没有指责,而是给了他一份尊严。

他不知道的是,张晨光处理完这边的事情,转头就去了校长办公室。

办公室里,副校长王建国正唾沫横飞地向校长告状。

“校长,这个张晨光,简直是无法无天!那个李凯,都快成学校一霸了,他不严加管教,居然还自己掏钱纵容他!”

王建国是管德育的,最看不惯张晨光这种“和稀泥”的教育方式。

在他看来,坏学生就得严惩,开除最好,省得影响学校的升学率。

校长是个和蔼的小老头,姓陈,他推了推眼镜,笑着说:“老王啊,消消气。晨光这么做,肯定有他的道理。”

“道理?他有什么道理!他就是个老好人,心太软!”

张晨光正好走到门口,听到了这句话。

他没有生气,只是平静地推开门,走了进去。

“王副校,陈校长。”他礼貌地打了声招呼。

王建国冷哼一声,把头扭到一边。

张晨光也不在意,直接对陈校长说:“校长,关于李凯同学打架的事,我已经处理好了。医药费我来出,检讨书我也会监督他写。”

“处理好了?”王建国怪叫起来,“张老师,你这叫处理吗?你这是包庇!”

“王副校,”张晨光第一次正色看着他,眼神里有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每个孩子都有犯错的可能,我们的责任不是把他推出去,而是拉他一把。”

“你……”王建国被噎得说不出话来。

陈校长出来打圆场:“好了好了,晨光说得对。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不是筛选。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张晨光点了点头,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他走后,王建国依旧愤愤不平:“校长,您就这么惯着他?这老师来路不明,十八年前突然就来了咱们这山沟沟,谁知道他底细干不干净?”

陈校长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他看了一眼王建国,语气严肃了起来。

“老王,说话要注意分寸。张老师的档案我看过,手续齐全,清清白白。他来我们学校十八年,带出了多少优秀学生,你心里没数吗?我们看人,要看他现在做了什么,而不是去捕风捉影地揣测他的过去。”

王建国自讨了个没趣,悻悻地闭上了嘴。

一场风波,似乎就这么平息了。



但没人知道,在每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张晨光都会从床底的木箱里,拿出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

照片上,是一个笑靥如花的年轻女孩。

他总会对着照片,喃喃自语。

02

李凯那碗牛肉面,终究是没吃。

他把钱还给了张晨光,还附带了一张写得歪歪扭扭的检讨书。

张晨光没说什么,只是让他回教室上课了。

但从那天起,李凯变了。

他上课不再睡觉,作业也开始按时交,虽然正确率惨不忍睹。

他不再跟那些小混混来往,放学后就第一个冲出教室,像是急着去干什么大事。

张晨光觉得欣慰,但也有点好奇。

这天放学,他悄悄跟在了李凯后面。

穿过几条小巷,李凯走进了一个破旧的居民楼。

张晨光在楼下等了一会儿,一个收废品的大爷骑着三轮车过来,他便上前搭话。

“大爷,问一下,这楼里是不是住着一个叫李凯的学生和他母亲?”

大爷看了他一眼:“你找他们家干嘛?催债的?”

“不是不是,”张晨光连忙摆手,“我是他老师,来家访的。”

一听是老师,大爷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哎哟,原来是老师啊!那孩子,可怜啊!他妈病得下不来床,整天就是吃药。他爸前几年就没了,全靠他妈给人缝缝补补挣点钱。”

“现在他妈病倒了,这孩子放了学就去捡瓶子、捡纸箱,卖了钱给他妈买药呢!”

大爷指了指墙角堆着的一堆废品,“喏,这都是那孩子一下午的战果。”

张晨光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揪了一下。

他一直以为李凯的叛逆,是青春期的迷茫。

却没想到,在那副坚硬的铠甲下,包裹着的是一个如此沉重而懂事的灵魂。

他没有上楼去打扰他们,而是默默地转身离开。

第二天,张晨光找到李凯,递给他一个信封。

“这是什么?”李凯警惕地问。

“学校的贫困生助学金,每个月三百,校长特批给你的。”张晨光撒了个谎。

其实这钱,是他自己掏的。

李凯不信:“我这种成绩,也能拿助学金?”

