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千年丝路文明与现代高铁在此交汇
便诞生了武威东站这座独一无二的“丝路新门户”
它不仅仅是一座交通枢纽
更是一件融合汉唐气度与现代美学的建筑艺术品
![]()
读懂设计
建 | 筑 | 语 | 言
汉唐古韵,凉州新章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现代建筑语言
重新诠释汉唐时期的建筑风格与文化气度
既体现历史厚重感,又彰显时代创新精神
壹
•风骨
站房形体取汉唐之气度
主体两层、中部通高的空间布局,再现汉唐建筑的恢宏尺度
外立面以现代钢材演绎汉阙意象,传承传统礼制建筑形制
候车大厅吊顶化用斗拱神韵,将千年木构智慧转化为金属韵律
![]()
![]()
![]()
贰
•气韵
色彩美学藏丝路密码
浅灰主调:呼应汉唐青砖灰瓦的沉稳底蕴
沙黄点缀:灵感源自凉州大漠与出土简牍的自然肌理
整体色彩如一幅褪色的古地图,串联起丝绸之路的千年记忆
![]()
叁
•笔墨
文字细节见文化匠心
站名选用武威汉简字体,让两千年前的墨迹在当代站房重获新生
出入口牌匾复刻汉简原字,以真迹篆刻打造移动的文物课堂
每处标识皆如会说话的史书,让候车时光悄然转化为与历史的静默对话
![]()
![]()
肆
•空间
现代功能承古韵新风
在11999平方米空间内,传统建筑比例与高铁时代功能实现完美共生
候车厅地面以建材拼贴暗喻「凉州古道」,勾勒出丝绸之路的当代映像
天窗设计巧妙引入河西走廊的阳光,随时间流转在厅内绘就一幅流动的光影画卷
![]()
![]()
![]()
打卡机位
拍 | 出 | 精 | 髓
机位01
广场中心 · 时空对话
位置:站前广场中心,面向“铜奔马”雕塑。
设计解读:这是最直观的“古今对话”。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象征着武威辉煌的过去,而现代化的高铁站则代表着发展的未来。此机位完美诠释了“凉州新章”的主题。
拍摄建议:
广角全景:使用广角镜头,放低机位,以雕塑为前景,拍下它昂首腾跃、与宏伟站房相映生辉的震撼全景。
黄金时刻:日出后或日落前一小时的柔和光线,能为建筑披上金色外衣,更添汉唐古韵。
机位02
候车大厅 · 汉唐光影
位置:候车大厅中央,抬头仰望。
设计解读:大厅的穹顶与立柱,通过极具现代感的材料和结构,融入了汉唐建筑的线条美与对称美。这里的空间感,是对传统建筑“大屋顶”意象的抽象化表达。
拍摄建议:
极致对称:将手机/相机贴近地面向上仰拍,利用天花板的线条和灯光,构建强烈的透视感和几何美感,这是展现汉唐建筑对称精神的绝佳方式。
![]()
![]()
![]()
机位03
建筑细节 · 汉简印记
位置:车站主入口正上方,镌刻着“武威东站”站名的墙体下。
设计解读:这是整个车站文化点睛之笔。特意选用的“汉简”字体,直接源于出土于武威的“凉州汉简”,是武威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最骄傲的符号之一。拍摄这个细节,就是拍摄武威的“文化身份证”。
拍摄建议:
特写镜头:使用人像模式或长焦端,聚焦于站名字体,虚化背后的建筑肌理,突出文字的沧桑感和独特美感。
人物互动:可以拍摄亲友抬头仰望站名的瞬间,形成一种“阅读历史”的沉浸感。
框架构图:利用车站入口的门框或玻璃幕墙的反射,将站名置于一个自然的画框中,增加画面层次。
![]()
![]()
![]()
拍摄秘籍
光 | 影 | 魔 | 法
清晨 & 黄昏(黄金一小时):光线最佳,色彩丰富。适合拍摄机位1的外景,温暖的光线让车站和雕塑充满温度。
蓝调时刻 & 夜晚(日落后半小时):天空呈现深邃的蓝色,车站灯光亮起,机位3的站名在灯光照射下会格外醒目,与夜幕形成鲜明对比。
☀️正午时分:光线强烈,适合拍摄机位2的室内光影,凸显空间的通透与结构感。
![]()
![]()
您的旅程不止于武威东站
持一张高铁票,开启您的武威之旅
探访雷台汉墓,寻觅“马踏飞燕”的出土地
走进西夏博物馆,感受凉州会盟的厚重历史
品一碗地道的 “三套车”,让味蕾也记住武威
![]()
编辑:徐典飞
审核:张国浩 葛秋梦
监制:宋哲超
本文来源:武威南车务段
![]()
![]()
阅读更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