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头蹲在村口槐树下,捏着皱巴巴的存折直叹气。儿子在城里买房差二十万,他把棺材本掏空还差一截。隔壁李奶奶路过瞥一眼:"找亲戚借呗?"老张苦笑:"去年表哥家娶媳妇我装不知道,现在咋开口?"这时村主任拿着喇叭喊:"河道清淤的临时工,日结三百!"老张猛地蹿起来——你看,钱还没到手,愁云就散了一半。
![]()
这话听着可能不太中听,可你仔细琢磨琢磨。就说我们村东头的老王家,前年儿子考上大学,学费凑不齐。老王天天蹲在门槛上抽闷烟,那烟圈绕得跟愁绪似的解不开。后来他在县城工地找了份夜班,熬了三个月,领工钱那天直接去学校把费交了。现在他儿子毕业在城里工作,每个月都往家寄钱。老王现在抽烟,那烟雾都是飘着往上走的。
![]()
钱这东西,像夏天用的蒲扇。平时搁在抽屉里不觉得多金贵,等三伏天停电的时候,你就知道有把扇子多舒坦。我们村小卖部的赵嫂最明白这个理,她总说:"钱不是大风刮来的,可钱能挡住大风。"去年她丈夫突发阑尾炎,要不是家里存着两万应急款,手术都得耽误。当时赵嫂捏着缴费单的手直发抖,不是怕花钱,是庆幸花得起。
![]()
不过啊,钱也不是神仙。西巷的吴老爷子瘫痪在床,三个儿子争着给请保姆,一个月换仨。最后老爷子拉着我的手说:"他们以为给钱就是孝心,可我想要的是一家子围坐着吃顿饭。"这话让我想起集市上卖的手电筒,电池再足,照不亮冷清屋子里的孤单。
![]()
说到冷漠这个事,倒让我想起村后那片竹林。每年春天竹笋冒尖,要是每根都留着,最后肯定都长不成材。做人也是这样,该间苗的时候得狠下心。前街陈师傅开修车铺,以前谁来说情赊账他都应承,结果年底对账,白条比赚的还多。后来他学了乖,在墙上贴了"小本经营,恕不赊账",开始还有人嘀咕他小气,时间长了反倒都敬重他。
![]()
但冷漠也得讲究个火候。就像炖鸡汤,火太大汤就干,火太小肉不烂。我们村会计老周最懂这个分寸。上个月邻村来化缘修庙,他客客气气递杯茶,然后明明白白说村里账上没钱。可等到贫困户李大嘴家娃生病募捐,他第一个掏腰包。这种冷漠,其实是给善良划了道界线。
![]()
我观察这么多年,发现个有趣的现象。那些整天热心得过头的人,往往最后落得一身埋怨。就像村委妇女主任刘大姐,以前谁家吵架都去劝,结果两口子和好了,倒嫌她多管闲事。现在她学聪明了,不是火烧眉毛的事绝不往前凑。省下的时间种种花、逗逗孙子,日子过得比从前滋润。
![]()
不过要说冷漠全对也不尽然。去年夏天暴雨,外来务工的小夫妻租的房子漏雨,在村口急得团团转。开始大家都装着没看见,后来王木匠看不过去,带着徒弟帮忙修屋顶。你猜怎么着?那小伙子是个电工,后来免费给全村老人检查线路。这就像你在田里撒了把种子,指不定哪天就长出瓜来。
![]()
最妙的是把钱和冷漠配着用。我们村首富钱老板有句口头禅:"该掏钱时别小气,该转身时别犹豫。"他资助了五个贫困生,可亲戚来借赌债他门都不开。这种活法,就像老中医开方子,该补的补,该泻的泻。
![]()
黄昏时分,老张揣着刚领的工钱往家走。路过村小学时,看见孩子们在募捐箱前排队,他摸出五块钱塞进去。我笑他:"不是要攒钱买房吗?"他挠头笑笑:"省下的麻烦够买二斤肉,可心里踏实。"这话在理——我们挣钱像蚂蚁搬家,一点一滴;我们付出善意像春雨落地,悄无声息。人这一辈子,既要备足干粮赶路,也得在行囊里放盏灯,既照见自己,也温暖旁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