“成绩不是唯一的标准。”张晨光看着他的眼睛,认真地说,“品德,才是最重要的。一个孝顺母亲、有担当的少年,比任何一个只会考试的机器都更值得这份荣誉。”

李凯的眼眶,瞬间就红了。

他死死地咬着嘴唇,不让眼泪掉下来,这个倔强的少年,第一次在人前露出了脆弱的一面。

从那以后,李凯像是变了一个人。

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像一块干瘪的海绵,疯狂地吸收着知识的养分。

他的成绩,也像坐了火箭一样,从班级倒数,一路冲到了中游,然后是上游。

所有人都惊掉了下巴,只有张晨光,一直都相信他可以。

除了李凯,张晨光对班上其他同学也同样尽心尽力。

谁家里有困难了,他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

谁思想上有了波动,他总能第一时间发现,并耐心开导。

十八年来,他几乎没有自己的生活。

学校就是他的家,学生就是他的亲人。

他没有娶妻,没有生子,孑然一身。

有人问他为什么,他总是笑着说:“有这么多孩子,我已经很知足了。”

他的付出,学生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他们敬他,爱他,甚至依赖他。

在清川三中,“张老师”这三个字,不仅仅是一个称呼,更是一种信仰。

然而,平静的生活下,总有暗流在涌动。

副校长王建国,始终觉得张晨光这个人,太“完美”了,完美得有些不真实。

他像一个猎人,在暗中观察着自己的猎物,试图找出他身上的破绽。

他查过张晨光的档案,那份档案简单得过分。

籍贯,一个早已因水库建设而消失的小山村。

学历,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师范学院的函授文凭。

社会关系,一片空白。

一个活生生的人,怎么可能像一张白纸?

03

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整个高三年级都弥漫着一股紧张到窒息的氛围。

张晨光的(二)班也不例外。

为了给学生们解压,张晨光想了个办法。

他宣布,周五的晚自习,改成“班级故事会”。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响应。

那天晚上,教室里的气氛异常活跃。

大家分享着自己的趣事、糗事,还有对未来的憧憬和迷茫。

轮到李凯的时候,这个曾经沉默寡言的少年,第一次在全班同学面前,敞开了心扉。

他没有说自己,而是讲起了张老师。

他讲张老师如何在他最混账的时候,没有放弃他。



他讲张老师如何在他最困难的时候,给了他希望和尊严。

“在我心里,张老师,早就不只是老师了。”李凯的眼睛里闪着光,“他更像我的父亲。”

这句话,像一颗石子,投进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所有人心中的涟漪。

一个接一个的学生站了起来,分享着自己和张老师的故事。

“我高一的时候,我爸妈闹离婚,我天天不想上学,是张老师每天找我谈心,把我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

“我家里穷,交不起学费,是张老师偷偷帮我垫付了,还告诉我是学校减免的。”

“我生病住院,张老师天天放学都来看我,给我补课,比我爸妈都上心。”

一件件,一桩桩,都是些琐碎的小事。

但这些小事,汇聚在一起,勾勒出了一个伟大的人格。

张晨光就坐在讲台下,静静地听着。

他的眼眶湿润了,脸上却带着欣慰的笑容。

他觉得自己这十八年,值了。

故事会的最后,班长提议:“我们一起给张老师唱首歌吧!”

“好!”

“唱什么?”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汗滴……”

稚嫩而真诚的歌声,回荡在小小的教室里。

张晨光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

他站起身,对着全班同学,深深地鞠了一躬。

这一幕,恰好被路过教室的副校长王建国看到了。

他站在窗外,看着里面感人至深的一幕,眼神里却满是鄙夷和不屑。

“哼,真会收买人心。”

他转身离去,心里那点怀疑的火苗,越烧越旺。

他觉得,张晨光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一个正常人,怎么可能无私到这种地步?

