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代王后可能是吕后赐给代王的吕氏宗族的女子。所以,要想当这个皇帝,就必须把代王后和她生的四个儿子全部除掉。
也有人说,这是汉景帝的母亲窦漪房,为了自己的儿子能够继承皇位而动得手脚。
如果您也是这种看法,
恭喜您!您和长安的将相们,和吕后,和其他刘氏皇族一样,
都小看了汉文帝!
![]()
天上掉下个馅饼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故。两个月后,周勃等功臣及朱虚侯刘章等皇族,就除掉了吕氏全族。
当时,汉惠帝的儿子,后少帝刘弘在位。为什么周勃他们要再选一个皇帝呢?毕竟,刘弘也算是汉高祖刘邦的亲孙子啊。
周勃他们显然有别的想法,说直白点,就是担心。担心这位后少帝刘弘长大之后,给吕后报仇!
首先,因为刘弘本身就是吕后在四年前亲自扶立的。其次,后少帝刘弘还娶了吕禄的女儿为妻。
而吕禄正好是吕后的侄子。现在刘弘年龄还小,谁敢保证这位长大之后,会怎么看待周勃陈平他们呢。
这份担心不是没理由的。
汉高祖刘邦驾崩之后,是吕后长达十五年的统治。西汉经历了汉惠帝,前少帝,后少帝三位傀儡皇帝。
吕后的影响根深蒂固。这次周勃陈平他们铲除诸吕,可以算是把吕氏宗族连根拔起,只剩下了刘弘四兄弟。
毕竟,名义上,这兄弟四个都是汉惠帝的儿子,高祖刘邦的孙子。
当然,这份担心,他们是没法明确说出口的。太尉周勃,右丞相陈平,大将军灌纓,齐王刘襄,朱虚侯刘章经过商议认为:
今皆已夷灭诸吕,而置所立,既长,用事,吾属无类矣!不如视诸王最贤者立之!
所谓“用事”,就是掌权的意思。
于是,一种说法就传了出来,刘弘不是汉惠帝刘盈的儿子!
为了确保这种说法更可信,干脆刘盈的四个儿子都是吕后替刘盈做主抱养的别人的孩子这种说法就应运而生。
既然坐在皇位上边的那位后少帝不是老刘家的人,一直在代州安安稳稳做代王的汉文帝刘恒就突然接到长安来的一份“通知”:请代王殿下到长安来当皇帝吧!
代王一下就懵了,为什么是我?
![]()
只能是代王,必须是代王
选新皇帝,得符合两个条件。第一个当然必须是刘邦的子孙,这是“硬杠杠”。第二个就有点说不出口了。
新皇帝,最好是一位弱势的皇帝。
第二个条件,主要是将相们的想法了。如果说铲除吕氏全族,还说得上是“讨逆”,那废掉后少帝可就真的是将相们在为自己考虑了。
无论新选的皇帝是谁,都会担心将相们势大,有“兴废”的实力。
本来在封建统治秩序之中,君就是强势的一方。如果再选择一个强势的刘氏子孙当这个皇帝的话,那么,将相们的未来,应该很“美好”。
所以,周勃、陈平他们,选择一个刘氏的弱势子孙来当这个皇帝,便于他们能继续控制,最好是这位新皇帝宅心仁厚,能够善待他们的子孙。
那岂不是很美滋滋的事情?
那么到底是谁有这么大的权力能够决定西汉皇帝的“废立”呢?
根据《史记》记载:
他们分别是刘邦死前曾“预言”,“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的太尉周勃。从小主持为乡里分肉而发出“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感叹的右丞相陈平。被诸吕派去阻击前来“讨逆”的齐哀王刘襄,却在荥阳驻兵不攻的大将军灌婴。还有御史大夫张苍。
以上这四位,都是追随刘邦起义建立汉室江山的赫赫功臣。
![]()
接下来要说的是琅琊王刘泽。
刘泽的身份很有意思。
他既是刘邦的远房堂兄弟,他的妻子又是吕后的妹妹吕须的女儿。所以,以他吕后外甥女婿的身份,都能参与拥立新帝的活动,
从侧面也说明,代王后和四个儿子的死亡与刘恒是否能够登基无关。
也就是说,即使是代王后如很多人推测那般是吕后的家族成员,也不是她及四个儿子的致死之因。
好,来看看为什么必须是代王刘恒会被选中。
首先看刘邦的兄弟。
此时还活着的,就只有刘邦的幼弟,楚王刘交了。刘交的年龄史无记载,但他是刘邦的四弟这个是确定的。
以《汉书注》记载为准的话,汉高祖刘邦是生于公元前247年。推测一下刘交的生辰年份,最早应该是公元前244年左右。
到事情发生的公元前180年,刘交已经是64岁的老人了。显然年龄偏大,不适于当这个皇帝。
当然了,这只是表面的原因,关键是,年龄大了,有经验有阅历,一旦登上帝位,将相们根本没法控制他。并且据记载,刘交在汉文帝登基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79年就去世了。
看起来身体也不太硬朗。所以,刘邦的弟弟刘交被排除出名单。
![]()
再看刘邦的孙子。
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似乎应该是刘邦的长孙齐王刘襄无疑。第一是刘襄和吕后有深仇大恨,刘襄的父亲刘肥就是被吕后“气死”的。
有一次刘肥觐见汉惠帝刘盈。刘盈尊敬这位比自己年长很多的兄长,就请刘肥上座。结果刘肥不知是大意了,认为这是在宫内举行的家宴,不必拘礼。
还是就想凭借自己的实力,想给年幼的皇帝刘盈一个难堪,真的就坐到了刘盈的上首座。刘盈没往心里去,还很高兴,他的母亲吕后却非常生气。认为刘肥轻视幼弟。
于是,吕后就命人端来两杯酒,让刘肥给自己敬酒。毕竟吕后是刘肥的嫡母,敬杯酒也是应该的,刘肥还挺高兴,没想这么多,感觉气氛挺好的,就端起酒来为尊者寿。刘盈一看,认为应该陪着哥哥一起向吕后敬酒。
结果吕后勃然作色,挥手打翻了刘盈手中的酒杯。
这下子“家宴”可就进行不下去了。刘肥也感觉手里的酒可能不太对劲,就没敢喝。事后了解到,这两杯酒根本就是毒酒!
