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岭深处,竹翠茶香
广东清远市英德龙华村
依山择路,引凤还巢
用数字活水润乡土
共创乡村新天地
9月28日
CCTV-1《山水间的家》第四季镜头
聚焦广东清远市英德龙华村梅子寨
撒贝宁、李小冉、彭玉平三位嘉宾的探访
让这座藏在喀斯特秘境里的村落
彻底“出圈”——
竹海茶山相拥,旧屋变身民宿
年轻人带着村民把日子过成了风景
完美诠释了
“竹海茶山绿意浓,共富乡村幸福长”的
生动图景
节目精选版
![]()
笋茶富民,人才兴村
共创龙华新天地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三位嘉宾在梅子寨村口扫码“乡村CEO带你云游龙华”小程序二维码,初步了解到龙华村的特色和美景美味。
![]()
由36间旧瓦房改造的民宿墙上,“‘百千万工程’顶呱呱,共同富裕靠大家,男女老少齐参与,汗水浇开幸福花”的标语格外醒目,李小冉脱口而出:“茶叶就是幸福花,竹子就是摇钱树”,一句话点透了村子的产业根基。
![]()
在“梅烦恼咖啡”馆里,彭玉平教授笑称“一杯咖啡消尽烦恼”。这间由乡村CEO们与村民头脑风暴诞生的咖啡馆,早已成了凝聚人心的“共创空间”。
跟着乡村CEO华祥维的脚步,嘉宾们沉浸式体验了梅子寨的“共富日常”:挖麻竹笋;亲手采茶——学唱采茶歌、品尝具有英德红茶特色的奶茶和红茶雪糕;紧接着和村民一起制作擂茶粥,用新鲜竹笋烹饪出英德地道美味,嘉宾们与乡村CEO华祥维一家共进充满英德风味的晚餐,撒贝宁感慨道:“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尝!”。
更动人的是村落的蜕变密码。95后“新村民”罗家琪带着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返乡,退伍军人华祥维牵头组建运营团队。这群年轻的乡村CEO通过“乡村共创日”,与嘉宾们一齐体验竹编手工,把竹编、茶叶变成了文创好物,让前来研学的亲子家庭从“看风景”变成“深度参与”。在政府主导、农民主体、腾讯助力、群众参与的模式下,村子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更带动就业,让“外出务工”变成了“返乡创业”。

龙华村是典型的喀斯特丘陵地貌,土壤肥沃水汽充足,适宜种植麻竹和茶叶。当地结合笋竹特色,衍生了多种创新产品,也制作了不少手工竹制品,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助力,为村民增收。如今,消费者轻点屏幕,便可选购地道的麻竹笋、英德红茶,也能将笋壳画、红茶面膜等衍生好物带回家。嘉宾们与村民一同挖笋采茶,装车发货,亲身感受藏在肥沃土地里的蓬勃生命力。


节目尾声,撒贝宁以“未来畅想,唱响未来”寄语,李小冉用“‘小’中见大,‘冉’冉而生”送上期待。从苏轼曾驻足的“英州”古地,到如今的共富样板村,梅子寨的故事证明:乡村振兴从来不是空谈,而是年轻人的创意、村民的实干,以及把“土宝贝”变“金疙瘩”的智慧。
新闻加点料
清远英德市横石塘镇龙华村梅子寨村小组,是一个革命老区村,距英德市区仅半小时车程,但曾因青壮年外流、房屋闲置,一度陷入沉寂。如今,村落旧房变身民宿、咖啡厅和研学基地;村道旁竹林摇曳,游客漫步其间,不时驻足拍照。
![]()
村庄变美了,也吸引了返乡创业青年。今年4月,在东莞打工十余年的郭秋月选择回到家乡,在家门口的民宿上班。
![]()
![]()
郭秋月告诉记者,这份工作机会就是来自于省里的“共富乡村”项目。2024年,梅子寨村被纳入英德“百千万工程”先导示范区,由省委办公厅组团单位驻英德工作队牵头,中国农业大学提供理论指导,腾讯公司出资,共同打造“以农民为中心”的“共富乡村”项目。
![]()
龙华村梅子寨村的新业态能快速“火起来”,离不开基础设施的 “硬支撑”。乡村振兴驻横石塘镇工作队靠前服务,完善村子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补齐短板,为项目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如今,“流量”如何转化为“留量”,成为当地探索乡村运营的新课题。目前,梅子寨村“共富乡村”项目正在积极筹划二期建设,计划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体验空间与业态布局。
清远发布编辑部
来源:CCTV-1 广东广播电视台英德发布 清远头条
编辑:何雁舒
校对:蔡硕
二审:刘厚斌
三审:钟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