这背后,一定是为了掩盖什么。

王建国的猜忌,并非毫无根据。

最近,县里正在评选“市级优秀教师”,学校里只有一个名额。

陈校长力排众议,把张晨光的名字报了上去。

这让一直觊觎这个荣誉的王建国,嫉妒得发狂。

他认为张晨光的一切,都是在演戏,为了骗取荣誉。

他开始更加疯狂地寻找张晨光的“黑料”。

他偷偷翻阅张晨光的教案,试图找出教学事故。

他暗中走访张晨光带过的往届学生,试图挖出他的负面新闻。

他甚至托关系,去调查那所给张晨光颁发函授文凭的师范学院。

然而,结果让他大失所望。

张晨光的教案,堪称完美,每一页都写满了心得和反思。

他带过的学生,无论现在身在何方,做什么工作,提起张老师,无一不是交口称赞,感恩戴德。

那所师范学院,也确实存在,只是多年前就已经合并改名了。

王建国一无所获,但他并没有放弃。

他总觉得,自己距离真相,只有一层窗户纸的距离。

他需要的,只是一个捅破它的机会。

而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

04

距离高考只剩最后一个月。

学校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学生们都在做最后的冲刺。

李凯却在这时候,出事了。

起因,是校外的小混混来找他麻烦。

原来,李凯“改邪归正”后,就和他以前那帮“兄弟”断了联系。

那帮人觉得李凯是“叛徒”,看不起他们,就一直想找机会教训他。

这天放学,七八个染着五颜六色头发的青年,把李凯堵在了校门口。

“呦,这不是凯哥吗?听说你现在是好学生了?”领头的黄毛阴阳怪气地说。

李凯不想惹事,皱着眉说:“我跟你们已经没关系了,别来烦我。”

“没关系?”黄毛一把揪住他的衣领,“当初跟我们称兄道弟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怎么,现在翅膀硬了,想单飞了?”

“放开我!”李凯挣扎着。

“放开你?可以啊!”黄毛脸上露出一丝狞笑,“跪下,从我裤裆里钻过去,今天就放过你!”

周围的学生越聚越多,对着他们指指点点。

李凯的脸涨得通红,屈辱和愤怒,像火山一样在他胸中喷发。

士可杀,不可辱!

李凯怒吼一声,一拳就朝着黄毛的脸上砸了过去。

场面瞬间失控。

对方人多势众,李凯很快就被打倒在地,蜷缩着身体,承受着雨点般的拳打脚踢。

就在这时,一声雷霆般的怒吼传来。

“都给我住手!”

是张晨光。

他刚开完会出来,就看到了这揪心的一幕。

他像一头发怒的狮子,冲进人群,一把推开正在施暴的黄毛。

他扶起鼻青脸肿的李凯,将他护在身后。

那几个小混混,看到只有一个中年老师,非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嚣张。



“老东西,少管闲事!不然连你一块打!”黄毛恶狠狠地威胁道。

张晨光看着他们,眼神里没有丝毫的畏惧,反而有一种令人心悸的冰冷。

那是一种,王建国从未见过的眼神。

不像一个老师,倒像……像一头经历过血战的孤狼。

“光天化日,聚众斗殴,你们眼里还有没有王法?”张晨光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强大的压迫感。

黄毛被他的气势镇住了,但很快又恼羞成怒。

“王法?在这里,老子就是王法!”

他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弹簧刀,刀刃在夕阳下闪着寒光。

“老东西,我再给你一次机会,滚开!”

围观的学生们发出一阵惊呼,有胆小的已经吓得闭上了眼睛。

所有人都以为张老师会退缩,会去叫保安。

然而,他没有。

他只是把李凯往身后又推了推,然后,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动作。

他迎着刀尖,向前走了一步。

“冲我来。”

他平静地看着黄毛,一字一句地说。

“他还是个孩子,你们有什么不满,都冲我来。我替他扛了。”

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

黄毛彻底愣住了。

他见过横的,没见过这么不要命的。

那眼神,太可怕了。

平静,决绝,仿佛死亡在他面前,也不过是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

黄毛握着刀的手,竟然开始微微颤抖。

他从这个其貌不扬的中年男人身上,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

就在这时,警笛声由远及近。

不知道是谁报了警。

黄毛一伙人脸色大变,咒骂了一声,扔下刀,仓皇而逃。

危机,解除了。

张晨光紧绷的身体,这才松弛下来。

他回头看着一脸崇拜和感动的李凯,露出了熟悉的温和笑容。

“没事了,别怕。”

他带着李凯去了医务室,处理好伤口,又亲自把他送回家。

这件事,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校园。

张晨光吓退小混混的英雄事迹,被学生们添油加醋地传颂着。

他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愈发高大伟岸。

然而,这件事也传到了王建国的耳朵里。

他非但没有钦佩张晨光的勇敢,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怀疑。

一个普通的老师,面对持刀的混混,怎么可能那么镇定?

