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随着最后一次编队呼啸升空,印度空军的米格-21战机在昌迪加尔空军基地正式退役。这款冷战时代的苏制超音速战机,自1963年加入印度空军以来,陪伴印度走过了无数关键时刻,也见证了印度航空工业的发展与困境。
![]()
地面展示的米格-21UM(左)和米格-21Bison(右)
初登舞台
1962年,印度代表团在苏联首次见到米格-21,仅几周后就与莫斯科达成协议,购买并获得生产许可。1963年3月,印度空军首个米格-21中队——第28中队在昌迪加尔组建,这标志着印度正式步入超音速时代。
![]()
印度空军最早于1963年服役的米格-21F-13
米格-21的引入不仅为印度提供了速度优势,还在冷战格局下奠定了与苏联的军事合作。相比昂贵的西方战机,米格-21价格低廉、可用印度货币结算,还允许印度在国内组装甚至自主生产,这一举措后来直接推动了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AL)的成长。
米格-21在印巴冲突中发挥了关键作用。1965年,印度米格-21击落了巴基斯坦的F-104“星”战斗机,终结了对手的技术优势。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米格-21不仅多次赢得空战,还支援地面打击,为印度空军夺取主动权立下大功。
到20世纪70年代,米格-21已成为印度空军的中坚力量,服役中队多达17个。无论是米格-21FL、M、MF还是后期的比斯型号,它们都承载着印度空军的辉煌与雄心。
![]()
从引进到“野牛”
在引进初期,印度空军先后接收了散件组装机和整机,但很快HAL便开始完全自主生产。到1980年代,印度已成为苏联以外最大的米格-21用户,总数超过870架。
为延长寿命并保持战斗力,印度在1990年代末选择将125架米格-21升级为“野牛”型。升级版配备了俄制“光辉”雷达、改进的航电系统和以色列电子战设备,甚至可以发射超视距空空导弹。这些改进在2004年的印美联合演习中,让“野牛”战机多次在模拟对抗中占据上风。
![]()
印度空军装备的改进型米格-21战斗机,可携带俄制R-77中距空空导弹。
事故频发的“飞行棺材”
然而,随着机体老化和设计局限,米格-21的事故频率居高不下。据统计,约60年来,印度米格-21共发生400余起坠机事故,超过200名飞行员丧生,在印军内部甚至被称为“飞行棺材”。
![]()
印度空军米格-21以往坠机事故
造成高事故率的原因包括:
短航程导致起降频繁,而事故多发于起降阶段;
长期承担训练机任务,飞行员新手比例高;
维护难度加大,零部件供应不足。
尽管如此,许多印度空军将领仍为它辩护,称其“虽有瑕疵,但功不可没”,它确实为印度空军提供了数十年的空中威慑力。
最后一飞:传奇谢幕
2025年9月26日,印度空军在昌迪加尔为最后两个中队——第3“眼镜蛇”和第23“黑豹”举行退役仪式。36架米格-21战机编队升空,完成了最后一次模拟空战表演。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在现场称米格-21是“印度空军的家庭成员”,赞扬其机组人员的勇气与牺牲。
![]()
完成最后飞行后,消防车喷出水门迎接返回的米格-21。
随着米格-21的谢幕,印度空军的战斗机中队数量降至29个,远低于理想状态的42.5个。这意味着未来15年内,印度需要大规模补充战机力量,以弥补即将退役的幻影2000、米格-29和“美洲虎”等机型。
米格-21的“接棒者”
米格-21退役的前一天,印度刚刚签署价值70亿美元的订单,采购97架国产“光辉”战机,以推动本土化生产。与此同时,法国“阵风”战机的引进和新一代国产战机的研发,也被寄予厚望。
然而,“光辉”研发进度一再延误、性能争议不断;而“阵风”数量有限,难以完全取代庞大的米格-21机群。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印度空军可能面临战力“青黄不接”的挑战。
![]()
印度空军米格-21正面图
从1963年首飞,到2025年最后谢幕,米格-21在印度空军的服役史长达62年。它是印度的第一代超音速战机,也是印度航空工业成长的起点;它见证了战争的胜利,也背负了事故的阴影。
编辑/云苓
审核/老虎
订购
风上风云|云端故事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