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2025WDCC | 激活新质生产力,培育文化新业态 —— 数智驱动下的文化创新与设计实践论坛在黄浦滨江成功举办

0
分享至



2025年9月27日上午,由上海大学主办以激活新质生产力,培育文化新业态——数智驱动下的文化创新与设计实践为主题的论坛在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主会场隆重举行。本次论坛聚焦数智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创新应用,深入探讨如何通过科技赋能激活文化新质生产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动能。论坛由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从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工作党委二级巡视员张成金致开幕辞。

出席论坛活动的嘉宾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非遗研究学者项兆伦,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创意设计产业处副处长陈建林,台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曹蕉红,中共天台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家星,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院长徐江,浙江大学教授孙守迁,上海雨石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振,上海回力鞋业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张晓俊,掇美艺术空间主理人陈静等,以及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党政班子、系部主任和师生代表。


上海大学副校长王从春代表主办方的致辞中表示,上海大学始终将服务国家战略和城市发展视为己任,并深刻认识到推动数智技术与文化创意、设计实践的深度融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也是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重大机遇。


张成金先生在致辞中高度评价本次论坛的跨界探索,指出这正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生动体现,呼吁各方携手努力,让创新之火燎原,共同探索数智时代的新路径。


活动现场进行了上海市设计创新中心揭牌仪式,标志着设计创新生态建设进入新阶段。


此外,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指导下,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与台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天台县委宣传部签署民间文化数字化战略“台州计划”协议,聚焦地方文化遗产数字化创新路径。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荣书琴致贺词。她表示,“台州计划”是一个精彩的起点,中国民协将全力支持此类实践,并致力于将点状的经验转化为可推广的模式,推动形成全国性的民间文艺数字化生态。


创意中国设计联盟数字艺术设计专业委员会成立仪式同期举行。创意中国设计联盟主席张震甫宣读了成立文件,标志着这一专业机构正式启航,将为数字艺术设计领域搭建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桥梁。


主旨论坛

论坛设置上下半场主旨演讲环节,分别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章莉莉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数码艺术系主任李谦升主持。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分别从各个维度深入解读数智时代下设计与文化、科技的融合路径,为文化新业态培育与产业创新提供前沿思路。



在论坛上半场主旨演讲中,三位专家围绕数智与设计创新分享核心观点: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科学与艺术学会理事长、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金亚秋以上海发展为切入点,提出科学 “硬实力” 与艺术 “软实力” 深度融合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关键,呼吁借跨界交流为科创产业注入文化动能。


GGAC全球游戏动漫美术概念大赛创办人、点晴科技CEO林永民基于平台数据指出,近年来国风数字艺术作品占比大幅提升,年轻创作者以创新表达赋予传统文化当代活力,有力于推动文化出海。


日本多摩美术大学信息设计学科学科长、教授佐佐木成明则解析了中日韩等国纹样文化共性,提出以数字技术活化传统纹样。


在论坛下半场主旨演讲中,四位专家从不同维度分享数智与设计创新实践: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设计学院副院长汤丽萍强调数字设计需与社区共创,结合澳大利亚本土实践案例,提出设计应让文化活起来,而非固化为产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教授,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主任徐迎庆围绕学科交叉融合探索,分享无障碍设计、嗅觉计算等领域的突破,提出“天马行空想、脚踏实地做”的理念,为跨学科设计提供方法参考。


中国商飞特聘海外专家(外籍院士)、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特邀副会长任和介绍大飞机发展成果,指出设计创新核心是“定义美不美”,需与技术、工程深度协同,大飞机项目将带动大量就业与产值。


上海大学教授、上海市智能制造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主任刘丽兰分享了数智孪生技术在大飞机、航天、海洋装备等领域的应用,该技术已服务多家企业,实现高端装备全流程质量控制,为制造业升级提供支撑。


设计破界制造新生——设计赋能上海未来产业创新路径主题圆桌讨论中,嘉宾们畅所欲言,共同探讨了设计产业如何突破传统边界,赋能未来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上海产业升级建言献策。


在现场嘉宾见证下,上美—回力 “非遗100+”创新运动设计,2025数字非遗运动鞋发布。


本次论坛通过多维度、高层次的交流对话,充分展示了数智技术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巨大潜力,为构建文化新业态、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数智驱动下的文化创新与设计实践将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据统计,本次论坛共吸引了超过400多位参与者,他们从上海、北京、深圳、杭州、甚至海外专程而来,背景横跨学术研究、工艺制作、技术开发与艺术策展等多个领域。这不仅是一场论坛,更是一次创新力量的集中汇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 incentive-icons
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
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
423文章数 66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