无论当时刘肥端起哪一杯来喝下去,那都不会再见到明天早晨的太阳了。
这还不算完,吕后竟然就扣住刘肥不让他回封地齐国了!刘肥无奈,知道自己必须得拿出点真东西来,才能让吕后消气了。
于是,他也设了一个家宴,邀请吕后,汉惠帝,以及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来赴宴。
赴宴不重要,重要的是,刘肥把齐国七个郡中的一个郡,送给鲁元公主做汤沐邑。也就是说这个郡所有的出产收入都要交给鲁元公主了。
更屈辱的是,刘肥还尊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为太后。这可真的是差了辈分了。本来是自己的妹妹,转眼变成了自己的母亲!
可以说刘肥这次长安之行,从里子到面子都丢了个干干净净!
吕后这才转怒为喜,放刘肥回归封地。刘肥因为感觉太屈辱,两年后就死了。所以,他的儿子刘襄,对吕氏宗族可以说是恨之入骨。
![]()
接下来发生的事,让人感觉吕后算是捏住了齐王这个“软柿子”。
公元前186年,吕后封了自己的一个亲戚吕台为王,又割走了齐王刘襄的济南郡,
作为吕台的封地。后来就是刚才说的琅琊王刘泽了。很明显,这就是又把齐国的琅琊郡又给割出来了。
自此,齐国由原来的七个郡,变成了四个郡。您说,这齐哀王刘襄,能不对吕氏“念念不忘”吗?
所以,当吕后去世之后。后少帝刘弘的连襟,齐王刘襄的弟弟,朱虚侯刘章感觉到了报仇的时候了。
刘章的妻子,是吕后的侄子,掌管北军的上将军吕禄的女儿。刘章从妻子那里获悉了吕氏的阴谋。
于是,派人给哥哥刘襄送信。让他发兵西进,他则和另一个弟弟东牟侯刘兴居作为内应,铲除诸吕,拥立齐哀王刘襄为帝。
刘襄当即出兵要铲除诸吕。
吕氏宗族哪有带兵打仗的人选啊。他们慌乱之下,只好选择了看起来对吕氏宗族没有啥成见的灌婴领兵出征讨伐齐王刘襄。
结果,灌婴带着大军到了荥阳不走了!
不光不走了,还和刘襄合兵一处,掉过头来要讨伐诸吕。
诸吕随即大乱。
给陈平周勃他们铲除诸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机会。可以说,在铲除诸吕的过程中,齐王刘襄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但是,前面也说了,将相们本来就是想着要找一个弱势的,好控制的诸侯王来当这个皇帝。
刘襄他兄弟三人,将相们那是真的不敢选,就因为他们太厉害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琅琊王刘泽的意见。刘泽对刘襄真的是恨得牙根痒痒的。
琅琊王刘泽是被刘襄派人“忽悠”到齐国去的。
刘襄发兵之前,找人到琅琊国告诉刘泽,说刘襄年轻,不懂得带兵打仗,请刘泽去齐国当“总指挥”去。
刘泽还真信了,去了就被刘襄给扣住了。刘襄又派同一个人去琅琊国,说刘泽让琅琊国发兵一起“讨逆”。
于是琅琊国的兵马就被这样绑上了“贼船”。都知道,被骗的滋味不好受,那种感觉就是:自己看起来像个傻子?
刘泽不甘心智商受到碾压。
刘泽知道刘襄的目的,就是要当大汉的皇帝。
所以,他心生一计,对刘襄说,你是高祖长孙,就该当这个皇帝,我留在你这里,毫无用处不说,还有可能导致军心紊乱。
我是高祖的堂兄弟,辈分在这里了,不如我去长安,给你和将相们牵线搭桥,为你登上大汉皇帝宝座修桥铺路,多好!
刘襄一听还真是这么回事,很痛快就放刘泽去长安了。抱着给刘襄“使坏”心思的刘泽到了长安能替刘襄说好话吗?
肯定不会啊。
将相们本来对刘襄的实力非常的忌惮,刘泽就说了关键性的一句话:刘襄的母族,品行不咋地,是“恶人”。
换句话说,容易发展成像吕氏宗族那样的外戚势力。
这个理由真的是太强大了。正好给了将相们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吕氏宗族对大汉产生了这么大的危害,大汉再也不能出现这样的家族和人物了!
得,这样一来,刘襄就彻底从皇帝备选名单中被剔除。
![]()
好,将相们遴选完了高祖刘邦的兄弟和孙子,
接下来就是刘邦的儿子。
此时只有皇四子代王刘恒和老七淮南王刘长可供选择了。
刘长“落榜”,明面上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他年龄小,当时只有十九岁,再说了立嫡立长不立幼。
第二则是和刘襄同样的“落榜”理由:母家又恶。
当然,实际的理由,是刘长自幼是由吕后抚养长大。这就是隐患,保不齐刘长对吕后就有感情,那么他掌权之后,会不会报复将相们,那还真的是不好说的一件事。
即使是没感情,难道不可以拿对吕后有感情做借口吗?
基于此,刘长,落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