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神农架2300平方公里区域“体检”:发现植物新种11种,昆虫新种27种

0
分享至

极目新闻通讯员张茹

“十四五”以来,神农架林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生态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产业培育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9月28日,神农架林区举行“践行‘两山’理念 推进绿色发展”神农架“十四五”保护与发展成果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一场,即“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篇”专场发布会。


冯威 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进行发布

十四五期间,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在林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举措,守护好华中屋脊的生态本底,交出了一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答卷。

我们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新跨越

“十四五”期间,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等保护全面升级,区域生态安全屏障更加坚实。

一是绿色本底更加厚实。通过系统性保护,神农架国家公园候选区森林覆盖率稳定在96.12% 的高位,如同一颗巨大的绿色明珠镶嵌在华中大地,其强大的固碳释氧、水土保持功能,为区域生态安全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是旗舰物种保护成效显著。神农架金丝猴种群数量已增至1618只,较五年前增长10%;栖息地面积扩大至401平方公里,扩大了约13%。这些“山中精灵”种群的壮大和栖息地的扩展,是生态系统健康的最有力证明。

三是生态家底空前清晰。启动了规模空前的本底资源综合调查,设立15个专题,汇聚了包括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动物所在内的16支全国顶级科研团队,对2300平方公里区域进行了系统性“体检”。成果丰硕:发现植物新种11种、中国新纪录种27个,昆虫新种27种、中国新纪录种117个,极大丰富了全球生物多样性基因库。

四是珍稀物种重焕生机。成功迁地保护珙桐、连香树等60余种珍稀植物,并实施神农香菊野外回归,成功保育洪平杏、小勾儿茶等16种珍稀濒危植物,完成近1万份生物标本数字化,让这些“植物活化石”在神农架延续生命奇迹。

五是资源管护实现全域覆盖。确立了921条固定巡护线路,组建了由123名专职巡护监测员、400名生态管护员、56名自然生态安全信息员组成的专业化管护队伍。年均完成野外远程巡护3217人次、总里程3.5万公里,开展社区宣传5145工天。通过建立“林长+”机制,常态化开展巡护,实现了资源管护无死角。

我们强化科技赋能支撑,生态保护科研迈上新高度

坚持“科技赋能保护”,构建了“空天地人”一体化的科研监测体系。

一是监测网络实现“智慧感知”。建成全省首个25公顷生物多样性监测大样地,布设了68处各类监测样地、118条野生动物监测线路、146条观测样线、27处昆虫观测点。布设的2000余台红外相机24小时“值守”,9处水环境监测站、4处气象监测站实时预警,如同为生态系统安装了无数双“智慧眼睛”,实现了全天候、全方位精准监控。

二是科研合作与成果转化硕果累累。与中科院水生所等顶尖机构深度合作,聘请桂建芳院士等专家,牵头或参与9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成功申报4项湖北省科协科普专项。“十四五”期间,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SCI论文30余篇,出版8部科研专著,3项成果荣获湖北省、四川省科技进步奖。随着“一院两馆三中心”全面建成,3个省部级平台、4个行业监测平台、11个科研示范基地持续升级,神农架正从“生态高地”向“科研高地”坚实迈进。

我们夯实基础设施硬件,生态保护能力得到新提升

聚焦神农架国家公园候选区核心需求,以重大项目驱动保护能力提升。

一是项目谋划与实施精准有力。谋划储备各类项目89个,投资估算55.7亿元。“十四五”期间累计实施17个重大生态项目,争取中央及省级投资2.6亿元,为生态保护注入了强劲动力。

二是国际合作典范效应凸显。全球环境基金(GEF)大神农架项目成为国际典范,辐射鄂西渝东7个保护区,建成12万公顷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打通九道生态走廊带,形成2万公顷跨省生态庇护所,成功破解行政区划保护壁垒,其“保护与发展共赢”模式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作为案例全球推广。

三是生态修复与设施升级同步推进。投入9552万元,对公路沿线150余处、总计2227万平方米的裸露山体进行生态修复,建成25处野生动物通道,织就了一张让动物自由穿梭的“路桥网”。同时,新建7个科普场馆、9处管理业务用房,维修改造12处基础设施,升级3000平方米实验基地,更新200套实验设备,实现了基础设施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我们构建现代治理体系,生态管理效能实现新突破

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了高效智慧的治理体系。

一是建成“一库一网一图”智慧大脑。集成地理信息、物联网、大数据、AI等技术,搭建了“天-空-地-人”一体化监测与应用体系。建成数字化监测与管护平台,集成了资源监管、科研监测、科普科教3大功能于一体的19个业务系统,实现了从森林、水域到野生动物、景区容量的全领域、全时段精准化监控,让生态管理“更聪明、更高效”。

二是数据资源价值持续释放。累计采集5万余号生物标本,拍摄6万余张生态照片,收集600余份DNA条形码样品,完成近2万份生物标本数字化,构建起涵盖749种脊椎动物、4329种维管束植物的“生态数据库”。红外相机影像52次登上央视《秘境之眼》,18个珍稀物种走进全国观众视野,2个监测项目荣获行业奖项,让神农架的生态之美广为人知。

我们推动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化传播开创新局面,始终致力于让生态保护理念成为社会共识。

一是国际交流平台更加宽广。成功举办“一带一路”生态保障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术研讨会,吸引全球105个国家的专家学者齐聚于此。高标准通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等多项国际评估,“世界级生态名片”更加闪亮。

二是宣传推广影响深远。中英文官网及国际社交媒体成为对外窗口;《神农架国家公园候选区双语画册》寄送351个驻华外交机构和国际组织;与央视合拍《国家公园·万物共生之境》《成长之路》广受好评;中法合拍《金丝猴王国·勇者的世界》于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在欧多国播出并获国际奖项;神农架金丝猴作为亚洲代表登上BBC高分纪录片《七个世界 一个星球》。这些作品将保护成就转化为动人故事,传递了和谐共生的全球价值观。

三是自然教育走深走实。整合科普场馆资源,探索“巡护+”生态体验模式,推动科研向科普转化,让巡护路线变为自然教育场景,使神农架国家公园候选区成为守护自然的“宝库”、传播知识的“乐园”、凝聚共识的“家园”,真正实现了“让生态理念融入生活”。

谢谢大家!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极目新闻 incentive-icons
极目新闻
全球眼,中国心,瞭望者,思想家
332622文章数 94250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