那股子狠劲儿,那股子杀气,绝对不是教书先生能有的!

他到底是谁?

他到底经历过什么?

王建国感觉,真相的盖子,马上就要被揭开了。

他做了一个决定。

他要向公安局举报,这个叫张晨光的老师,身份可疑。

他以学校的名义,写了一封匿名举报信。

他相信,只要警察介入调查,张晨光的真实面目,一定会被彻底撕开。

他得意地将信投进邮筒,仿佛已经看到了张晨光身败名裂的那一天。

他不知道,他这个举动,将引来一场席卷整个清川三中的巨大风暴。

05

高考结束了。

估分那天,(二)班成了全校最大的黑马。

班级平均分,全校第一。

一本上线率,全校第一。

而最让人惊喜的,是李凯。

他以超过一本线三十分的优异成绩,创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拿到成绩单的那一刻,李凯冲出教室,一路跑到办公室,扑通一声,给张晨光跪下了。

“老师!谢谢您!”

这个铁骨铮铮的少年,哭得像个孩子。

张晨光连忙扶起他,眼眶也红了。

“傻孩子,这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办公室里,其他的老师都围了过来,纷纷向张晨光表示祝贺。

一向看他不顺眼的王建国,此刻也站在人群里,脸色复杂,一言不发。

他那封举报信,石沉大海,一点回音都没有。

他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真的想多了。

也许,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如此完美无私的人?

不,他不愿意相信。

毕业典礼那天,天很蓝。

作为优秀教师代表,张晨光上台发言。

他没有讲什么大道理,只是分享了自己和(二)班同学相处的点点滴滴。

讲到动情处,他和台下的学生们,都流下了眼泪。

“孩子们,”张晨光最后说道,“老师没什么本事,给不了你们荣华富贵。我只希望,你们走出这个校门,无论将来遇到什么,都能做一个正直、善良、有担当的人。”

“记住,无论你们飞得多高,走得多远,清川三中,永远是你们的家。我,永远在这里等你们。”

台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很多年后,已经成为社会精英的(二)班学生们,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个下午。

记得张老师站在阳光下的身影,和他说的每一句话。

那成为了他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毕业典礼结束后,学生们把张晨光团团围住,送礼物的,求合影的,要签名的,络绎不绝。

张晨光被簇拥在幸福的海洋里,笑得合不拢嘴。

他觉得,这是他人生中最幸福的一天。

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刻,悄然降临。

几辆警车,悄无声息地停在了校门口。

车门打开,下来几名神情严肃的警察。

带队的,是一名肩上扛着两杠一星的中年警官。

他们没有惊动任何人,径直穿过操场,走向了办公楼。

王建国刚好从楼里出来,看到他们,心里咯噔一下。

难道……是那封信起作用了?

他连忙迎上去:“几位警官,你们是……”

带队的李警官亮出证件:“我们是市刑警队的,找一位叫张晨光的老师。”

王建国的心,狂跳起来。

市刑警队!

竟然是市刑警队亲自来抓人!

他到底犯了什么滔天大罪?

王建国强压住内心的激动和惊骇,指了指不远处的办公室。

“他……他就在里面。”

几名身着制服的警察径直走进张老师的办公室,当着所有人的面,冰冷的手铐铐在了他那双写了无数板书的手上。

那一瞬间,整个办公室,鸦雀无声。

张晨光的脸上,没有惊讶,没有愤怒,只有一种宿命般的平静。

他好像,早就预料到了这一天的到来。

消息如风暴般席卷了整个校园,刚刚毕业,还没来得及离校的学生们完全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他们自发地聚集在校门口,将警车团团围住,一遍又一遍地高喊:“张老师是好人!你们不能抓走他!”



“警察同志,是不是搞错了?”

面对群情激愤的学生,带队的李警官脸色凝重。他理解孩子们的心情,但法律不容挑战。

为了平息场面,他高声说道:“同学们,请冷静!我们办案讲的是证据!”

说罢,他从怀中掏出一张泛黄的陈旧纸张,缓缓展开,那是一张跨越了近二十年的抓捕令。

当学生们挤上前,看清抓捕令上那张年轻而陌生的黑白照片,以及照片下方那一行触目惊心的罪名时,喧闹的人群瞬间鸦雀无声。

所有人,包括在场的其他老师,全都傻眼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