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讯是侦查领域没有硝烟的战争,容不得半点疏忽。
先有实力计算,后有先胜后战,《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在审讯工作中同样适用。
审讯开始前,犯罪嫌疑人通常会根据自身的证据认知预作思想和辩解准备。
因此,侦查人员必须坚定“未战先胜”的审讯理念,审讯前进行充分的证据计算、策略规划和观点采择。
一、提炼评估证据
“审讯是前线,调查是子弹”,真正的审讯其实是在审讯室之外。
侦查人员在审讯前要详细了解案情和侦破经过,仔细反复阅读案件材料,准确判断犯罪行为法益侵害性,对已经收集在案的定案证据、涉嫌证据、具有潜在归罪可能性信息进行抽取评估,熟练掌握信息来源、内容、形式及证明方向、证明强度等情况。
同时,通过大量调查了解其生平和生活方式,找到一定规律,有助于采取合理的侦查和审讯手段。
侦查人员对案件资源和背景情况了解运用越全面越细致越深入,就越能掌握审讯主动权。
二、规划审讯策略
审讯策略分为审讯对象选择、话题设置和证据使用方式三个方面。
首先,讯问作为一种侦查手段,与整体侦查工作密不可分、不可割裂。
要综合考虑案件侦查情况和证据收集进度,以及讯问对象的地位作用、配合程度、攻克难度等因素,确定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次序,这是讯问策略考虑的第一要素。
其次,侦查人员实施审讯前应当审慎考虑何种侦查假设能够得到现有证据支持,最终找出一个关于案件的最佳解释。
据此确定讯问重点并围绕中心辐射分割为若干可控话题,再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前科情况、性格特点、到案方式等,巧妙实施声东击西、避实就虚等审讯“诡道”,科学设计话题使用顺序。
最后,要依据各个话题的设置内容,确定要使用的证据资源,明确证据矩阵、用证序列及组织方式,设计提问方式句式和出示证据时机。
三、实施观点采择之审讯应用
观点采择是指个体从他人或他人所处情境出发,想象或推测他人观点与态度的心理过程。
在审讯背景下,侦查人员的观点采择是在分析犯罪嫌疑人的证据认知和抗审策略前提下,预测讯问对象言语反应,反复斟酌辩解与案件信息的契合性,并围绕辩解可能性计划话题设置、证据使用和提问方式,以达到在暴露真正用证目的之前截断犯罪嫌疑人辩解退路、施加讯问压力、改变嫌疑人证据认知的效果。
证据评估及使用、话题设置、观点采择共同构成了证据使用策略,在实践中三者应融会贯通、需整体考虑。
从整个计划与准备阶段可看出,结构化审讯技术排斥指控型讯问思路,重视策略应用和证据使用,是建立在重塑审讯理念基础之上的讯问模式。
需要指出的是,在此阶段拟定的讯问计划并不是固化不变的,需要结合讯问实境、进程不断调整完善。
来源: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作者:张扬(工作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公安局)。文章仅供参考,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